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清明背后的三月三 被遗忘的传统节日能否回归?
  作者:任子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4-02 | 点击数:8276
 


  今年清明节恰逢农历三月三日。这一天曾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上祀节,只是如今,它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是唐朝诗人杜甫描写上祀节的诗句。唐朝时,上祀节是一个隆重的节日,那一天,长安城中达官贵人的家眷都会齐集长安城郊的水边戏水嬉戏洗涤污垢,以此迎接春天。据说,因为众多美女的洗涤,那一天,河水中都会飘荡着脂粉的香气,而男人们也会乐于欣赏这样的“美眉博览会”。在这样一个春天的节日里,人们走进大自然,一同戏水、嬉戏、放风筝、游玩,共享欢愉。

  三月三有哪些民俗

  东晋时,曾有一群文人于上祀节在水边聚会,他们将水杯放在河中,顺流而下,酒杯漂到谁的面前,谁便要作诗一首。文人们将当天所作的诗文集结成册,以他们聚会之地命名,取名为《兰亭集》。书法大家王羲之为文集作序,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千余年后,兰亭聚会上的诸多文章都已不知所踪,《兰亭集序》却成了不朽,也为三月初三上祀节最重要的风俗“曲水流觞”留下了重要的记录。如今,北京的中南海、恭亲王府、故宫、陶然亭公园等地都恢复了这项活动。

  据民俗学者高巍介绍,上祀节是一个亲近水的节日,上祀的古老风俗大多与水有关。除了文人们的曲水流觞之外,在贵族妇女间则流行着一个类似的游戏——临川浮卵。妇女们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漂流,鸡蛋漂到谁的跟前就归谁,“这鸡蛋象征生命与生育,是对妇女的一种祝福。当然,得到鸡蛋的人也要拿出些荷包、女红之类的礼物感谢大家。”

  临川浮卵是流行在贵族妇女间的高雅玩法,而农村们的妇女则在三月三举行洗脚大会。大姑娘小媳妇们围在河边洗脚,同时还会举办一些诸如栓娃娃之类的求子活动。

  三月三的文化核心是“生育”

  高巍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和自然时令紧密结合。上祀节是春天里的重要节日。一方面,人们需要洗去一冬的污秽,有一种去旧迎新的含义,因此上祀节的习俗多离不开水边。这种去旧迎新,从心里上说,可以给人们带来希望,从生理上说,则有着迎接新生命的寓意。另一方面,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是播种的时候。上祀节诸多与生育有关的风俗也是和这样的节令特点相匹配的。而这一特点在少数民族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提到三月三,许多少数民族的三月三山歌大会要比汉族的上祀节更为有名。“少数民族的三月三和上祀节日期相同,在风俗上有雅俗之别。”据高巍介绍,按照传统风俗,如果青年男女在山歌大会上倾心彼此,往往跟着就会找地方野合。“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这种风俗与其说是一种生理本能,我觉得它更是顺应天时的一种很自然的生理活动。少数民族地区不像中原,受礼教束缚。因此他们的风俗也更贴近自然。”

  东方情人节名符其实

  因为上祀节的风俗如此,有人曾将它誉为中国的“情人节”。而同样享受这一称号的节日还有元宵与七夕。它们是否名符其实呢?高巍认为上祀节可算得上是中国的情人节。至于另外两个节日,恐怕没这么名正言顺。他们只是和上祀一样,都包含祈子的内涵,“但它们实际上有不同的主题,而且都是与节令背景紧密结合的。”

  高巍说:“女孩子过去七岁束发成为少女,十四岁初潮,四十九岁绝经,七实际上是一个生育的周期,两个七放在一起还是表达一种祈子的诉求,因此称他为情人节是没有依据的。而元宵节的祈子则和天人合一的理念有关。过去人认为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元宵当晚,人们看到月亮这颗星非常明亮,象征生育能力到了高峰,于是人们祭祀星星,祈求生子。”

  为什么诸多传统节日都有祈子这样同一个内涵?对此,高巍说;“应该说人丁兴旺、家庭和睦是所有传统节日都具备的主题。因为这两个主题是保障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正常发展的必要前提。只不过各个节日根据不同的天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网-中国网2011-03-30 13:45:38

上一条: ·元宵节,能否再现昔日狂欢
下一条: ·[张勃]当前语境下传统节日的困境与出路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黄文富]传统的延续与变异:多维视角下“壮族三月三”之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何杰峰]传统节日视野下的泰山信仰重构与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