【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萧放 贾琛]70年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历程、经验与反思
  作者:萧放 贾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09-01 | 点击数:16033
 
  摘要:回顾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历程,70年民俗学学科建设经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科建设始终与国家社会需要密切相关;学科体系与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基石;学科理论的阶段总结与推进是学科方向的保障;始终保持以人为本的学科意识。论文并从学科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实践性与历史性、本土性与国际性、融合性与开放性四个方面讨论了新时代民俗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民俗学;民俗学学科史;钟敬文;民间文学;70年

  中国民俗学学科经过萌发阶段的积累孕育,探索时期的初步建设,提升阶段的快速成长,目前进入到转型跃升的关键时期。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与长足进步。在此背景下,总结民俗学学科建设历程与发展经验,借鉴国内外及相邻学科优秀研究成果,反思民俗学研究路径与学术伦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将更有助于确立民俗学科“安身立命”的合法性,使之成为助益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伟大学科”。
 
  一、70年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历程
  从1918年北京大学歌谣征集运动开始,现代中国民俗学已走过百年历程。百年树人,如果将学科建设史比作生命成长史,民俗学是飘洒于新文化运动之风的种子,孕育于民间文学和民俗研究的沃土,在新中国成立后破土而出,经历一段曲折之后,终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强筋壮骨,显露模样,在21世纪学人的培育下,风华正茂,茁壮成长。
  一般认为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将目光投注到平民文学与民间风俗,伴生了“眼光向下的革命”。1918年北京大学歌谣征集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开端,经过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杭州时期三个重要时段,在周作人、刘半农、胡适、顾颉刚、常惠、董作宾、茅盾、魏建功、钟敬文、陈锡襄、杨成志、钱南扬、江绍原、娄子匡等一批学者的努力下,民国时期的民俗学在学术研究、课程设立、刊物建设、学会建设、人才培养、田野调查、民俗博物馆筹建等方面做出大量成绩。民俗学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民间文学和民俗事象的搜集研究获得了突出成就。整体而言,民间文学研究体现出“文史之学”的特性,但民间文学向民俗研究领域过渡的倾向也有所显露。之后,抗日战争的爆发虽然对民间文学与民俗学的发展造成冲击,但仍然形成了俗文学派、社会-民族学派以及大西南民间文学采录与延安民间文艺采风学派等局部发展高潮与重要研究成果。
  (一)前30年:民间文学一枝独秀(1949-1977)
  毛泽东于1942年5月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影响了民间文艺事业的发展,它抬升了民间文艺的地位,确定了社会主义的文艺方针,通过改造旧文艺、发展新文艺,突出了民间文艺为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服务的社会和政治功能。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艺仍然是国家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点。阶级斗争格局全面影响了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发展路径,民俗学因被说成是资产阶级学问,受到人为遮蔽,民俗研究退居幕后,民间文学方向受到特殊重视。这一时期,民间文学进入高等教育体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并多方面参与民间文艺的搜集与研究,成为民俗学学科建设探索启动阶段的两个重要方面。
  首先,民间文学进入高等教育体系,民俗学学科的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正式启动。1949年,钟敬文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本科生开设民间文艺课程,并将苏联及国内资深学者的22篇文章选编为《民间文艺新论集》作为教学参考资料。赵景深、罗永麟也曾分别于复旦大学、震旦大学讲习民间文学。1950年,全国第一次高等教育会议上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草案》将“民间文艺”设定为中国语文系选修课,正式确定了民间文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位置。1952年的“院系调整”特别强调进行以苏联模式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扶持符合国家建设需求的专业人才,民俗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被打上资产阶级烙印,受到冲击,而民间文艺因为符合苏联课程设置和社会建设需求得到了保留。在1953年颁布的《师范学院教学计划(草案)》中,“民间文艺”的名称为适应苏联课程模式被调整为“人民口头创作”,并开始成为必修课。这一年,钟敬文开始招收北京师范大学第一批民间文学专业研究生,并于1955年成立第一个民间文学教研室。这次民间文学专业在高校的建设持续到反右倾运动之前。
  其次,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民俗学相关社会组织建设与期刊建设得到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宣告成立,钟敬文在成立大会上提出设立民间文艺学专业机构的倡议获得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周扬的认可。1950年3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宣告成立,周扬在讲话中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新文艺方针引领研究会建设,“为新中国新文艺创作出更优秀的更丰富的民间文艺作品”。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后,于1950年11月-1951年9月刊发《民间文艺集刊》,1955年4月-1962年6月刊发《民间文学》月刊(后改为双月刊),主要发表民间文学作品、民间文学评论以及苏联学者的理论研究文章。刘锡诚谈到其中钟敬文撰写的《口头文学: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文章时,认为它“在苏联口头文学理论的影响下,第一次提出了‘人民口头文学’、‘人民口头创作’等概念(术语)……并将其作者定位为‘人民’或‘劳动人民’……由他首倡的这种学术理念,几乎流行了整个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提出各地领导干部要搜集民歌,将民歌和古典诗词视做新诗发展的基础。《人民日报》4月14日发表的《大规模地收集全国民歌》的社论正式拉开了新民歌运动的序幕。在此背景下,以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为代表的史诗和长篇叙事诗等民间文学作品的收集以及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史的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新民歌运动造成的民间文艺勃兴的假象和极“左”思潮影响下文学政治化的乱象严重影响了民间文学的生态与价值。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民间文学的教学和科研机构被取消,民俗传统作为封建文化受到严重冲击,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处于停滞状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敏】

上一条: ·[刘先福]民俗过程:概念、实践与反思
下一条: ·[孙正国 雷娜]杰克·齐普斯的创造性讲述实践观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萧放]钟敬文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王京]建设中国民俗学学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