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活态”传承“非遗”应成当务之急
  作者:记者 陈凤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7-22 | 点击数:3831
 


  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平均年龄已过“花甲”,民间老艺术家接连“减员”的“警笛”正在拉响,因此本报呼吁——

  7月21日,记者翻看一本刚出版的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编的《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时发现,沈城民间老艺术家正在接二连三地“减员”——今年4月16日,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86岁的谭振山去世。今年2月,市级“非遗”项目剪纸艺人、76岁的穆玉冰去世。在这之前,省级“非遗”项目“张氏皇苑龙技艺”传承人、97岁张珍也走了,还有国家级“非遗”项目沈阳京剧唐派艺术传承人、70岁的汪庆元……

  不可忽视,传承人大多年迈

  一说起身怀绝技,已被列入传承人的老艺术家、老艺人接连故去的事,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房伟感到心痛。他说,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保护传承人就是对“非遗”的保护。他告诉记者:“沈城第一批50名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平均年龄接近70岁,其中,年轻者也有四五十岁了,还有多位耄耋老者。因此,保护传承人的工作刻不容缓。现在‘活态’传承‘非遗’已成当务之急,我们正抓紧时间,加快抢救、挖掘、收集、整理工作进度,避免人亡艺绝的悲剧发生。”
 

  建立传承基地,让“非遗”后继有人

  为了更好地“活态”传承“非遗”,今年6月9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传承基地揭牌仪式,在沈北新区蒲河九年一贯制学校举行。当天,“关氏皮影”代表性传承人、80岁的关呈玺向蒲河学校赠送了“关氏皮影”使用过的乐器。几位民间皮影老艺人还和小学生们一起合作演出了皮影戏《五锋会》“偷看家书”片段。

  房伟介绍说:“沈阳关氏皮影是辽北皮影的代表,已传承200余年。关氏皮影在成为沈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于2009年又进入省级‘非遗’名录。为弘扬民族文化,使祖辈开创的关氏皮影后继有人,关氏皮影的第五代传人关维颖将皮影作为教育资源引入小学美术课堂,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编印了课本并在该校创立了荷尖皮影戏社。”

  市文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在学校建立皮影传承基地,充分体现了“非遗”传承和“活态”保护的理念。这也是我市设立的第一个“非遗”项目的传承基地,今后,沈阳还将陆续建设其他“非遗”类别的传承基地,以达到每个类别都有传承基地的目标,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保护“非遗”步伐正在加快

  据了解,为探索“非遗”保护工作的新途径,扩大保护的内涵和外延,凸显我市“非遗”保护的新亮点,目前,沈阳已开始着手打造“三个一”工程,即“一馆一区一线”的“非遗”保护工作。“一馆”就是在浑南建立全市“非遗”保护项目展馆,集中展示全市“非遗”项目及实物、图片、视频、音频资料。不久,这里将成为沈阳的文化新景观。“一区”即建立一个“非遗”生态保护区。把沈北新区作为锡伯族生态保护区加以开发和保护,以“民间故事、传统祭祀、传统游戏、手工技艺”为载体,着重在生态区内建设展厅展室、传习场所等一批基础项目,从而填补沈阳在这方面的空白。“一线”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把各个类别中的代表性项目串联起来,编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让“看、听、学、娱、购、食”等文化元素贯穿始终,全方位地向国内外展现富有特色的沈阳文化。


 

  文章来源:中新网-沈阳日报 2011年07月22日 10:56

上一条: ·[方李莉]从遗产到资源创新是一种更深刻的保护
下一条: ·首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公示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