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吴论坛”在苏州大学召开
  作者:李锦 钟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1-18 | 点击数:4214
 


  2011年11月5日、6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吴论坛”在苏州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文化遗产研究机构的7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本次论坛以“记忆江南”为主题,分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市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女性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五个议题,从历史环境、自然观念、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土壤等方面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土壤及其内在发展机制。

  并针对文化遗产活态性、民间性、生活性和传承性特征,一方面深入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的运行机制和内在活性因子的特点,一方面探讨如何使其与不断发展的时代共融共生,真正焕发出持续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坛没有沿袭以往学术会议“主题发言”的形式,而以一种开放式探讨与对话的形式展开。在会议现场,学者专家自由交流,学术思想在此碰撞,激发出许多新的思考和见解。

  “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层次、多元化特点,决定了我们的保护方式也应该是多元化、多层次、多种方式的。”本次论坛主席、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艺乙表示,将来最理想的状态是非遗保护这个专业不再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到人民生活中间,不再需要我们去保护它。他说,国家目前对非遗实施了抢救性保护、项目性保护、传承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这种战略性的保护如何与具体项目有效衔接,仍然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如何使非遗得到有效保护,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说,非遗的保护不仅要活态传承,也要活态保存。他说,像昆曲、评弹等传统艺术,现在学习的人越来越少,能真正欣赏的人也不多,让80、90后的孩子们能够欣赏这种艺术恐怕不大可能。“但也许我们这代做不到,我们的后代能做到,这就需要我们这代人好好保存这种艺术,把这种艺术瑰宝原汁原味地留给后代去理解和研究。”

  “但是,活态的保存如果与观众失去了互动,还是会影响它的可持续发展。”杭间还表示,人为的强行干预去做互动,就会破坏文化本身的生态,同样也会影响到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是一种不同种类的实物多样性遵循生态准则的自由的发展,失去自由,失去多样性,就不是生态。生态的法则最重要是不干预原则,生态有自己的法则,人做为生态关系中的最高端,强势的干预会适得其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吴论坛”每两年举行一次,旨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力度,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本次论坛由苏州大学、苏州市文广新局主办,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承办。( 记者:李锦 通讯员:钟静)
 

  文章来源:光明网 2011-11-1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一条: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在京举行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