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节日消费呼唤文化
  作者:记者 王晓樱 魏月蘅 杨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9 | 点击数:4709
 

  ▇专家点评

  陈圣来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

  节日消费应该在文化市场上占据日益重要的份额。节日某种程度上是消费的节日,节日所培养起来的消费心理是一种非理智消费,换句话说是一种享乐型消费、休闲性消费,也可称之为文化型消费,这种消费是集娱乐、旅游、消遣、时尚、购物等为一体的。这种节日消费心理随着休闲时光的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将会逐步上升,并为社会广泛接纳,成为消费行为的一支新军。它将促进节日文化的繁荣并推动节日消费的增长。

中钞国鼎龙年黄金文化产品吸引市民。资料照片
  ■场景:

  春节前夕,记者走访北京多家书店发现,市民看书购书已逐渐成为节日文化消费的亮点。记者在北京图书大厦看到,市民选购图书的场景比往日火爆了很多。其中来买书的市民很多都是全家出动或约上三五好友一同前来。甚至一些市民上午一开门就进店,直到下午才拎着精心选购好的书籍离开,其中不乏许多“80后”、“90后”。

  改变:文化消费潜力凸显

  近年,市民文化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例迅速增加,文教娱乐支出近年开始超过用品类消费。

  随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文化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文化消费形式层出不穷。图书出版、影视娱乐、游戏动漫、体育休闲旅游这四大板块,已成为文化消费市场的“四朵金花”。它们一齐绽放,促成了一股文化消费的热流,使文化消费成为拉动居民消费和扩大内需的新亮点。

  随着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人们开始转向文化精神的消费与追求,把更多的时间和钱财用于休闲,费用的投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诸如购书、接受各种技能培训、完善自我的再教育、健身美容、旅游、欣赏、娱乐等,居民的消费观念已经由生存型逐步向享受型转变,为娱乐身心而消费,已成为城市居民新的消费理念。

  ▇专家点评

  陶思炎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节日文化与节日经济相辅相成,在当代生活中它们更是无法剥离。传统节日必须在传承、保护的同时有所利用和发展。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拉动消费的迫切需要,文化遗产意识的普遍增强和全民的高度关注,我们的节日文化和节日经济必将迎来新的发展。

  (本报记者 王晓樱 魏月蘅 杨亮)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2年01月19日 16 版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田青:遗产保护理念的提升
下一条: ·回家年货带点啥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何杰峰]传统节日视野下的泰山信仰重构与变迁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