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叶朗: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文化时代
  作者:叶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2-07 | 点击数:578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对我们所处时代的特点作了极其深刻的概括。《决议》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这个重要论断表明,文化在国家历史和世界历史中的比重正在日益加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我们的时代正在成为一个文化的时代。

  文化时代,就是要求整个社会有更高精神追求的时代

  文化时代,也就是文化兴国的时代,就是以建设文化强国作为我们的历史使命的时代。从精神层面说,这个时代要求整个社会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时提出,要使我们国家成为一个“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把更高的精神追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一个标志,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一个国家的物质生产上去了,物质生活富裕了,如果没有高远的精神追求,那么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最终会受到限制,这个国家就不可能有远大的前途,天长日久,就会出现“人心的危机”。那将是十分危险的。

  文化时代,就是创意的时代,就是追求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时代

  我们很多人都意识到,文化时代,就是一个创意的时代。如果说,历史上的技术时代,很大程度上是技术决定一切;历史上的管理时代,很大程度上是工商管理决定一切,那么,在现在这个创意的时代,很大程度上是创意决定一切。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几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政府领导部门、学术研究机构到民间企业,都强调“创意”,或者强调“文化创意”。

  但是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创意”?这个问题我们并不清楚,或者多数人并不清楚。比如,全国各地设置了许多文化创意园区,但在这些园区中真正能实现“创意”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并不多。又比如,我们的动漫产业在科技方面进展很快,但是缺乏艺术想象,缺乏创意,这成了一个制约我们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又比如,我国的大学在数量上发展很快,但是我们的大学如何培养富有原创精神的人才,如何培养真正善于创意的人才,依然是令我们焦虑的课题。

  在这个问题上,最近去世的“苹果”电脑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给了我们极其重要的启示。在乔布斯去世前半个月(9月19日),美国《福布斯》网站发表文章《乔布斯可以教给我们的十条经验》,其中第一条就是:“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乔布斯指出,苹果和其他所有计算机公司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苹果一直设法嫁接艺术与科技。

  这就是乔布斯这位天才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艺术和科学的融合,艺术和高科技的嫁接,乃是创意的灵魂。

  这个思想,其实钱学森先生晚年也一再对我们提示过。当时有记者采访他,钱先生说,我现在岁数大了,小问题我不考虑了,我就考虑大问题。什么叫大问题呢?就是培养杰出人才的问题,怎么办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那么怎么培养杰出人才,怎么办世界一流大学呢?钱学森提出一条,根据历史经验,也根据他本人的经验,我们的大学教育要实行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其实不光钱老,季羡林先生晚年也一再强调人文和科学的结合。钱学森先生、季羡林先生提出的科学与艺术、科学与人文结合,不仅是对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历史经验的概括,而且是对我们这个创意时代所要求的天才的预见,和乔布斯的经验完全一致。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艺术与高科技的嫁接,不是一个局部性的问题,它在我们这个创意时代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不仅应该成为我们的教育事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指导原则,而且也应该成为我们的一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指导原则。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1年12月07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姜飞]美国文化寓言:从“大熔炉”“沙拉碗”到“织锦”
下一条: ·张志鹏:“风险社会”增加《龙年运程》需求
   相关链接
·[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中宣部等部门发通知: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文化工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