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李黛岚]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作者:李黛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11-06 | 点击数:12387
 

 

内容提要:客家妇女作为客家民系的一个重要群体,为家庭和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整个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对较高的地位。本文从客家山歌的角度,阐述客家妇女的家庭、婚姻、经济、社会文化等地位。
关键词:客家山歌;客家妇女;地位

 
客家妇女作为客家民系的一个重要群体,其在传统文化中所占的地位,一直是很受关注的问题。罗伯特·史密斯在《中国的客家》一书中说:“客家民族是牛乳上的乳酪,这光辉至少有百分之七十应该归功于客家妇女。”厦门大学郑朝宗教授在《汀州杂忆》一文中说:“此地的妇女确实是勤劳的,肩挑背负,起早迟眠,包揽家务事。这种妇女真可谓算得中华民族的脊梁。”从这些盛誉及客观现实中,不难看出:客家妇女为家庭和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整个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对较高的地位。
 
一、客家妇女是家庭生活和经济的重心
 
(一)客家妇女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于传统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客家妇女除了在繁衍生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外,还是家庭中的重要劳动力。在客家的生活环境和客家男子轻视务农、崇尚读书和出外谋生等思想的影响下,客家妇女便挑起了家庭的重任。无论是在对老弱的扶持、幼儿的教养、家庭的料理或是亲朋好友的应酬,都做到美满周到,充分扮演好妻子、好母亲、好媳妇、好婆婆的角色。《赣州府·风俗》载:“各邑贫家妇女及女仆多力作,负水担薪,役男子之役。”耕田种地,上山砍柴,织麻缝纫,做买卖,基本上每一个角落都可看到客家妇女忙碌的身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客家妇女歌》唱道:
 
“生女莫在古程乡(今梅县),程乡女子苦难当,别处女子深闺宝,程乡妇女耕田庄。赤脚落田播种秧,泼粪施肥又脱秧,三月莳田挑秧把,中耕除草耘田忙。若遇老天唔打帮,一夜戽水到天光,一直忙到造禾熟,收割农事又紧张。早造刚完秋季忙,又把番禾赶插上,若遇高田水唔足,改种番薯唔丢荒。十月立冬稻谷黄,晚造收割又登场,程乡妇女如六月,再把谷粒屯中藏。两造收完冬种忙,播下小麦一行行,唯有小冬稍自在,等待明春小麦黄。一年四季农事忙,程乡妇女非寻常,女子同男子汉,勤劳美德堪赞扬。”
 
这首歌出现了“三月”、“六月”、“秋季”、“立冬”、“小冬”、“明春”等时间,记叙的是客家妇女一年四季的农活安排。农活的内容有:“播种秧”、“泼粪”、“施肥”、“除草”、“种番薯”、“收割”等。
《客家哺娘(妇女)》道:
 
“客家哺娘,鸡啼起床。梳头洗面,先煮茶汤。煮好早饭,天才大光。洒水扫地,挑水满缸。盲(未)有食朝(早饭),先洗衣裳。讲究养猪,煮汁拌糠。灶头锅尾,光光张张。田头地尾,种菜种粮。针头线尾,绣织在行。家头教尾,顺理有方。爱子爱女,惜肝惜肠。唔生是非,敬重爷娘。推砻踏碓,唔声唔响。捡樵割草,山歌飞扬……丈夫出门,家事敢当。刻苦耐劳,唔怕风霜。能粗能细,有柔有刚。远近赞美,客家哺娘。”
 
这首歌描述的则是客家妇女的日常生活及为人处世。歌中的“四头四尾”(“家头教尾”、“灶头锅尾”、“田头地尾”、“针头线尾”)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客家妇女屋里屋外的活动。
(二)客家妇女在家庭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客家男子崇尚读书和出外谋生。据《光绪嘉应州志礼俗卷》载:“州俗土脊民贫,山多田少,男子谋生,各抱四方之志。”因客家人居住的自然环境总是田少山多,加上地处沿海,所以很多客家男子都漂洋过海,出外谋生。有的客家男子出去后,三年五载都不曾回家,甚至不会给家里提供任何的经济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客家妇女除了包揽家中所有家务、农事外,还要考虑家中的经济问题。因此,客家妇女饲养家禽,上山打柴到集市出售,有时甚至到码头和建筑屋宇当粗工。她们吃苦耐劳、省吃俭用、精打细算,支撑起整个家庭。广东客家学者房学嘉就曾得出过这样的结论:长辈客家妇女在家庭经济生活中拥有权威的地位。
《好姑娘》道:
 
“……鸡蛋鸭卵,豆鼓酸姜。有米有麦,晓得留粮。粗茶淡饭,老实衣裳。越有越俭,唔贪排场。就无米煮,耐雪经霜。捡柴出卖,唔蓄私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文红]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的精神个性
下一条: ·[邢莉]葫芦:母体的象征
   相关链接
·[杨利慧]“将社区的声音置于核心地位”·[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吕慧敏]行走在社会边缘的二人转艺人·[王维娜]“有情”与“无情”:长汀客家山歌主题研究
·[朱世桂 周杰灵]晋代《荈赋》在茶艺文化中的地位与意义探析·[赖施虬]论剪纸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杨雪]隐藏的锁链:周城传说故事与女性社会地位变迁·[贺雪峰]彩礼的区域差异
·[郑紫苑]传承与创新:人类学视野下的龙川县客家山歌剧团研究·[张亚辉]作为他者的乐户
·[宋梅]高校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与地位·[李雄飞 李院芬]客家山歌传说研究
·[王明远]地方传统的发明与地方核心地位的再造·[王文宝]民俗语言在俗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万建中]客家山歌需要有人作专门的研究·[刘晓春]客家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
·[张红]两难选择:赣南客家山歌保护还是创新·[陈文红]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的精神个性
·[李广贞 钟璟]社会变迁中的铜鼓客家山歌状况调查·[杨帆]谈客家山歌的民系特色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