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申遗”能否“保卫春节”?
——第三届中国春节文化高层论坛在鹤壁举行
  作者:记者 程梁 李定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08 | 点击数:4245
 


  2月4日,第三届中国春节文化高层论坛在鹤壁举行。与会专家指出了春节所面临的尴尬:一方面,全球每年参与过节者达十几亿人,另一方面,随着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越来越火,以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传统春节的“年味儿”越来越淡……

  不断稀释的春节文化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满街走。”如今,即便在农村,童谣中有关春节的描述也已渐渐远去。

  2月4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省文化厅、省文联和鹤壁市政府在鹤壁市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春节文化高层论坛暨推进申遗工作研讨会。与会专家不约而同地指出春节所面临的尴尬:一方面,全球每年参与过节者达十几亿人,另一方面,随着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越来越火,以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传统春节的“年味儿”越来越淡……

  难以忘怀的春节“内涵”

  自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初定太初历、开始正月以来,春节已延续2000多年。春节的文化内涵究竟有哪些?

  在研讨会上,北京联合大学京学研究所副教授张勃的总结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一是更新。从年轮到内容,春节标志着新周期对旧周期的取代。

  二是迎春。从春节开始,人们迎来了一个播种的季节、一个希望的季节、一个生命勃发的季节。

  三是庆贺。庆贺一年中的好收成,通过拜年营造长幼之间、邻里之间、同事和朋友之间的祥和关系。

  四是祈吉。通过贴门神、放鞭炮驱邪,通过吃饺子(形似元宝)求财。

  五是团圆。尽管“春运潮”形成了一道五味杂陈的风景线,但吃年夜饭、守岁和部分地区的“接家堂”(接奉已逝亲人的灵位)仍是一年中不可取代的神圣团圆。

  来自韩国的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总会秘书长田英淑说:韩国和中国过春节的时间一致,最重要的内容是祭祀四代以内的长辈。

  学苑出版社编辑刘丰发现:小学义务教育教材中关于春节的知识仅是吃喝、娱乐和安全。部分专家认为,对先人祭拜的缺失,从某种程度上消解了春节的神圣感。

  正在进行的春节“申遗”

  中国民协主席、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说:中国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是长城,中国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春节。

  为了从文化和制度层面更好地传承春节文化,从2010年1月起,按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部署,我省民协与鹤壁市委宣传部、鹤壁市社科联一道,将浚县古庙会作为中国春节的扩张项目和支撑单位,申请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据介绍,申遗工作分5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田野调查已走访5300多户家庭,第二阶段《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的编纂和《我们的节日·春节·浚县古庙会》的初稿业已完成。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2012年02月07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历史变迁视域中的民俗学研究
下一条: ·第十四次北京学学术研讨会通知(第1号)
   相关链接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巴莫曲布嫫]申遗与履约: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进程看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刚刚申遗成功的“送王船”,是一种怎样的民俗?·[巴莫曲布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环境可持续性——以“藏医药浴法”申遗实践为主线
·[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田兆元]就地过年与都市年俗认同的契机
·[储冬爱]疫情下的团圆:何以为家?·[毛巧晖]认同与重构:后疫情时代下民俗节日的传承与发展
·[刘晓峰]成长的中国 成长的年·[黄旭涛]节日文化的空间特点及其重建意义探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