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孙九霞]族群文化的移植:“旅游者凝视”视角下的解读
  作者:孙九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21 | 点击数:21124
 

 

内容提要:全球化和地方性的互动进程中,穿梭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旅游者凝视”无处不在且影响深远。在旅游者凝视作用下,民俗村中的族群文化被彻底符号化与商品化。“旅游者凝视”作为一种隐形力量,支配着特殊旅游场域的建构,改变了族群文化的存续原则,割裂了民族演员的族群认同,生产着有别于原生态文化的各种“奇风异俗”,造成族群文化的移植。民族演员面临着对自身不断重新界定并形成新的族群认同。民俗村内文化的移植对族群原生地的民族文化传承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旅游者凝视;文化移植;文化展示;族群认同;深圳民俗村

族群文化的移植是族群文化发展的方式之一,但在“旅游者凝视”作用下的族群文化呈现出不同的轨迹。“民俗文化村”把根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文化异地移植到多文化并存的城市内,通过集中式展演的方式,在有限的空间内微缩展示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吸引旅游者的目光。旅游者的凝视成为了族群文化展示内容与方式的导标,族群文化成为吸引旅游者目光的商品,成为大众游客集中了解民俗的途径。本文在2005年和2008年先后两次对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的深度调研的基础上,从旅游者凝视的视角解读族群文化移植的过程、作用力和结果。
 
一、“旅游者凝视”对族群文化再生产的作用力
 
对“凝视”的探讨可以追溯到西方哲学的“看-视”传统。拉康(Lacan)、福柯(Foucault)、吉登斯(Giddens)等多位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切入到“凝视”的探讨,“凝视”被发展成为一个涉及认识与被认识、支配与被支配等非对等权力关系的概念。
厄里(1990)把“凝视”理论运用到旅游研究领域中,他从现代与后现代文化、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大众旅游与后旅游的研究体系里去考察人类旅游现象,构建了“旅游者凝视”概念,①把凝视的权力运用到旅游观光的分析中。在这里,旅游是一个收集符号的视觉过程,“旅游者凝视”就是某个场景意义符号的生产与消费,它代表着旅游者对“地方(Place)”的一种作用力。②有的学者指出,厄里的“旅游者凝视”是同现代性相联系的、社会性组织和系统化了的观察世界的方式,是现代社会与文化实践“培训”和建构的产物。③深圳民俗村的所有民俗展演无疑是严格培训和重新建构的产物。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文中简称“深圳民俗村”或“民俗村”),是中国第一个荟萃各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下面将全面论述在这一特殊旅游场域中“旅游者凝视”的作用力。
(一)特殊的旅游场域
在一般的旅游场域,“旅游者凝视”与地方性表征是共生关系,凝视是表征的动力,表征是为了满足旅游凝视,看与被看是相互建构的,游客被目的地激起不断的凝视需求,本地人为游客的凝视需求积极进行着文化的自我表征。④而民俗文化村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场域,它是完全商品化的、舞台化的旅游场域,集中展示不同族群的文化。民俗村里的族群文化展示是经过大量的市场论证与商业包装的,是高度符号化的市场产物,而非深厚族群文化的真实象征。
在民俗村这个特殊的旅游场域中,视觉支配了旅游体验的内容,凝视是旅游体验的中心,它加强了特定民族要素的符号化进程。这种不真实的符号化过程让游客停留在对某个文化碎片的表面参与上,而碎片背后的文化全貌与深层的文化精神内涵他们却无法理解。“旅游者凝视”在民俗村旅游场域中是一股占支配力量的权力结构,民族村以配合旅游者求新求知、体验差异、复古怀旧、娱乐参与的凝视偏好为导向,不断地挖掘各民族的“文化符号”,使得民族文化被片面化、刻板化展示,这种趋势将随着旅游者视线的流动而演化。
这个特殊旅游场域的“主客互动”是纯粹的“卖”与“买”、“看”与“被看”的关系,文化符号内隐含族群凝聚力和认同作用越来越小。作为被移植的民俗文化村,各民族村寨的工作区和生活区是分离的。村寨中所展现的民族建筑、民族宗教、民族文化、生活习俗等仅仅是展示给游客观看的场所和构景要素而已,并不是少数民族演员的日常生活场所。况且,村寨少数民族演员处于文化再生产线的末端,他们并不能掌握本民族文化再生产的话语权。因此,民俗村里所展现的民俗文化仅仅是纯粹的“前台”表演,没有“后台”(社区)生活的支撑。正是由于这种“前台”与“后台”的绝对分离,使得空间位移的族群文化再生产更容易被“他者”所操纵。在全球化和地方性的互动进程中,穿梭于异文化间的旅游者的凝视无所不在,当游客日后用在此所看到的“表演的民俗”去衡量未来所看到的“真实的民俗”时,不但游客的旅游体验受到影响,而且也会影响他们对于族群原生文化的正确解读。因此,特殊旅游场域中的“旅游者凝视”是影响族群文化再生产的重要作用力。
(二)“他用”导向下的文化展示
以往族群文化生产是为“己群”所用、自我传承所用的,而今由于利益的驱使,民俗村内的文化生产成了为“他群”所看、取悦他人的手段。“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不同社会群体里,旅游凝视存在着差异与变化,由此导致人们存在不同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偏好。旅游者对潜在目的地的观看受制于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⑤在“他用”展示原则的指导下,为满足“旅游者凝视”的需求,民俗村的展示导向也经历了“原生态复制”到“提炼式开发”的转变。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贺雪峰]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动及其影响
下一条: ·[郭家骥]西双版纳傣族的水信仰、水崇拜、水知识及相关用水习俗研究
   相关链接
·[毛巧晖]文化展示与时间表述: 基于湖南资兴瑶族“盘王节”遗产化的思考·[许静]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村落文化展示:马厩村墙体画
·“中国文化中心数字图书馆”上线 打造优质中华文化展示平台·[袁瑾]文化展示与身份认同
·沈阳故宫推出“蒙古族民族民俗文物精品展”·“中国非遗年俗文化展示周”开幕 持续至26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即将在京开幕·[程安霞]论民间祭祀空间的可参观性生产
·山东民俗文化陈列馆在济南大学开馆·第二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圆满落幕
·非遗生产性保护要守住传统技艺和制作底线·触摸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老文化在生活中传承
·非遗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京开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
·中国非遗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创纪录开展·马其顿民俗艺术展开幕庆中马建交18年
·[陈志勤]节庆活动创造与地方文化展示·[美]郝瑞 巴莫曲布嫫 马尔子:《高山图式──中国诺苏彝族文化的传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天津博物馆集中展示·[王宇丰]挖掘馆藏民俗文物的文化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