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大师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大师

专访“民间故事大王”谭振山
  作者:记者 魏运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3-22 | 点击数:5072
 


  文化部公示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谭振山是惟一的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他的困惑是:现在,谁非得听故事取乐呢?

  国际先驱导报驻沈阳记者 魏运亨报道   在沈阳市西北30公里城乡结合处,有一个隶属于新民市(县级)的太平庄村。别看这里无奇山秀水,却是藏珍纳宝之地。在村子的后街,一处简朴的低矮小平房内,农民故事大王谭振山老俩口就生活在这里。“谭振山民间故事”已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20项,这也是文化部公示的501个项目中,惟一的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近日专程前往太平庄村,采访了谭振山。老人满头白发,1米82的个子腰板挺直。见到有客人来家,他特地换上黑线绨的唐装棉袄,套上一条平日不穿的黑裤子。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记者不但聆听到老人讲的优美民间故事,更了解到故事之外的“民间故事大王”的人生传奇。

  会讲一千多个民间故事

  《国际先驱导报》:您的上千个民间故事是从哪儿学来的?

  谭振山:我这太平庄村别看现在不打眼,可在清朝却是“大清皇家马场”。光绪皇帝曾在此立过“皇图永靖曾归马,天驷常禋尚执驹”的石碑。太平庄再往北五六里就是石佛寺,靠着辽河,当年也是千帆竞过、商贾云集、驿站码头齐全的大镇。我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巧的是就有几个长辈亲友能讲故事爱讲故事。

  首先是我奶奶孙氏。她娘家是开大车店的,店里住着南来北往的客人,三教九流都有,聚在一起喝酒品茶聊天下,也是各种民间故事的汇聚地。我奶奶听了、记住了、后来又讲给我听。我是奶奶的宝贝疙瘩,我一闹奶奶就抱着我,给我讲故事。什么鬼神、仙女、传奇的,让我听得入迷,而且听一遍就能记下来,并能学得活灵活现。像《闯王过年》《新安堡为啥立不起戏台》这百十个故事,都是我从奶奶那儿学来的。再有一个是我三大爷(伯父)谭福臣。他是一个风水先生,有关鬼神的故事会讲不少,像什么《赵匡胤与红煞神》《关公有后眼》这些故事都是他讲给我听的。我继祖父赵国宝是造帆船的木匠,也能讲《泥鳅精受皇封》等不少民间故事。还有我小时候新安堡村的几位老先生,像刘万信、国生武、沈斗山等人也给我讲过《孔子借粮》《太清宫的传说》这些故事。聚少成多,一来二去,我也能讲一千多个民间故事了。这也不用什么特殊学,喜好这个就能记住,一听就忘不了。

  《国际先驱导报》:您讲故事为什么不收点钱补贴家用呢?

  谭振山:我这个人一辈子就是农民,从来也没想过靠讲故事赚钱吃饭。听故事、讲故事都是我的爱好。人要好什么,对什么有兴趣,那是两头牛也拽不回来,就像爱唱戏的人,琴弦一拉嗓子就痒痒。我在村里务农,夏天在柳树荫下,冬天在生产队场院,都是一讲就收不住口,大家都爱听。文化大革命那阵子,红卫兵造反派曾警告过我,骂我净讲“四旧”,给我吓得有一段不敢讲了。后来,县里修河堤,农民出义务工,我懂一点儿工程也被公社抽去了,在工棚休息时候大家又怂恿我讲,我也就没事时讲几段,给大家开开心。

  故事打动日本教授

  《国际先驱导报》:讲故事给您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谭振山:六七十年一晃过去了,我觉得讲故事挺让我开心的。1985年,国家搞民间文化“三继承”,新民市文化馆的同志,辽宁大学的老师都来帮我整理民间故事。1988年8月,还出了一本书,叫《谭振山故事选》,算是《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辽宁卷》中的沈阳市资料。书里选了我讲的长篇、中篇民间故事53篇。1992年7月,我又和民俗学家乌丙安、江帆等人应邀赴日本参加“世界民间艺术博览会”。在日本呆了10天,讲了三次故事,分别是《老龟报恩》《洞房认义女》和《三忍救妻女》。日本教授野村纯一跟我说,中国的民间故事好,宣传的是道德仁义,讲的多是真善美。野村先生还半开玩笑地说,我四五岁时就听奶奶讲故事,也算是享受到最好的幼儿教育了。

  2000年6月,沈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我“沈阳市荣誉文艺家”称号,奖励我500元钱。加上出书时给我的300元稿费,出国时县里乡里给的600元服装费,在日本时人家还给过2万日元,去年夏天新民市文化馆又捎来500元,还说我是受保护的“国宝”了,有个病呀灾呀得治一治,不能人没了。算一下,这些钱加在一起总共也有3000元了。你说,要不是我能讲这些民间故事,哪能出国、出书、受政府表奖得这些钱啊?

  最担心后继无人

  《国际先驱导报》:您今年已经82岁了,您的民间故事也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今后有些什么考虑?

  谭振山:我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故事后继无人。现在不比我小时候那阵子,农村冬闲夏闲时大家聚在一起讲讲故事,图个乐嗬,如今又是电视,又是电影,各种娱乐形式多得让人眼花,谁非得听故事取乐呢?更重要的是,现在人讲的是经济效益,讲故事没人给钱,所以讲来讲去就自消自灭了。

  我从来没收过徒弟,也没人要拜我当师傅。虽说现在我家四世同堂,五儿三女挺孝顺,孙子外孙子那一辈有13个,但只有四儿子谭文海和孙女谭丽敏还爱讲一讲故事。他们能不能传承我的民间故事,说老实话我也不知道。

  好在我现在耳不聋眼不花,身体还挺硬实。1000个故事立马全讲那不可能,有些故事长年不讲也有些忘了,但还都能拣起来。既然国家要保护这些遗产,该录音该录像那就得抓紧时间了。
 

  文章来源:新华网-国际先驱导报 2006-03-07 09:39:01

上一条: ·[江帆]谭振山活动年谱
下一条: ·谭振山·故事大王
   相关链接
·[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
·[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董秀团]移植与新塑:白族民间故事对印度佛教文学的吸收和化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