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沈阳“故事大王”谭振山因病去世
  作者:陈凤军 张娇岩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4-21 | 点击数:5041
 

  沈阳“故事大王”人走“歌”不歇

  以惟一个体项目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能讲1000多个民间故事,被誉为故事大王“国宝”的谭振山,4月16日因病逝世,享年86岁。18日,新民市文化部门特别为老人举行了告别仪式,省市有关文化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参加了告别活动。

  记者眼中>>>

  老人的记忆特别好

  几年前,记者曾专程来到新民市罗家房乡太平庄村谭振山家中,进行采访。记者的第一感觉就是老人的记忆特别好,因为他听别人讲过的故事全凭脑子记,而且几十年也不会忘。

  谭振山所住的太平庄村别看不打眼,在历史上可是名声显赫,据新民市志记载:清朝初,该村方圆百里都是“大清皇家马场”。清光绪皇帝曾在此立过“皇图永靖曾归马,天驷常禋尚执驹”的大石碑,以示赞美。当时,石佛寺山下的那条辽河,也是千帆竞过。这里有驿站、码头,于是,石佛寺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大镇。谭振山的奶奶娘家姓孙,就在镇上开大车店,每到夜晚,大车店里南来北往的商人、过客都要聚在一起喝酒品茶、聊天下、讲故事。当时,五六岁的谭振山是奶奶的宝贝疙瘩。为了不打扰客人们吃饭聊天,奶奶总是抱着他,给他讲故事听。奶奶会讲的故事真多,什么仙女、传奇的,让谭振山听得非常入迷。说来也怪,只要一听奶奶讲故事,他就变得特别温顺听话,而且听一遍就能记下来,并能学得活灵活现。正是从那个时候,民间故事开始深深扎根在谭振山的心中。

  专家眼中>>>

  他是“东方的天方夜谭”

  辽大文化传播学院教授江帆,对谭振山进行过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她告诉记者,谭振山虽然是一位普通农民,但能讲述1062则故事,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民间故事的集大成者,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东方的天方夜谭”。

  作为一名民间故事家,几十年来,谭振山在民间文化的艺术园圃里辛勤耕耘,收获累累。他还曾走出国门被请到日本讲中国故事。江帆认为:“谭振山的口头文学”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对我国古往今来一代代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叙事者的艺术才能及文化贡献的充分肯定。谭振山的逝世,是我国民间文艺界的一大损失,也更加提醒我们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紧迫性。

  值得告慰的是,谭振山的故事并没有“人走歌歇”。新民市文化馆馆长宋长新对记者说:“在谭振山老人生前,我们已对他所讲述的故事及图像进行了全部采录,再加上他的孙女谭立敏继承了爷爷的传统,正逐渐成长为新一代的民间故事传承人。目前,《谭振山故事全集》的整理与出版工作也已被省“非遗”中心列入日程。可以说,老人虽然病故了,但不会影响到‘谭振山口头文学’的传承。”

  记者 陈凤军 见习记者 张娇岩

 

  文章来源:中新网-沈阳日报 2011年04月20日 10:12

上一条: ·2011年首届“九凤杯”民俗文化摄像摄影大赛
下一条: ·[吕军]让口头文学传下去
   相关链接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
·[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