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非遗”保护何去何从 70余位专家学者在苏对话研讨
  作者:袁艺 钟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1-06 | 点击数:3988
 


  “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这些珍贵文化最理想的保存方式是将其恢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方法能够为这个领域的耕犁注入强大动力。”
  “不是指非遗要进博物馆,而是指不能过分人为干预其发展。”

  本报讯(见习记者 袁艺 通讯员 钟静)昨天,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吴论坛在苏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文化遗产研究机构的70多位专家学者,以开放式探讨与对话的形式展开学术讨论。

  徐艺乙:苏州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还待加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艺乙是此次论坛主席,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他强调:“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这些珍贵文化最理想的保存方式是将其恢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文化遗产现已脱离了农耕社会的生存土壤,当今要务是使其与不断发展的时代共融共生,真正焕发出持续的活力。

  当记者问到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优缺点时,徐艺乙坦言,苏州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好,但是工艺美术方面有所缺失。“苏州与扬州的工艺美术曾是中国工艺美术的半壁江山,而今传统苏州工艺美术受损的现状,需要后辈多加努力,使其重现风貌。”他说。

  赵农:非遗保护研究是跨学科的合作

  “传统文化研究主题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研究方法上,不仅可以运用到艺术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人文学科门类的成果,甚至还涉及到了物理学、化学、医学、农学等自然学科门类。”赵农告诉记者说,“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方法能够为这个领域的耕犁注入强大动力。”

  身为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常务委员,赵教授长年致力于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表示,根基于黄土高原的汉唐遗风,其文化建设借助西部大开发契机正在奋起。此次看到老苏州的文化保护,找到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杭间:遵从生态法则,不过分干预其发展

  “非遗的留存保护应适应优胜劣汰的自然生态法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的独到见解令记者格外兴奋。“我不是指非遗要进博物馆,而是指不能过分人为干预其发展。”

  杭间解释说:“事实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形态是随着历史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每一种具体的形态似乎都避免不了由发展兴旺到衰落湮灭的过程。我们应该做的是深入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的运行机制和内在活性因子的特点,尊重文化生态的准则,力所能及地保护非遗,而非过分干预的功利做法。”

 

  文章来源:苏州新闻网-苏州日报 2011年11月06日 07:4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传承创新春节文化 推动文化大繁荣
下一条: ·海内外学者在河南研讨“汉画与汉代社会生活”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