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两种不同的语言都不存在完全的一一对译的关系。由于对客观事物观察角度的不同及心理认识的不同,反映到语言的词平面,就是词的外延与内涵的差异。人类存在于地球上之后,其生存繁衍的形式是相同的,人类所具有的亲属关系也基本相同,但各民族对亲属关系的理解与称呼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同一个民族内部也会因文化心理、社会礼议、风俗、地域的不同,而各呈纷繁。 本文试图从语言的角度入手,对维汉两个民族的亲属称谓的分类及特点作一个描述与分析。   一、维汉亲属称谓的分类   1.1每一种语言内部对亲属的称谓都有书面语与口语,地域,直接称谓、间接称谓与描述式,辈分等的分别。所谓直接称谓(以下简称直称)即当面直呼的称谓。间接称谓(以下简称间称),一般是在介绍姻亲、堂一表兄弟姊妹及孙儿女等亲属时用。描述式,实则已不能算称呼语,只是人们从直称与间称中还搞不清双方的关系时而作的一种解释。本文所以还提出描述式,是因为我们可从一个民族的语言中使用描述式的频率来了解其他两种称谓的情况及每一亲属称谓词的含义。除此之外,有的民族还有直系与旁系、姻亲与血亲、父系与母系之分。下面我们就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维汉语亲属称谓进行分类描写。 1.2维语亲属称谓的分类 在具体描写维吾尔语亲属称谓之前,先作一说明。为确保所用材料之实,本人曾就此问题向南北疆的数名学生、街上的维吾尔生意人,及中老年知识分子做过调查。维吾尔亲属称谓主要分南北两大阵营,南疆以喀什为中心,北疆为伊犁为中心。下面就此两套进行描写比较。 1.2.4按辈分称呼对维吾尔族来说并不是十分严格的,但有一定的年龄层次。为便于叙述,可分五个层次。以我为中心点,我的祖父母辈及其兄弟姊妹;我的父母及其兄弟姊妹;我及我的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等;我的儿女,侄、甥儿女等;我的孙儿女、孙侄等。 对姻亲的兄弟姊妹,直称同上,间称为q‘IjIn+上述直称。 1.3汉语亲属称谓分类 汉民族居住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方言众多,由古至今,俗称、雅称、谦称(多用作自称或称自家人)、尊称(包括他称)并存,因此亲属称谓更加繁杂多样。任翻一本有关亲属称谓的词典,都可看到,对具有同一亲属关系的称呼少则几种、十几种,多则达几十种、上百种(如《称谓词典》)。当然其中多数都是已死去的,只能在古籍中看到的称谓,这不属本文描写范围。另有一些还在使用的,但仅限于一定场合的称谓,比如:称自己的父母为家父、家母,称对方的父母为令尊、令堂等,及各地方言使用的一些并不普遍的称谓,如对父亲的称谓除爸爸外,还有爹爹、大大、阿大、老爷子、老头子等也不在本文探讨之列。但对外祖父母的直称形式,分南北两大类,南方多用外公、外婆,北方多称姥爷、姥姥,这在本文中作为并列现象,同时例举出现。除此之外,别的称谓都以普通话为准。 除方言地域,口语与书面语之差别外,汉语对亲属称谓的主要区分在辈分上及血亲与姻亲、直系与旁系、母系与父系的区分上。下面列出三个表从父系、母系、姻亲三个方面按辈分分别加以描述。     表一:父系亲属称谓辈分分类表 辈分  直称(口语) 书面语  间称  描述式 祖父  爷爷     祖父 母辈  奶奶     祖母     伯(bó)父 父   伯母     同左     爸爸     父亲 母   妈妈     母亲     叔叔     同左     婶子     同左 辈   姑姑(姑妈) 姑母       爸爸的姐姐     姑父     同左       (或妹妹) 我   哥哥     嫂子     同左 之   姐姐     同左 同   姐夫 辈   弟弟     同左     以名相称   弟媳  同左     妹妹     同左     以名相称   妹夫  妹夫 儿   多以名相称  儿子  儿子    或称孩子,小  儿媳  儿媳 女  时亦称儿子、  女儿  女儿 辈  女儿      女婿  女婿 孙          孙子  同左            孙媳妇 儿  孩子    (或以名相   孙女  同左 女  称)      孙女婿 辈          外孙  同左          外孙媳妇          外孙女 同左          外孙女婿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