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众之学:民俗实践与新文科建设   ·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传统与现代齐飞 传承共先行一色
——佛山发展文化的自觉性不断增强,文化事业、产业迎来新的春天
  作者:禅城区人民政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02 | 点击数:9423
 


2010年11月29日,祖庙举行全面修缮工程竣工仪式,祖庙三门重新开启。
祖庙百年修缮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挖掘与传承。

 
  2010年12月2日晚,第三届“佛山十佳美德之星”举行颁奖晚会。近五年来,佛山陆续举办了包括“佛山十佳美德之星”在内的重大文化文明活动品牌系列活动,提升了佛山城市形象。


  昨天(29日),65岁的广州中学退休教师陈秉文跟老伴逛完祖庙,绕了一个圈,徜徉到岭南天地的栅栏外向内张望着,不远处充满岭南风情的商业街道吸引着他的目光。岭南天地暂不对外开放让老陈觉得很遗憾:“下次一定再来逛逛。”

  一边是刚刚全面修缮竣工的祖庙,一边是正在施工的岭南天地项目建设,这两个毗邻的文化保护和文化开发例子,恰恰是佛山实现文化引领经济民生提升发展的缩影。

  站在历史的潮头回顾过去5年,佛山各项文化事业持续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速,城市文化内涵逐渐丰富。更令人鼓舞的是,伴随着这个进程与经济社会转型步伐相对应,文化的先行作用正逐步突出深化,整体策划、超前引领和战略部署的观念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共识。

  传统文化:从保护到活化

  五年备忘录

  2006年1月~3月,“魅力佛山村镇行”新春文化系列活动为五区村民送上粤剧、折子戏、综艺晚会13场、电影150场。

  2006年5月,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广东省粤剧博物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2006年8月,佛山祖庙全面修缮新闻发布会举行。

  2006年9月,《佛山宣言》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纪念雕塑——《印证》的揭幕仪式举行。

  2006年11月,“精彩省运,活力佛山”广东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开幕式在佛山世纪莲体育场拉开帷幕。

  2006年12月,佛山传媒集团启动首届“珠江环保行”活动。

  2007年11月,祖庙百年大修工程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2008年10月,佛山传媒集团派出一行六人的联合采访组前往美国采访。

  2008年,佛山全市提前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的“村村通”目标,圆满完成了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设。

  2009年2月,市政府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岭南文化名城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我市文化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同年5月,《佛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出台。

  2009年8月,佛山公共文化综合体“坊城”开建,这是佛山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建设项目。

  2009年8月,佛山珠江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

  2009年,佛山全部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全市现有城乡有线电视用户145万,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010年5月,佛山首次以城市组团的形式参展深圳文博会。

  2009年11月, “魅力佛山·秋色辉煌——2009佛山秋色大巡游”在全市五区顺利举行。本次秋色巡游是佛山此前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2010年9月底至10月初,“佛山秋色欢乐节”在南海千灯湖举行,主题为“欢乐秋色·智慧佛山”,内容包括秋色彩灯会、秋色大舞台、秋色欢乐墟、现代光影技术表演等项目。

  2010年10月, “智慧佛山,文化先行”工作会议召开。

  2010年11月,祖庙全面修缮竣工仪式举行,同时恢复“秋祭乡饮”活动。

  2010年12月,《“智慧佛山文化先行”实施意见(2010~2015年)》、《佛山市人民政府扶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文件正式印发。

  1300多年的历史,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佛山这座城市拥有武术、粤剧、醒狮、秋色等无数让人羡慕的强大文化基因。过去5年,佛山以保护和活化的手段,不断挖掘自身文化基因的巨大潜能。

  祖庙百年修缮,正是佛山“十一五”期间尊重和传承历史传统文化最恢宏的大作。从确定修缮到最终完成所有工程,祖庙大修跨越了6个年头。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佛山市人民政府网 2010-12-30

上一条: ·“古祠艺宫”佛山祖庙修缮竣工
下一条: ·北京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春节活动
   相关链接
·[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
·[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刘明菊]城市化语境下中国民间信仰新样态
·[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刘铁梁]疾病、生死与民间信仰
·[程浩芯]信仰传说的文本定型·[乔英斐]中国龙王信仰的发生与定型
·[李明洁]哥伦比亚大学“纸神专藏”中的娘娘纸马研究·[马滟宁]弥漫的神性:传统年画中的民间信仰
·[钟小鑫 蔡芳乐]“法”外之地·[赵暾]二郎神形象演变考略
·[王华龙]五台山五爷信仰源流研究·[童婷]重庆市洪崖洞祈愿文化与民间信仰研究
·[吕涛宇]试析《广东新语》所见广东的民间信仰体系·[刘然]信仰、生计与王朝教化
·[刘晨]早期道教死后世界观念与“泰山治鬼”·[林安宁]基于共时研究的傩定义与范畴新探
·[李银平]民间信仰空间变迁与传说叙事圈层构建·[郭炳亮 李雅宁]北宋山西寺庙碑刻、题记所见“郡主千秋”考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2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