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众之学:民俗实践与新文科建设   ·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张宏宏 李燕妮]守望精神家园 彰显节日文化
——评《中国少数民族重大节日调查研究》
  作者:张宏宏 李燕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04 | 点击数:4627
 

  作者:邢莉   编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5月

  《中国少数民族重大节日调查研究》一书,作为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系列之一,以民族民间节日调查报告的形式,分别以土族纳顿节、彝族火把节、维吾尔族古尔邦节、蒙古族那达慕和湘西苗族“四月八”为个案,对这5个少数民族重大节日的渊源、传承、变迁、文化内涵进行了阐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该书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第一,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保护和传承民族节日的探索。作者以典型的民族文化事项——节日为研究对象,在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经过系统整理、分析研究,结合优美流畅的文字和真实生动的图片,最终完成了这部60万字的调查报告。作者将民族节日放置于各民族的历史与现状之中来考察,详细地叙述了民族节日的起源,描述了民族节日在服饰、饮食、祭祀仪式、人际交往、娱乐休闲、商贸往来等方面的变化,展望了民族节日的发展趋势。

  第二,在调查报告的写作方式上有所创新。作为调查报告,该书没有仅仅叙述民族节日本身,而是将其置于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之下来考察。在总体的叙述中,分别以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三川地区2006年纳顿节、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沙力坪村2006年火把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2006年古尔邦节、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建旗50周年那达慕大会、湖南凤凰县山江镇2007年“四月八”节日为个案,具体、形象地描述了民族节日的文化场景,把读者引入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第三,实现了对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作者在完成这部图书的同时,还拍摄了5部影视纪录片和400张照片,真实、生动、全面地记录了民族节日的情况,实现了对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这些文字、声音、图像资料可以相互补充,参照研究,对于民族节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四,填补了有关民族节日调查报告的出版空白,在抢救、保护、研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贡献。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系列是民族出版社围绕民族出版宗旨,与中央民族大学合作,共同推出的以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主题的、具有良好社会影响的系列学术精品图书。该系列图书的出版,对于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特别是在保护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1-12-2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马未都]《手艺中国》:细微之处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下一条: ·[李扬]新编《美国民俗学概论》译后记
   相关链接
·[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
·[普泽南]1950年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电影放映述略·[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段淑洁]云南少数民族孤儿娶妻故事的类型研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毛巧晖]承续与超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神话研究·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罗婷]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及云传承机制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2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