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出版资讯

首页动态·资讯出版资讯

《国际博物馆(第244期)》:艺术还能做什么?(1)
  作者:《国际博物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01 | 点击数:4344
 

《国际博物馆(第244期)》
 

作  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博物馆》中文版编辑部
译  者:
定  价: ¥45.00 VIP会员价: ¥36
图书代码: YL004040 发行代码:
ISBN: ISSN:1674-2753 CN:32-1788/K
版  次: 2009年12月第1版 2009年12月第1次印刷
上架日期: 2010-05-06
图书类型: 平装本
装  帧: 880×1230毫米 1/16
备  注: 全球中文版
 

简介:
 
  “艺术将拯救世界。”150年前,陀思妥耶夫斯基言之凿凿。如今,UNESCO带着一丝疑虑问道:“艺术还能做什么?”本期《国际博物馆》文章论述了促进一个国家艺术教育政策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提醒我们,“艺术教育能够更好地平衡认识发展与情感发展,有助于健全的道德行为的形成,构成公民社会的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学术顾问(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自树 冯骥才 许嘉璐 吕章申 阮仪三
     苏东海 张文彬 张 柏 陈燮君 郑欣淼
     单霁翔 章新胜 龚 良
  出 版 人 顾爱彬
  主  编 刘 锋
  主任编辑 张 遇
  特约审稿 赫俊红 蔡 琴
 
导读:
 
目 录
 
艺术还能做什么?(1)
 
编者的话…………………………………………………………………………………………………………………………
 
价值危机…………………………………………………………………………………………………………………………
  对美的追求与艺术的自大………………………………………………………………………………………滨下昌宏
  艺术:避难所或构筑中的和谐?……………………………………………………………………蒂埃里·迪弗勒纳
  艺术的入殓师:一座肖像画廊………………………………………………………………………若泽·萨斯波特斯
  美学及全球伦理的构建…………………………………………………………………………………拉斐尔·阿古洛
 
艺术与反抗………………………………………………………………………………………………………………………
  精神的去殖民化:创造性想象力的贡献…………………………………………………………雷克斯·内特尔福德
  在非常状态下写作………………………………………………………………………………………塔内尔拉·博尼
  艺术与跨文化抵制………………………………………………………………………………………拉奇达·特里基
  当代非洲艺术中的自主和自我超越……………………………………………………………阿德里亚诺·米克辛格
 
中国的声音………………………………………………………………………………………………………………………
  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架构全景式社会历史画卷……………………………………………………………蔡 琴
 
编读往来…………………………………………………………………………………………………………………………
  关于文物追索返回热潮的冷思考…………………………………………………………………………………曹兵武
    ——从《国际博物馆》专号谈起
 
博物馆资讯………………………………………………………………………………………………………………………
 

文博360°………………………………………………………………………………………………………………………

 
  超写实人像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杨 燕 叮 当
 
下期主题预告·稿约……………………………………………………………………………………………………………
 
 
编者的话
 
  “艺术将拯救世界。” 150年前,陀思妥耶夫斯基言之凿凿。如今,UNESCO带着一丝疑虑问道:“艺术还能做什么?”
  自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关于艺术之于人类命运的积极意义,人们似乎逐渐产生了怀疑。确实,在同一时间内,世界发生了剧变,其知识、政治和文化根基在殖民化、极权主义和国家内外的冲突中动摇,而上一世纪的历史,更是极大危害了艺术的能力。所以,我们有理由提出质疑。
  不过,质疑“艺术还能做什么?”并非一个独立存在的偶然事件。这种真挚的自我反省是UNESCO的传统中强有力的一部分,与组织的创立初衷及使命紧密相联。本期《国际博物馆》收录的文章为“思想之路”(Pathways of Thought)项目最终研讨会的成果,该项目由巴西散文家爱德华多·波尔泰拉(Eduardo Portella)起草,通过会议与出版物探讨近来文化史上的紧张状态,以期把握发展的脉络。透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题,UNESCO意图回归其最初使命,让思想面对事件,通过锤炼思想,理解过去并正视人类社会的未来。“一个具体生活在全部现实存在中的人,”汉娜·阿伦特解释道,“只有通过他的思考,才能活在这个界于过去与未来之间的间隙中。”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占优势的西方价值观破产,给历史打开了一个缺口,一个“喘息的空间”,它允许关于思考的呼吁传入人们的耳朵,并如阿伦特所示,在时间间隙中注入片刻的真实。UNESCO即诞生于这一关于思考的呼吁。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宣言预示了另一种决裂,此种决裂终结了流派史和艺术史中的审美自治,并对艺术的意义与功能提出质疑。因而打开了一条道路,艺术开始被用作于一种理解世界的符号系统。一旦冲破艺术及其社会或文化背景间的樊篱,新的用处与新的叙述随即出现。就UNESCO而言,它承担着一些任务:重新连接分散的、受破坏的文化,突出各文化作品的价值,走近它们,包括对它们加以复制。不论是为了所谓艺术品通过对话构建和平的能力(一种人道主义观点),还是探索艺术的教育作用,UNESCO在初创的几十年里,通过一系列旨在向世界各地传达艺术的调查,致力于完成自己普世主义者和使命支持者的角色,并将这种认识心态和符号表现法转化成了联合国体系下的一种独特的制度设计。
  通过艺术了解各种文化的历史真实性,并正视作为不可分离之整体的人类全部历史仍然是UNESCO的主要使命,它通过发起遗产保护和选定计划得以延续。艺术的合法性和意向性经过初时的缓慢衰落,之后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成果,如今这一保护文化作品与表达的计划得到了包括各成员国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的支持。本杂志通常享有讨论这一计划的特权,所以在这里找到关于艺术,特别是现当代艺术的讨论不足为奇,因为它们多少沉湎于制度设计。不过,本期杂志的选题主要是出于前面提到的原因,即为了将“艺术还能做什么?”研讨会的交流信息公诸于众。相关内容分两卷出版,一为2009年12月刊,总第244期,一为2010年9月刊,总第247期。
  在UNESCO的历史上确立本期《国际博物馆》主题的地位,以及强调所发表文本之间的争论是非常重要的。两套不同文件的呈现,说明了艺术研究的两个方向。第一类文本彼此近似,是以一种理论的甚至哲学的姿态研究当代艺术实务,在很大程度上基于欧洲的经验(见本期滨下昌宏和蒂埃里·迪弗勒纳文)。然而,所有这些文本重申了艺术的社会价值,比过去更务实,少了些意识形态成分。这加强了促进艺术教育的相关政策的关联性(见若泽·萨斯波特斯和拉斐尔·阿古洛文)。第二类文本更富有战斗性,多方面描绘了艺术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和政治用途。其中一些思考也反映出历史关注的问题。雷克斯·内特尔福德的文章是一个例子,提出了记忆的展示和通过艺术教育进行反抗的问题。另一个例子是存在的以适当方式书写“感性分享”以及后殖民背景下艺术的卓越性(见塔内尔拉·博尼、拉奇达·特里基和阿德里亚诺·米克辛格文)。尽管本期文章各不相同,但它们在认识论上都同样深信:艺术的表现与艺术的分享都是解放了的。
  本期《国际博物馆》提醒,促进一个国家艺术教育政策的发展至关重要,其相关内容为UNESCO第二届世界艺术教育大会提供了重要支持。大会的目标是巩固艺术教育的社会—文化维度,以及强化这一问题的研究能力。正如这些文章所示,大会的路线从解析观点和学理阐述转向了国内政策领域。它提醒我们,“艺术教育能够更好地平衡认识发展与情感发展,有助于健全的道德行为的形成,构成公民社会的坚实基础。”
  最后,在此特别悼念本期作者之一雷克斯·内特尔福德。这位牙买加艺术家、知识分子、学者在文稿的校对阶段突然辞世。他是“思想之路”计划的成员,在UNESCO为无形遗产设计概念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伊莎贝尔·万松(Isabelle Vinson)               
《国际博物馆》主编                        
(释 渔 译)  

  文章来源:UNESCO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国际博物馆(第247期)》:艺术还能做什么?(2)
下一条: ·首套完整版云南历史文献《云南丛书》面世
   相关链接
·《民族艺术》:2024年第1期目录·《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4期目录
·《民族艺术》:2023年第6期目录·[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邓启耀]相、义、法:民族艺术的认知与研究方法·《民族艺术》:2023年第5期目录
·《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3期目录·[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
·[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张明静]淄砚考·[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
·[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吴秋林]藏佛刻:符号化生存的智慧和精神
·[邬梦茜]浅析民间艺术的遗产化·[卫才华 冯晶]新中国成立前后曲艺宣传的艺术机制与话语嬗变
·[姚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表演艺术——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视域融合看中国保护实践的路径选择·[王子尧]流动的市声:北京“杂吧地儿”的生活之籁
·[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