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音影图文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音影图文报道

“尼木措毕”:大凉山彝族人送灵归祖
  作者:阿克鸠射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31 | 点击数:5955
 


  

毕摩戴上神笠诵念送灵诗

 
  生与死是每个民族永恒的主题,其文化内涵因民族的不同而呈现出内容的差异。春节期间,四川凉山彝族的“尼木措毕”(送灵归祖)仪式就是对人本生命终极关怀的独特解答,是彝族永恒的“心灵图式”,是彝族共有的族群记忆和历史积淀,是难得一见的人类非物质文化的“活化石”。

  岁末年初是农闲时节,也是四川凉山彝族人操办“尼木措毕”仪式的盛期。

  1月21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四川省昭觉县四开乡日历村馒头山莫色伍呷日哈家盛大的“尼木措毕”仪式。莫色伍呷日哈家特别从四开乡瓦果乃托村请来“尼木措毕”大毕摩阿中吉克里尔前来为自己的父母做“尼木措毕”超度仪式。据悉,为了完成这一神圣的仪式,莫色伍呷日哈家几兄妹和儿孙们足足筹备了3个月,总花费达两万余元;邻居们也纷纷帮忙,还送来了钱财、酒水等物品。

  “尼木措毕”,一般以宗族或家支为单位,按下一代送上一代的习俗,在秋冬季节择吉日进行,其目的是将“玛都”(祖灵牌)等通过一系列仪式程序后送入同宗祖灵箐洞,完成让祖灵归宗的任务。仪式表达了子孙对先辈的崇孝,寄托着生者对亡者的思念,并祈求子孙繁衍、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尼木措毕”仪式从古至今代代相传,表现了彝族人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和人本终极关怀思想,也是彝族人共同的“族群记忆”。通过仪式传承,演绎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概念和人文历史象征意蕴,为彝族人的历史记忆与生活实践提供了一种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化延续。
 
 
  □ 阿克鸠射 文/图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2-01-3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莫斯科:“中国和俄罗斯民间年画展”喜迎春节
下一条: ·龙年春节记忆之1976:我的唐山 [CCTV视频]
   相关链接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陈泳超教授讲授“仪式文艺的叙事策略”·[龙晓添]民间礼书:仪式叙事与礼俗实践
·[陈泳超]论仪式文艺的功能导向·[晏周琴]青海热贡六月会中的“开红山”仪式调查研究
·[施尧]冲绳神歌的再语境化实践:以首里库尔纳保存会为例·[宁祥文]从盲人到司仪:成人礼主持者身份的历史变迁
·[黄亚欣]宣卷艺人班社在仪式活动中的功能阐释·[耿羽]侨乡仪式性人情异化的移风易俗治理研究
·[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朱佳艺]地方性知识的转换:降水母传说流变考
·[钟小鑫 蔡芳乐]“法”外之地·[张隽波]百年革命节日的仪式礼仪变化初探
·[张洁]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的再造·[张纯]皖北民俗中“剪压(鸭)尾”成人仪式的文化内涵
·[扎西卓玛]中国传统村落中的非遗探究·[袁帅]丧葬仪式专家话语权表现形式及特性
·[田丽]观音灵验故事建构下的信俗空间及仪式实践·[孙愈]村落丧葬仪式的消费异化与优化治理
·[平锋 谭文]民间戏剧的仪式化内蕴及其悖论·[宁祥文]2018年宁炳迪、宁炳集开锁仪式调查报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