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王振忠]珍惜历史的记忆
  作者:王振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11 | 点击数:4717
 


  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记忆工程”,该项目旨在实施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保管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提高世人对文献遗产的重要性及保管之必要性的认识。此处涉及的 “世界记忆”,是指全人类共同的历史记忆,其中档案文献遗产是世界记忆的主要部分,包括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之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迄今,全世界已有百余份珍贵文献档案进入该名录。而在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清代内阁秘本档、纳西东巴古籍等,均已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作为一种历史记忆,中国的文献档案浩繁无数。其中,传统方志与档案便是承载历史记忆的两种重要媒介。中国编纂方志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方志就已初露端倪,历经秦汉魏晋隋唐的发展,及至宋元方志渐次定型,到了明清更是进入了兴盛时期,民国之后方志体例续有创新,再到建国后迄今的多轮兴修,可谓源远流长。特别是从明代开始,无论是内陆腹地还是僻远边疆,均有志书编纂。除少数地区仅纂修一次之外,绝大多数地区均一修再修。而就方志类别而言,从其记载的区域来看,除了记述省以上区域乃至全国范围的总志之外,还有以省、府、州、厅、县为记述范围的通志 (省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等。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类专志。

  作为地方历史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体,方志不啻为一域的百科全书。现存的方志多达8000余种,因其数量庞大且前后接续,为我们探究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科学技术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自南宋以后,方志体例虽然趋于制式,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方志记述的内容,仍然呈现出强烈的区域色彩。大致说来,与中央集权的传统中国所设置的行政区划相匹配,各类方志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反映出广土众民、层级分明之大一统国家政治框架下各区域的历史记忆。而由方志的载述,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这也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一种外在展示。

  与传统方志一样,档案亦是承载历史记忆的重要媒介。档案的范围很广,仅以历史档案为例,除了北京和台北故宫的明清宫廷档案、顺天府档案、四川巴县档案、南部县衙档案、江苏太湖厅档案和台湾淡新档案等公文书之外,还有大批的民间契约文书。近数十年来,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契约文书,比较著名的如南宋迄至解放前后的徽州文书、福建闽北的明清契约文书、珠江三角洲的广东、香港土地文书和贵州锦屏苗族山林契约等。以徽州文书为例,这是国内目前所见为数最多的契约文书。学术界对徽州文书的关注始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而徽州文书的大规模发现,曾被学界称作是继甲骨文、敦煌文书、大内档案 (即明清宫廷档案)和秦汉简帛之后, 20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的 “第五大发现”。

  迄今所知、多达50余万件 (册)的徽州文书,是传统时代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生产和商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从中反映出极为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作为水云深处的历史记忆,徽州文书是相当珍贵的记忆遗产。数年前, “明代徽州土地产权变动和管理文书”及 “明代江氏家族分家阄书”,先后列入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另外,安徽省黄山市还通过 《黄山市文化大市建设规划》,其中倡议:将集中选取跨越时间长、连续性强的典型完整之徽州文书,争取申报世界记忆遗产。这虽然还只是一种规划,但从中亦可反映出国人对历史记忆遗产的愈益重视。

  对方志和档案的重视虽然历时已久,但与近数十年来历史研究的学术转型亦息息相关。传统史学以治乱兴替为其主线,对政治史之兴趣远甚于地方社会的民生利弊。及至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区域系统分析方法的出现,以区域取向探析和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过程,在中国史研究领域蔚然成风。也正是在这种区域研究的背景下,方志之价值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此后,文化史,特别是 “眼光向下”的社会史、历史人类学的发展,更促进了当代史学的演进。在此背景下,档案愈益受到学界的青睐。特别是那些反映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民间文献,为超越学科壁垒、深化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中国是个文献大国,方志与档案,作为保留民族记忆的媒介,在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传统方志的功能是存史、资治和教化,鉴往方能知来,方志之存史,亦即保存历史记忆的重要途径。志书能否传世,不在于当世的浮夸滥评,而取决于后代的严格验证,取决于它能否承载一定地域的历史记忆。换言之,历史记忆必须得到有效的传承,文本才有价值,档案文献如此,方志亦复如是。在我看来,如何继承优良传统,凸显方志的存史功能,尤其是在当今,无论如何强调恐怕亦不为过。

  (作者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文章来源:凤凰网-《解放日报》 2011年06月11日 06:59

上一条: ·[汪玢玲]赫赫女神 飞御八荒
下一条: ·[李公明]让创造和了解本地历史的人……写自己的历史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视频 ‖ 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
·[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即#活态遗产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在线专题研讨会召开·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保护我们的活态遗产”:2003年《公约》名录增加 “新成员”·“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开幕式在摩洛哥拉巴特举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即将开幕
· 2022年世界文化政策与可持续发展会议:各国通过历史性宣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政策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召开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将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法国巴黎:将活态遗产带到餐桌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