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讲座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讲座信息

朝戈金:构建多元文化社会
  作者:朝戈金   摄影/图:梁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1-16 | 点击数:7069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于2010年11月11日在北京召开。
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很荣幸参加这次论坛,这个论坛主题是发展与和谐,文化问题是跟和谐有关的。所以,我发言的题目叫“构建多元文化社会”。这个网页是联合国教科研组织一个文化多样性频道的样子,大家可以看得到他有很多栏目,里面有不少的信息。文化多样性是联合教科卫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这些年热切关心的“优先事项”。在彼此关联的重要文件中,有四个特别重要的应当提及,一个就是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一个是《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一个是2004年《当今多样化世界中的文化自由》(UNDP),一个是2005年《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当中,关于文化多样性是这样表述的:

  “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那么文化多样性在当今世界上不是一个愿景而是一个现实。文化多样性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普遍问题,全球超过200个国家里有6000种语言和超过5000个族群,其中超过100个国家拥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他们是文化上的少数人群。文化多样性在大都会人口构成上体现得相当充分,加拿大多伦多有44%的人口出生于外国。大量移民流动,尤其涌向富裕国家也极大的增强了特定地区文化多样性。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觉醒的大潮流中,越来越多的人群希望和要求他们的文化得到认可和尊重。这种文化诉求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呈现为一浪高过一浪的态势。中国也是文化多样性十分鲜明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他们讲着大约130多种语言,这些语言分别属于几个大的语系。他们操持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通过民居,服饰、口头传统和深层文化心理特征等,都可以看到他们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

  各个族群文化有差异有不同,如何相处呢?下面的两个事例很有意思。一个是前几天据英国广播电视10月17号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德国作为一个有400万穆斯林的国家,“文化多元化社会的尝试已经失败,并且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了”。这是她的原话。她说德国人必须接受“清真寺成为德国风景的一部分”。另外一个关于多元化政策的著名案例是关于法国,学校允不允许穆斯林少女带着头巾上学。2004年法国议会关于禁止穆斯林女性在法国公立学校佩戴“头巾”的法令,同样引起长久不衰的争议。当时左翼知识分子分别处于赞成和反对的两个立场:既捍卫言论自由和反对歧视穆斯林,又捍卫政教分离和两性平等价值观。连在穆斯林妇女中进行的调查也反映出这种尴尬局面:两派人数相当,赞成穆斯林带头巾和反对带头巾的数量相当。这个个案突出了各国在试移民群体的宗教及其文化差异时所面临的困境。在此案例中,存在着艰难的折衷和复杂的论点。捍卫禁令的人认为这是在捍卫自由——宗教的自由和妇女摆脱约束的自由;反对的人认为他们也是在捍卫自由,捍卫的是禁止歧视,反对机会不平等。这个案例这些年来一直有很多争议,大家在中文和英文网站上能够看到大量信息,前些天本·拉登对此发表一些意见,威胁法国采取措施,就是跟此有关的一些情况。

  这两个例子和我们身边的其他一些事例提示我们,即便从学理上接受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在具体制定文化政策的时候也会面对相当复杂的层面。上面这些例子都涉及到族群间关系,而我们知道文化的族别属性只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层面,但远不是全部。我们往往拥有多重文化身份,我们专业大量书里面都提到,比如性别、种族、宗教、语言、党派和政治倾向、国别等等,可见多元文化不是一个单一层次的现象。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浪财经 2010年11月11日 16:2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朝戈金:创立口头传统研究“中国学派”
下一条: ·大众讲坛开讲中式服装与汉服运动
   相关链接
·[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遗保护·[范宗朔]亚美尼亚史诗《萨逊的大卫》的经典化和多元文化因素
·[赵宗福]族群历史记忆与多元文化互动·[罗瑛]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觉表征与认同重塑
·[赵宗福]族群历史记忆与多元文化互动·吴新峰:《多元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董晓萍]跨文化大学教育:非遗与多元文化·[余珍]多元文化共存与民族国家文化认同
·[包海青]论多元文化语境与近现代蒙古族叙事民歌的兴起·波兰:将遗产保护作为国家文化政策重心
·丝绸之路与多元文化:第一届文化共生人类学民族学高级研讨班召集书·[吴新锋]神圣与世俗之间的多元文化图景
·[陈连山]论神圣叙事的概念·创新传承 发掘孝文化当代价值 促进社会和谐与国家软实力建设
·[张勃]上元灯树千光照 元宵:多元文化汇就的“大河”·[朝戈金]钟敬文“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思想的再认识
·多元民俗文化圈的理论创建·7部少数民族电影参加世界民族电影节
·[吴新锋]奉献与乡愁·曾维益:多元文化下的白马(氏人)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