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论整理《川江号子》学术思路的开创性 
赵心宪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高校的文化责任 
王守义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0-01 
越剧发展的乡村视野 
何恬 
艺术评论  2010-01 
 “非物质科技遗产”要不要抢救? 
杨建业 
同舟共进  2010-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农业科技的继承与利用 
谭亚菲、黄正泉 
船山学刊  2010-01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和保护策略 
关昕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内涵解读与策略探析 
辛儒、王释云 
中国集体经济  2010-01 
谈旅游体验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 
章皙妮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01 
论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开发和利用──对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石海玉、谢亚娟 
中国集体经济  2010-01 
旅游化生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生存模式 
王德刚、田芸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利权保护的技术障碍及对策探究 
赵方 
甘肃理论学刊  201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查申报的五项原则 
苑利、顾军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教育中的作用──以辽宁省为研究个案 
杨晨霞 
大连大学学报  2010-02 
 “中国·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综述 
薛以伟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凝聚力 
张庆善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浅谈新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刘志诚 
大众文艺  2010-01 
发达国家对我国非物质文化资源掠取措施与对策研究 
吴安新、邓江凌 
兰州学刊  201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数字时代图书馆功能的拓展 
王志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0-01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构想 
孙小丽 
科技信息  201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影响的社区居民感知研究──以湖南湘西里耶古镇为例 
许春晓、胡青芳、李纯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2 
梅庵琴派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 
施咏 
中国音乐  201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身份认定及其意义 
徐富平 
大众文艺  201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高等教育的使命 
徐艺乙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以增强游客体验为视角 
黄益军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论学校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 
普丽春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0-01 
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的构建──以大连市为例 
肖瑜 
文化学刊  2010-01 
高校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董涛 
学理论  2010-01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构想 
普丽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 
李林启 
特区经济  2010-01 
草原生态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研究 
艾琳、卢欣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郑乐丹 
文化遗产  2010-01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天地人合” 
贾国涛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0-01 
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学术研究范式──评《西北花儿的研究保护与学界的学术责任》  
李言统 
青海社会科学  2010-01 
安徽淮北地区民俗文化资源概述 
谢政伟、王怀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文化遗产价值论析 
蔡靖泉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徽州:特色文化生态空间 
方利山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阳城道情及其传承与发展探讨 
王永革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独山花灯艺术节的启示 
文龙斌 
贵阳文史  2010-01 
道情绵长 戏曲悠扬 河南太康道情戏曲的源起及发展 
何新 
上海戏剧  2010-01 
关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的思考 
郑镛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浙江省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战略研究 
骆文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1 
国际法视角下的“文化遗产”概念辨析 
唐海清 
经济研究导刊  2010-01 
似曾相识燕归来──对河北民间艺术年画市场发展的思考 
吕艳梅  
美术大观  2010-01 
民俗学视角的“斯诺命题”──“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的阐释 
叶春生 
文化遗产  2010-01 
历史性的转变:从禁戏、改戏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孙玫 
文化遗产  2010-01 
基于旅游开发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孙国学 
经济问题探索  2010-01 
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及保护研究 
俞晓萍 
特区经济  2010-01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拍摄特点 
陈晓 
大众文艺  2010-01 
原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对策 
俞红丽 
价值工程  201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键在于唤起文化自觉 
郭慧丽 
大众文艺  2010-01 
新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对策微探 
韩振丽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蒙古族马头琴传承中的教育功能 
关健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对戏曲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曹凌燕 
中州学刊  2010-01 
当代民间工艺的语境认知与生态保护──以山东惠民河南张泥玩具为个案 
张士闪、邓霞 
山东社会科学  201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高校的文化责任 
王守义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0-01 
略论整理《川江号子》学术思路的开创性 
赵心宪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0-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泉源 
张福有 
东北史地  2010-01 
中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比较研究:基于文化空间的分析视野 
刘朝晖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谈川剧的传承与保护 
刘德君  
四川戏剧  2010-01 
探索在高校培养民族音乐传承人的途径──广西艺术学院民族音乐表演专业例析 
徐寒梅 
中国音乐  2010-01 
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名录申报及其相关情况 
邹启山 
文化遗产  201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刍议──以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为例 
林凤群 
文化遗产  2010-01 
具有地域特色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以湖州船拳文化探究为例 
姚应祥 
浙江体育科学  2010-01 
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和谐价值探析 
王荣敏、刘书正、褚宏祥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旅游规划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新疆喀什地区旅游规划为例 
宫媛、肖煜、张秀芹 
城市  201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苗族蚩尤戏 
熊晓辉 
文化遗产  2010-01 
畲族“凤凰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价值 
肖芒、郑小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 
张弘 
兰台世界  2010-01 
近十年来我国档案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李如波 
云南档案  201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用户服务模式构建──以高校图书馆为例 
詹丽华、慕容慧、尚铁英、王春燕 
肇庆学院学报  2010-01              
传承水乡婚俗 发展旅游文化──试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镇特色文化建设的双赢共存 
王筱虹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的羌族民间戏剧 
李祥林 
四川戏剧  2010-01 
《年鉴》编写与学科建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年鉴》编写体会 
张仲谋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跑鼓车 
王兴一 
文物世界  2010-01 
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高尚典范 
刘培金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0-01 
论全球经济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产业运作 
李砚哲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非遗”保护:应避免认识的片面性 
安葵 
文化遗产  2010-01 
论原生态民歌及其保护  
冯倩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1 
发挥地方高校人才和科研优势,保护并光大“青阳腔”研究 
温淑萍、黄陶、刘春江、叶牡丹、张金福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者行为研究──基于对北京消费者的调查 
孙梦阳、石美玉 
特区经济  2010-02 
“狂劲刀郎神风”涌动塔克拉玛干沙漠──记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刘烷新 
张秀丽 
兵团工运  2010-02 
推陈出新有出路──祁剧《目连求母》、《梦蝶》的继承和创新 
刘登雄 
艺海  2010-02 
原生态艺术如何应对挑战──以黔东南侗族大歌为例 
杜安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0-02 
仪式空间中的音乐表演──以安徽祁门县马山村丧葬仪式为例 
齐琨 
中国音乐学  2010-02 
“嗦啰嗹”、“采莲”关系辨 
陈燕婷 
中国音乐学  2010-02 
雪峰山豺狗溪汉族谢蛮独门绝技──阴阳掐猎术敬神仪式及其音乐研究 
罗俊毅 
中国音乐学  2010-02 
云南文化生态实验区建设启示 
杨金杰 
民族艺术研究  2010-02 
声像载体对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歌舞的保护与传承 
王智、郭静 
民族艺术研究  2010-02 
浅析东北二人转的艺术风格 
江鑫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2 
试论对潮汕抽纱工艺的保护与传承 
柯宇丹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浅析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差异性 
朱鸿飞 
大众文艺  2010-02 
关键是保护即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宋兆麟 
西北民族研究  2010-02 
常惠对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贡献与台湾出版的“俗文学丛刊” 
王文宝 
西北民族研究  2010-02 
民族语言现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以青海土族语蒙古语为例 
贾晞儒 
攀登  2010-02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赵志浩 
现代商贸工业  2010-02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刘芳、张义成 
鸡西大学学报  2010-02 
从日照农民画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的入藏及展示 
张雪晨 
中国博物馆  2010-02 
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误区 
白慧颖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02 
亟待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波阳县民间歌曲概貌与保护 
徐晓琴 
艺术评论  2010-02 
论我国“非遗”整体性保护文化环境之构建 
张卫民 
艺海  2010-02 
新时期民俗学者的重新定位 
张志磊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化关系初探 
吕军 
博物馆研究  2010-0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与探索 
周和平 
求是  2010-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术语的中英文辨析 
许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的传统武术文化保护策略分析 
张纳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2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责与机遇 
杨云芳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0-02 
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探讨──以越地为例 
何华湘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0-02 
河南省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豫剧为例 
陈国华、潘薇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0-02 
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袁军 
沧桑  2010-02 
花山文化与世界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学璞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研究──以壮族蚂虫另节旅游开发为例 
贺剑武、高艳玲 
广西地方志  2010-02 
浅论全手工紫砂壶 
谈文华 
江苏陶瓷  2010-02 
发挥文化底蕴优势 打造曲艺研究平台 
刘明阁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浅析传统文化的保护对美术教育的意义 
王文权 
前沿  2010-02 
民族民间文化艺人素描 
陈力 
民族大家庭  2010-02 
浙西南山区民间体育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王德洪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的政策分析 
张爱琴 
民族教育研究  2010-02 
苗族“滚山珠”的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探讨 
彭华 
教育文化论坛  2010-02 
试谈民俗节日文化与社会价值──以彝族年文化遗产为个案研究 
吴桃、吉木哈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02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四维发展 
章尚正 
黄山学院学报  2010-02 
珍视“徽盘”品牌 保护文化生态──万安罗盘文化生态调研报告 
方利山 
黄山学院学报  2010-02 
西安鼓乐生存环境探析 
王晓如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皖西民歌的文化属性研究 
王安潮 
皖西学院学报  2010-02 
徽派三雕的保护探析 
马国香、陶双丽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关于渝东南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陈海鹰 
才智  2010-02 
“惠女服饰文化探究”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实录 
龚国明、张建辉 
语文建设  2010-02 
从藏在深山到跃居“世遗”──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入选世界非遗始末 
薛一泉、苏唯谦 
今日浙江  2010-02 
土家族“过赶年”的传播学解析 
庹继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02 
关于河南浚县泥塑艺术的审美价值及发展问题研究──以黎阳镇杨玘屯的泥咕咕为例 
张敏、孔静 
美与时代(上半月)  2010-02 
“非遗”视野下对传统饮食的发展现状思考──以千年古宴―洛阳水席为例 
徐全利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2 
西府社火民俗及旅游开发对策 
王岁孝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田野考察工作 
田青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国家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研究──以第一批为例 
张雪峰、冯艳琼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0-02 
勒色:羌族民居建筑文化符号 
赵曦、赵洋 
文艺争鸣  2010-02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间接保护 
李小侠 
黑河学刊  2010-02 
重写经典:从民间传说的当代演绎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李丽丹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我国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和农民增收的互动效应研究──以湘鄂渝黔土家族为例 
周家婷、崔高原、刘鸣鸣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浅谈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丁永忠 
才智  2010-0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浅析 
王欣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2010-02 
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角色定位 
姚世言、孟桂荣 
情报探索  2010-0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个误区 
刘海燕 
红河学院学报  2010-0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体育价值研究 
陈万睿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0-02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别权利保护模式──基于公、私权保护模式的比较分析 
张邦铺 
前沿  2010-02 
关于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张浩 
湖北档案  2010-02 
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大学传承与发展──以侗族大歌为例 
刘慧群 
社会科学家  2010-02 
以靖安──中源掌扇发祥地 
邱京华 
当代江西  2010-02 
简论龙泉宝剑的锻制技艺 
黄远梅 
戏剧之家  2010-02 
黔西北彝族非物质文化保护管窥 
安静、葛继红、石柳江 
贵州民族研究  2010-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化的辩证思考 
詹丽华、李育嫦 
图书馆界  2010-02 
浅议县级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角色定位 
卢敏叶 
图书馆界  2010-02 
继承与创新:推动戏曲艺术发展的科学态度简论 
董德光 
戏曲艺术  2010-02 
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旅游开发研究 
尹铎、吕华鲜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传统知识专利权保护的障碍及路径选择 
赵方 
法制与社会  2010-02 
生态性原则:现代化语境中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基本原则 
平锋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地区的“蒙古四胡”艺术 
赵月梅 
中国商界  2010-02 
从设计角度看老字号的传承与发展──以天津老美华鞋店为例 
邢建武 
大众文艺  2010-02 
对望奎皮影戏发展现状和创新研究的思考 
金海玉、姜喆 
绥化学院学报  2010-02 
论地方文献采访的若干关系 
黄祖彬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02 
海南临高渔歌的社会生态及音乐特点 
李群山  
人民音乐  2010-02 
新疆哈萨克族女性民俗变迁 
韩慧萍、薛洁 
民俗研究  2010-02 
乡土宴饮与民间规矩──山东滨州姜家街村“两道饭”宴饮习俗调查 
王东昕、姜志刚 
民俗研究  2010-02 
春节:中华民族的时间元点与空间元点 
陈建宪 
民俗研究  2010-02 
村落语境、民众情感与地域认同──山东省莱芜市南下冶村抬杠习俗探讨 
王加华、赵春阳 
民俗研究  2010-02 
水族独特的艺术:马尾绣 
余未人 
当代贵州  2010-02 
觉解锦州满族民间刺绣的视觉审美意向 
刘贲、杨树林、陈永岗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民间剪纸面临的现代转型分析 
田茂军、杨千里 
民族论坛  2010-02 
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恩施州利川市为例 
周兴茂、汪玲丽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赫哲族鱼皮、桦树皮在漆艺中应用的可行性 
宇恒 
艺术研究  2010-02 
浅析粤剧传播对广东佛山剪纸的影响 
颜明霞、颜春龙 
装饰  2010-02 
广式凉茶研究进展  
王萍、肖更生、张友胜、郭鸣鸣、谭文乐  
食品科技  2010-02 
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效保护机制研究 
勾玉华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2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呼勤 
理论研究  2010-02 
名录申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例 
罗薇 
民族艺术  2010-02 
濒危语言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以居都仡佬语为例 
姜莉芳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揭开铜鼓神奇的奥秘──云南富宁板仑三寨彝族铜鼓的调查与研究 
吴钊 
中国音乐学  2010-03 
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课程相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靖桥、盖海红、王靖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3 
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级申报制度 
陈华文 
民俗研究  2010-03 
 
浅论陕北秧歌的渊源演进及现实走向 
王栎 
艺术评论  2010-03 
多民族地区村落文化保护与社会发展的思考──以贵州荔波水族村寨研究项目为例 
李松 
民俗研究  2010-03 
真武信仰在近世中国的传播 
王见川 
民俗研究  2010-03 
以年节和清明为例看传统节日的传承 
高占伟、叶涛 
民俗研究  2010-03 
村落艺术活动研究:问题意识与文化视野 
吴晓 
民俗研究  2010-03 
民间工艺传承中的家族、市场与展演──以山东菏泽穆李面塑工艺调查为例 
杨帆 
民俗研究  2010-03 
山东方志所见岁时饮食习俗的文化解读 
秦炳贞 
民俗研究  2010-03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研究──以抢花炮为例 
陈炜、陈能幸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3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建设模式探讨 
谭寅汉 
图书馆建设  2010-03 
新世纪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李荣启、唐骅 
广西民族研究  2010-03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赵丽丽、南剑飞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03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 
陈璐、刘慧萍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3 
试论蒙古族长调民歌功能性保护的意义及路径──在2010年呼和浩特长调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发言 
乔玉光 
内蒙古艺术  2010-03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非物质文化的自适应与发展 
刘慧群 
求索  2010-0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 
崔艳峰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档案工作 
丁洪玲 
当代图书馆  2010-03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区域经济建设──以吴桥杂技为例 
辛儒、张淑芬 
特区经济  2010-03 
知识产权制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冲突与契合 
赵方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0-03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田丰“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为个案研究 
洪江 
民族音乐  2010-03 
论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策略 
东潇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泉州花灯的艺术价值及保护与发展 
赵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豫北大平调历史沿革研究 
张富春、张梦雪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0-03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民族传统体育分类探析 
张春燕、田振华、刘跃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03 
论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源开发 
莫理生 
云南档案  2010-03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征集工作 
李昂、徐东升 
兰台世界  2010-03                   
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对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李筑宁 
贵图学刊  2010-0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享性、本真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 
刘魁立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震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以羌族“瓦尔俄足节”为例 
赵旭东、黄承伟、盛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研究 
张炜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0-0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享性本真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 
刘魁立 
山东社会科学  2010-03 
当前人类学片的选题重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周兴茂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民族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性分析 
赵冬菊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0-03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几点理解 
谭宏 
江汉论坛  2010-03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过程中的意义流变 
郭平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浙江高校地方音乐课程建设 
杨婧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0-03 
文化大都市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刘新静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西藏大学生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情况调查 
马宁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达斡尔族史诗传统与“乌钦” 
吴刚 
国际博物馆(中文版)  2010-03 
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分析 
汪向明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0-03 
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调查 
宋兵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0-03 
高校文化展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所展馆为例 
宋梅、张泰琦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0-0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原则与措施 
徐仲伟、闵绪国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03              
沈阳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浅议 
文钟善、冯静晓 
满族研究  2010-03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教育形式及其变迁 
谭志松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3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辛儒、王释云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0-03 
对乡村物质及非物质历史文化进行科学保护的思考 
桑轶菲 
今日科技  2010-0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初探 
马知遥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袁海英 
大众文艺  2010-01 
新农村建设中开发乡村体育旅游与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张现成、苏秀艳、杨凯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0-01 
论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为对象 
吴汉东 
中国法学  2010-02 
渭河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刘茂昌、孙杰、胡广军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0-02 
论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其保护 
华志、卢兵 
贵州民族研究  2010-02 
从中外艺术教育差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存在的问题 
吴金宝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非物质文化视野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祝伟明、孙细英、易志成、淋上湖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0-02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唐卡艺术及其艺术市场浅论──以热贡唐卡为例 
吴明明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2010-02 
客家祭祀乐器“喃嘟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价值及改良路径探讨 
陈杭 
歌海  2010-03 
城市化背景下的上党八音会──对上党八音会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现状的思考 
刘倩倩 
大众文艺  2010-02 
大学专业音乐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分析 
徐富平 
大众文艺  2010-0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的保护与发展 
李妮娜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0-03                      
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思想研究 
王文 
唐都学刊  2010-03 
从“撒叶儿嗬”的发展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邓莹辉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0-03 
日本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 
冯彤 
民族艺术  2010-03 
论延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张钟月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03 
文化适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环下的回族武术 
秦炜棋、张延庆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梅山武术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刘新光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煤矿歌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原生态史料 
薛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旋鼓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怀虎、雷少华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03 
近十年来中国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述评 
陈炜、陈能幸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0-03 
非物质文化遗产──胜浦山歌传承与保护初探 
陈林 
黄河之声  2010-03 
谈文化馆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焦庆 
大众文艺  2010-0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山梵呗”──音声佛事话梵呗 
释永悟 
法音  2010-03 
为中国山水画卷添彩──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鲁庵印泥” 
楼耀福 
档案春秋  2010-03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 
杨文斌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0-03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您听歌赏舞──新疆音像出版社《中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艺术大全》出版始末 
诸葛瑞金 
新疆新闻出版  2010-03 
山西民俗文化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聂元龙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03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 
刘芹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10-03 
精神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发掘与利用 
孔旭红、段艳丽 
生态经济  2010-03 
 “一村一品”观念与绵竹年画文化的生态重建 
李?? 
当代艺术  2010-03 
原生态民歌魅力的电视展现 
张辉刚 
当代电视  2010-03 
非遗保护中的悖论和解决之道 
马知遥 
山东社会科学  2010-03 
绵竹年画的震后重生之路的启示 
代俐 
知识经济  2010-03 
遗产前罗山皮影传承与发展的自然模式研究 
周全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研究 
张志新、庞辉、臧留鸿 
体育文化导刊  2010-03 
民间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探析 
王建兴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韩国端午节及其它 
王作栋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0-03 
民俗艺术传承人的界说 
黄静华 
民俗研究  2010-03 
苏州评弹与书场文化 
陶莉 
文艺争鸣  2010-03 
蜀南彝族咪苏唢呐与民俗关系研究 
张小燕、周志荣 
四川戏剧  2010-03 
陕北民歌研究:问题意识与文化视野 
胡友笋 
人民音乐  2010-03 
 “非遗”保护视野下的川剧振兴 
张继汇 
四川戏剧  2010-03 
赣南客家古文说唱艺术考察 
李启福 
四川戏剧  2010-03 
五音戏与鲁中乡土文化研究 
王梓民 
文学教育(上)  2010-03 
从豫剧《抬花轿》中看河南传统婚俗 
卫丽军 
戏剧文学  2010-03 
粤剧的申遗与申遗后的粤剧 
毛小雨 
南国红豆  2010-03 
民族地区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如何发挥教育基地作用──以湘西州为例 
张卫华 
民族论坛  2010-03 
木版年画的保护、创新与发展──从参加朱仙镇木版年画保护和发展研讨会谈起 
戴信军、代倩  
西北美术  2010-03 
浅谈蔚县秧歌剧《剪纸谣》的音乐唱腔设计 
邸晓平 
大舞台  2010-03 
对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舞蹈“同构”的文化思考 
成慧慧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0-03 
浅谈民间舞蹈田野考察及发展 
熊芳 
大众文艺  2010-03 
河南太康道情剧团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陶娜娜、崔斌 
大舞台  2010-03 
莆仙戏生存现状刍议 
徐蔚、林燕钦 
大舞台  2010-03 
试论罗山皮影传承与发展的历史机制 
周全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淮安漕运文化遗迹探微 
董菁、奚敏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10-03 
庙会在民间艺术文化保护中的优越性──以河南为个案的研究 
闫庆来 
前沿  2010-03 
再谈云南壮剧的保护与传承 
刘琉、刘诗仁 
文山学院学报  2010-03 
萨满文化传承后继有人──评《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传承人:斯琴掛和她的弟子们》 
觉罗 
满族研究  2010-03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贵州传统蜡染艺术的形成与演变 
郜凯、韩会庆、郜红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0-03 
花瑶服饰的民俗文化解读 
禹明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走进傩堂 
余未人 
当代贵州  2010-03 
城市身影与乾嘉记忆:昆曲的文化变迁与传承策略──王宁博士访谈录 
廖明君、王宁 
民族艺术  2010-03 
 “共享性技术”与手艺人的成材之路 
邱春林 
民族艺术  2010-03 
新农村建设与云南乡土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林艺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0-03 
邕剧戏棚官话语音系统 
洪珏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3 
文化人类学视域中的阿昌族户撒刀  
刘伟  
昆明学院学报  2010-03 
连云港云台山区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确立与框架性构想 
赵鸣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略谈民间文学保护的一些相关问题 
谢国先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0-03 
论广西宾阳“炮龙节”民俗旅游开发 
罗必果、潘瑜、黎炼、周艳、王斌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佛山木版年画制作工艺调查 
徐秋枫、孟海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音声中的集体记忆──湘中冷水江抛牌仪式音乐研究(上) 
吴凡 
中国音乐学  2010-04 
豫剧唱词语言艺术特征 
郭克俭 
中国音乐学  2010-04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中的南阳鼓词保护与研究 
邱林 
中国音乐学  2010-04 
陇南人为什么“演故事”?──武都山区农民演戏活动的音乐人类学研究 
王慧琴、李彦荣 
中国音乐学  2010-04 
民间艺术的当代文化意义 
吴晓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0-04 
“申遗”影像专题片制作的科学性·真实性·艺术性 
陈敏南  
民族艺术研究  2010-04 
关于渑池县民间音乐──“十盘”的初步调查 
刘燕、牛延龙 
黄河之声  2010-04 
论回族“小经”文字及其保护措施 
哈正利、马超 
青海民族研究  2010-04 
虎年新春“中国年画大展”述评 
徐沛君 
美术观察  2010-04 
实践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方式──基于布依族案例的思考 
罗正副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激活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图片管理系统的研究 
王建国、马兰、杨来吉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04 
论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 
张利群 
文化遗产  2010-04 
地方戏剧的生存与发展对策研究 以岭南传统戏剧为例 
詹双晖 
中国戏剧  2010-04 
以发展的胸怀打造最著名的“非遗”──关于湖北黄梅戏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桂也丹 
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0-04 
朱元璋·凤阳花鼓·小岗村 
孟文玉  
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0-04 
历史与现状──关于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剧”的调查 
赵丽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0-04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山东岚山渔民号子为例 
李明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4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作用 
王军 
科学社会主义  2010-04 
熔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盾牌──兼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 
景延秋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0-04 
官语化和大剧种──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重点 
戴和冰 
文化遗产  2010-04 
艺术人类学视域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意义──以夹缬个案为例 
李震 
文化遗产  2010-04 
从民间版画看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 
张存刚 
艺术评论  2010-04 
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调查分析 
郭凤鸣 
贵州民族研究  2010-04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板凳拳的传承及保护研究 
何祖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舞出风调雨顺 欢“炸”盛世太平 德江县“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炸龙灯”近观 
文叶飞、罗翔、蔡大常 
当代贵州  2010-04 
关于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兰州鼓子的研究述评 
梁琦、柴莺 
大众文艺  2010-04 
流动的晓溪──婺源县上晓起茶文化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及传承 
寻桂兰、林玉洁、李志凌、杨程、曹子丹 
农业考古  2010-04 
峨眉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点研究 
赵斌 
搏击(武术科学)  2010-04 
论二人台艺术的开发和传播 
王俊义 
新闻爱好者  2010-04 
关于民族文物征集的几点思考 
龚世扬 
南方论刊  2010-04 
科学发展观推进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 
王光荣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关于开发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问题思考──以宁波为例 
廖佰翠、伍鹏 
商场现代化  2010-0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张岭 
现代商贸工业  2010-04 
浅析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郭颖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4 
基于建构主义原真性理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解读 
邓小艳 
贵州民族研究  2010-04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思考 
卢红艳 
中国市场  2010-0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重构──以发展旅游背景下的湘西地区为例 
周丽洁 
求索  2010-04 
三峡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与旅游开发研究 
曹诗图、胡绍华、查俊峰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04 
餐饮企业品牌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周柏旭 
企业研究  2010-04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述评 
屈华、夏雪飞 
文学界(理论版)  2010-04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张美琴、贾鸿雁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价值──兼评《徽州记忆》 
赵懿梅 
黄山学院学报  2010-04 
汉绣文化内涵及其传承发展 
冯泽民、赵静 
丝绸  2010-04 
浅析羌族“瓦尔俄足”中的原生态舞蹈 
魏青 
今日民族  2010-04 
论富川瑶族“芦笙长鼓舞”的艺术特征 
蒙妍、陈燕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0-04 
歌从武陵山上来──黔江高炉号子调查报告 
刘壮 
民族艺术研究  2010-04 
芒市傣族民间南传佛教手工艺分类与特点 
徐何珊 
民族艺术研究  2010-04 
基于默会知识管理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新疆喀什老城区阔孜其亚贝西巷文化遗产保护为例 
竺雅莉、陈强 
建筑学报  2010-04 
自然生态与地方戏曲关系探究──基于河南焦作武陟县大司马村的调查 
梁帅 
中州大学学报  2010-04 
“洗儿”风俗的源与流──从梅尧臣“洗儿”一事说开去 
李晖 
池州学院学报  2010-04 
民间黄梅戏班社的运营机制──以安庆地区民间黄梅戏班社为例 
马涛涛、丁亚琼、熊隽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弘扬昭君文化与深化两岸和谐关系研究 
刘焕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拯救文化“活化石” 
祝在时、庄晓蓉 
走向世界  2010-04 
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贵州省黔南州为例 
胡同泽、李惠青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踏虎凿花大师邓兴隆 
李焱华  
民族论坛  2010-04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古村落的保护 
王永球 
大众文艺  2010-04 
智慧薪火千年不熄──宁德市蕉城区传统科学技术遗存刍述 
甘峰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解士杰委员:皮之不存 阿胶焉附 
建宇、少谦、李杨、文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04 
因情而生的昆曲──《牡丹亭》 
于岩  
文学界(理论版)  2010-04 
济源王屋琴书音乐调查报告 
卫丽军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04 
辰州傩戏的民俗文化特质 
张文华 
怀化学院学报  2010-04 
论桑植民歌 
舒达  
怀化学院学报  2010-04 
学校教育中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基于对云南省的调查 
普丽春 
民族教育研究  2010-04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的国际法保护 
朱祥贵 
民族教育研究  2010-04 
论双语教育在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作用 
吴正彪 
民族教育研究  2010-04 
关于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运动与民族音乐学术研究的互唤问题──兼谈民族音乐教育实践的良好契机 
蓝雪霏 
人民音乐  2010-04 
广州亚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李华 
文化遗产  2010-0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 
黄永林 
文化遗产  2010-0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与民族国家认同──以“大禹祭典”为例 
陈志勤 
文化遗产  2010-04 
黎锦蛙纹的生殖崇拜研究 
孙海兰、焦勇勤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论花瑶挑花的文化空间 
王俊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渝湘两地木版年画的差异比较 
黄作林、傅姗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基于公众感知与参与视角的澳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陈金华、黄家仪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略论壮族师公教经书的价值──以广西马山县白山镇新汉村国兴屯师公教经书为例 
莫幼政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陕北民歌艺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传承发展研究 
王雪燕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影响中医“认同感”的几个理论问题──由中医申遗引起的思考 
王旭东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0-04 
围绕民间信仰的文化遗产化的悖论──以日本的事例为中心 
岩本通弥、吕珍珍 
文化遗产  2010-04 
应如何思考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的关系 
樱井龍彦、陈爱国 
文化遗产  2010-04 
浙南夹缬的当代时尚创新应用设计初探 
陈旭 
新美术  2010-04 
泉州花灯的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发展 
赵洋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试论侗族琵琶歌中比喻的运用──尚重侗族琵琶歌(歌词)语篇功能分析(之一) 
石修堂、姚瑛、李毅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略论谚语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吴竟红 
山东社会科学  2010-04             
潍坊风筝文化传承中的教育功能分析 
任红、李向平、钮玉秀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文化多样化与民间艺术自觉 
支运波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不解之缘 
王健 
旅游学刊  2010-04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与重心移动分析 
柴国珍、孙文学 
文化遗产  2010-04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管见 
刘景超、李具双、徐江雁、将宁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04 
论发展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国法律保护 
曹江林 
现代交际  2010-04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培育实施路径研究 
杜芳、王松岩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0-04 
“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与保护对策 
吴姗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2010-04 
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传承问题探究──以湖北地方戏曲、曲艺等为例 
王培喜 
湖北社会科学  2010-04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武术的“扬弃” 
李洁 
搏击(武术科学)  2010-04 
地方高校图书馆在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杨一虹 
绥化学院学报  2010-04 
丰满的生产力──高度认识和发挥传统手工艺的生产力 
吕品田 
美术观察 2010-4 
手工艺是文化,更是生产力 
杨斌 
美术观察 2010-4 
传统工艺:从“申遗”走向“文化创意产业” 
祝帅 
美术观察 2010-4 
手工艺:一种具有文化意义的生产力量 
鲍懿喜 
美术观察 2010-4 
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产之间需要沟通 
王宁宇 
美术观察 2010-4 
从一元到多元:传统工艺进入现代生产的途径 
邱春林 
美术观察 2010-4 
现代生态中的传统手工艺 
郭艺 
美术观察 2010-4 
传统手工艺的产能意识 
胡懿勋 
美术观察 2010-4 
女书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几个问题 
刘双双、李庆福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06 
南宁市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潘胜中 
兰台世界  2010-04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研究──以保山学院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为例 
杨晓梅、段静涛 
科技信息  2010-04 
论旅游事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发展关系 
刘定川 
现代经济信息  2010-04 
湖笔的前世与今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掠影 
高红十 
档案春秋  2010-04 
浅谈旅游事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发展关系 
刘坤武 
中国集体经济  2010-04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王小块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浅谈沈北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王立芳 
大众文艺  2010-04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及其特征 
徐美辉 
文史博览(理论)  2010-04 
要加强建筑历史文化遗产的“外延式”保护与利用──兼谈深圳市大鹏所城整体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深化与拓展 
杜白操 
小城镇建设  2010-04 
从昆剧发展看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于继承与革新的思考 
吕灵芝 
大舞台  2010-04 
大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张景明 
大连干部学刊  2010-04 
符号消费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路径选择 
邓小艳 
广西社会科学  2010-04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谈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 
许建宝 
经营管理者  2010-04 
黑龙江省艺术黑陶的传承策略研究 
张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04 
论安徽当涂民歌的三次兴盛期 
王红艳、蒋平 
音乐天地  2010-04 
科学有效的传承方式──北张村传统手工造纸技艺走进高校的探索 
许欲晓 
美术大观  2010-04 
江西广昌孟戏舞台程式的民俗书写方式 
陈利利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2010-04 
自然与人伦的建筑表现──谈徽派传统民居的设计思想 
刘托 
艺术评论  2010-05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权保护制度建构的探讨 
赵方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5 
“非遗”开发,品牌营销与保护须并重 
吴君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05 
诸城派琴人在山东地区的生存现状 
杜晶 
大舞台  2010-05 
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彝族医药──探索动态保护的可能 
秦阿娜、刘凯茜、周永强、吴维丽、陈洁、王幽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民间传统武术保护中国家与传承人的双向责任 
王岗、吴志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0-05 
乌江流域阳戏的保护与传承──以开阳和福泉阳戏为例 
余继平 
艺术研究  2010-05 
浅谈如何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姚冬华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05 
形与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述传统 
彭兆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问题与对策 
马宁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徐州琴书音乐研究 
任超平 
艺术百家  2010-05 
传统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嵩口镇为例 
张建 
福建建筑  2010-0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传播与城市文化格调的提升──以重庆大型交响音诗画《清明》为例 
梁笑梅 
艺术百家  2010-05 
走法律之路保护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 
娜仁图雅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0-05 
 “申遗”不是目的 保护才是根本 
王骏勇、贾楠 
中国人大  2010-05 
古史传说与华夏共同体的文化建构 
邹明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05 
浅析当代音乐文化中的传统遗失 
王健健 
民族音乐  2010-05 
论客家山歌的文化价值和现代传承 
刘晓飞 
民族音乐  2010-05 
论桑植民歌歌词的文学魅力 
舒达 
民族音乐  2010-05 
电视在传统戏曲“非遗”保护中的责任──从盐城电视台《唱响淮剧》节目说起 
孟哨兵 
当代电视  2010-05 
秦腔术语翻译初探 
张碧航、孙宏兵 
中国电力教育  2010-05 
谈海州五大宫调保护 
孙非寒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05 
从源头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解读《无锡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柯善北 
中华建设  2010-05 
学者在场与遗产制造 
娥满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阿昌族口传文学传承发展的危机及对策──以梁河阿昌族地区“活袍调”为个案  
张蕾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还戏于民才有活路 
何梓焜 
南国红豆  2010-05 
传承与发展并举 
郑传熙 
福建艺术  2010-05 
民间坠子书的艺术价值及其发展趋势 
刘海潮 
中州学刊  2010-05 
论西南民族地区水电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中的文化保护 
葛政委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0-05 
民族民间文艺保护和传承 
李松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简析汝南罗卷戏的戏文词格 
甘洁 
人力资源管理  2010-05 
永清民间扎刻技法研究与传承 
郭谦 
装饰  2010-05 
开漳圣王文化与圣王巡安民俗研究 
汤毓贤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花儿”三大流派之一──六盘山花儿──张明星与他的花儿析论 
薛正昌 
宁夏社会科学  2010-05 
中国传统龙舟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审视与考辨 
刘跃军、杨明珠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5 
东北二人转研究综述 
李宏岩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徽派版画代表性传承人黄肇祖 
师晶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0-05 
浙江横??村纸山文化的内涵、传承及变迁 
王亚军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关于河南越调传承发展的思考 
刘毅飞 
大众文艺  2010-05 
传统端砚作坊从业人员工作满意度研究──基于对肇庆市黄岗镇白石村的调查 
王明星、周丽 
肇庆学院学报  2010-05 
2001―2008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杨森、张仲谋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建构主义理论: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方法论 
魏良福、石光兵、向长军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10-05 
金融危机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品牌的创建 
李阳 
文化学刊  2010-05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 
冯晓青 
知识产权  2010-05 
昆曲男旦断层之思 
谢凌云、冯芸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05 
北侗民众家族意识文化解读 
欧阳大霖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05 
论界首彩陶的现状及发展 
肖亚旭、陈静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0-05 
大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李华伟、张文礼 
河南社会科学  2010-05 
非物质文化遗产著作权保护模式探析 
赵方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0-05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探讨 
邓蕴奇 
大众文艺  2010-05 
试论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 
张承 
科技信息  2010-05 
产业化与产业升级是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以河北曲阳石雕与旅游开发为例 
辛儒、张淑芬 
生产力研究  2010-05 
试论峨眉武术的起源及对“白猿起源说”的质疑 
王亚慧、代凌江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5 
论民间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能贡献 
包哲钰、罗彪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新途径初探──南阳大调曲子走进大学课堂 
张延凌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全球化背景下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以裕固族为例 
刘瑶瑶、杨文法、施玮妮 
甘肃社会科学  2010-05 
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保护探讨──以清江流域土家族始祖信仰为例 
林继富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从巍山彝族“打歌”文化看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刘成成 
文学界(理论版)  2010-05 
浅谈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 
茹子晏 
大众文艺  2010-05 
南京云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再生──以中华织锦园景观规划为例 
吕倩、葛幼松、张旭 
现代城市研究  2010-05 
民族文化村寨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地扪生态博物馆为个案 
尤小菊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以黔东南州丹寨县为例 
余世明、戴聪、张维娜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浅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申遗后遗症” 
韩封三祝 
经济论坛  2010-05 
苗族蚩尤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熊晓辉 
戏曲艺术  2010-05 
参与式管理:自下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以端砚文化为例 
何向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0-05 
论我国濒危少数民族档案遗产保护 
华林、侯明昌 
档案管理  2010-05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民休闲产品开发 
程遂营 
旅游学刊  2010-05 
基于操作层面的非物质文化与本土古建筑保护体系 
鲁海峰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节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辽宁省2009年开展的“节会”活动为例 
石少涛 
学理论  2010-05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教育形式及其变迁 
谭志松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5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平台建设 
柳霞 
山东社会科学  2010-05 
论地方文献工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谢平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5 
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传承教育的主要特征 
谭志松 
西北民族研究  2010-05 
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河南曲艺艺术保护新路向 
王娜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傣族慢轮制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圣俗二元世界 
吴瑛 
云南社会科学  2010-05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箫调查研究──以万州地宝土家族乡为例 
颜艳梅 
网络财富  2010-05 
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探析──以潮剧为例 
李莉、江郁涛 
经济研究导刊  2010-05 
试论古城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郭美玲 
科技信息  2010-05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实践与探讨──以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为例 
雷国洪、田正海、罗晓路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0-0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何琰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10-05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水旋鼓舞及其体育文化价值研究 
王怀虎、魏玉琴 
运动  2010-05 
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间信仰重建 
萧放 
探索与争鸣  2010-05 
多措并举保护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李青松、钱雪峰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10-05 
关于民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封建迷信”的误读问题 
高有鹏 
河南社会科学  2010-05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李小改 
品牌(理论月刊)  2010-05 
乡村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以云南省石林县大糯黑村为例 
黄继元 
云南社会科学  2010-05 
上海民俗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资源转化、市场开拓及世博机遇 
Research Group 
科学发展  2010-05 
皖西潜山、岳西地区手工桑皮纸发展和传统工艺流程考述 
周宇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民间文学传承方式简论 
杜新燕 
大理学院学报  2010-05 
书法教育重在普及──王文章谈书法教育与国民文化素养 
美术观察 2010-06 
切时如需 融通一体──欧阳中石谈书法教育与国民文化素养 
美术观察 2010-06 
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法以及书法教育──田青谈书法教育与国民文化素养 
美术观察 2010-06 
鄂尔多斯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丁贵亮 
鄂尔多斯文化  2010-06 
“危”与“机”并存──谈湘西蓝印花布的保护与开发 
王兴业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0-06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困境与对策 
郭海霞 
特区经济  2010-06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产业培育研究 
杜芳、王松岩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浅析2006年原生态民歌之状况 
林菲菲 
文学教育(中)  2010-06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春潮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06 
非物质文化保护语境下的控拜苗族银匠调查 
毛家艳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0-06 
 “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考察启示 
刘少蓉 
鄂尔多斯文化  2010-06 
试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载开口傩”的体育文化价值 
刘宇 
农业考古  2010-06 
试论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 
靳瑛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看传统武术的传承 
李雄锋、王艳红、刘军勇 
搏击(武术科学)  2010-06 
毁灭性灾害后民族文化的再生与可持续发展──以理县休溪羌族建筑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重建为例 
赵曦、吴天德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6 
探析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银饰艺术 
马山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0-06 
论地方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中的定制服务 
刘卫华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06 
我国省级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现状与对策 
段运 
图书馆学刊  2010-06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地方文化开发问题──长阳跳丧舞文化开发的启示 
张国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初探──基于中日比较视角的考察 
张松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姚玲玲、于小俸、王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6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 
李全德、赵福祥、郭金贵 
运动  2010-06 
档案核心期刊收录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的统计分析 
高阳 
兰台世界  2010-06 
海南少数民族音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略──以琼中黎族民歌为例 
李清资 
人民音乐  2010-06 
延续和拓展上海世博功能与效应──建造上海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及创新中心 
王虎 
上海经济研究  2010-06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研究──以贵州石桥古法造纸为例 
曾芸 
大众文艺  2010-06 
贵州音乐、舞蹈、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保护文本的制作 
吴太祥、黄泽桂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0-06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明清小说文本寻绎及启迪 
韩希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6 
从非物质文化传承教育出发推动回族社区职业教育发展 
姜克银 
社科纵横  2010-06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看传统武术的旅游价值 
夏燕 
内江科技  2010-06 
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以绍兴图书馆为例 
戴晓红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0-06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主要实施机制之研究 
刘淑娟、汤静 
价值工程  2010-06 
浅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策略──以浚县正月古庙会为个案 
王华威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对策研究──以重庆为例 
邓江凌、吴安新 
民族艺术研究  2010-06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权价值 
刘壮 
民族艺术  2010-06 
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Ⅵ类命名变化的探讨 
张雪峰 
贵州体育科技  2010-06 
湖南怀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的问题与困难 
王淑贞、王文明 
怀化学院学报  2010-06 
北京“非遗”保护的成就与启示──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度发展报告(摘要) 
时代经贸  2010-06 
历史城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浅析──以码头古镇为例 
王荻、袁尽辉、许劼 
上海城市规划  2010-06 
基于XML/Metadata的非物质文化数字图书馆建设 
吴林娟、瞿辉 
图书馆界  2010-06 
非物质遗产旅游利用中的三大环节探论──以北京为节点的实证研究 
石美玉、孙梦阳 
旅游学刊  2010-06 
拓展地方文献工作 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黑龙江省图书馆为例 
刘伟华 
图书馆建设  2010-06 
论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李莉、黄剑敏 
兰台世界  2010-06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初探 
刘淑娟、汤静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6 
基于RMP分析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张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论蒙古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戏剧类的缺失 
李艳梅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0-06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 
崔玉范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0-06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教育 
高昱 
文艺争鸣  2010-06 
论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曾梦宇、胡艳丽 
前沿  2010-06 
广西侗族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结构设计手法探析 
罗冬华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6 
宁夏花儿如何走出困境 
郭爱萍 
时代文学(上)  2010-06 
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台州乱弹戏曲音乐探析 
曹文海 
四川戏剧  2010-06 
IT环境下传承民族文化的图案设计教学模式探析──以客家图案为例 
徐进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0-06 
谈地方剧种建立传承基地的必要性──以海城喇叭戏为例 
戚永哲  
理论界  2010-06 
民间神灵信仰下的民众意识──以温州为例 
焦淑军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6 
佛山年画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舒惠芳、李萍、潘文彬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0-06 
老字号“非遗”保护探究 
石振怀 
时代经贸  2010-06 
鄂温克族传统竞技游戏──“抢枢” 
郝建平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0-06 
布努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黄芳苗、黄蓓蕾  
新闻世界  2010-06 
 “八宝印泥”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杨锡伟 
中国集体经济  2010-06 
从旅游开发角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漳州布袋木偶为例 
郑春霞、曾海洋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意义 
林佳瑜、陈如好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基于三馆协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整合研究 
吕鸿 
图书与情报  2010-06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 
邢海玲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论玉屏侗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汪兴 
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  2010-06 
浅析湘西土家族民歌及艺术特征 
潘存奎  
美与时代(下)  2010-06 
论池州傩戏舞台砌末及舞美地方特色 
方竞卿 
黄梅戏艺术  2010-06 
谈广东汉剧“红净”行当唱腔发音唱法及角色塑造 
郑建琴 
大众文艺  2010-06 
民俗摄影: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民俗记忆 
向先清  
柳州师专学报  2010-06 
追寻农耕文明的“舞步” 
吴一文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浅谈汉剧在河南的流变  
王磊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0-06 
试析比喻在桑植民歌歌词中的运用 
王爱晖、唐莉敏 
民族论坛  2010-06 
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 
农建萍、陈鹏 
山西档案  2010-06 
浅谈古琴艺术的发展与现状 
沙勇  
价值工程  2010-06 
以威海为例谈民间剪纸的研究保护现状与发展前景 
夏红芳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0-06 
珞巴族传统文化及其生存现状考察──从西藏米林县琼林村的旅游开发谈起 
蔡光洁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藏族传统数字文化探析 
范春文、王琼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浙江“老字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与途径  
袁锦贵 
兰州学刊  2010-06 
平绣艺术的风格与演变 
张蕾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6 
汾阳磕板秧歌的现状及特点 
张丽艳  
大舞台  2010-06 
浅谈非遗亳州二夹弦剧种的艺术成就 
付红伟 
大舞台  2010-06 
界首彩陶艺术及其文化生态情境下的保护 
高峰 
民族艺术研究  2010-06 
旅游开发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刍议 
谭卫华、罗康隆 
柳州师专学报  2010-06 
哈萨克族达斯坦与达斯坦说唱艺人──以福海县阔克阿尕什乡为例 
阿依努尔?毛吾力提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0-06 
藏族邦典民俗文化功能及其保护与发展 
索朗措姆、刘智斌 
西藏研究  2010-06 
二人台的艺术特点与发展研究 
王鑫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西路庐剧的音乐美学特征  
黄梅、王光启  
滁州学院学报  2010-06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浅析井陉拉花在高校的推广 
盖海萍、靖桥、史博强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6 
泉州泉港北管生存现状调查 
贾怡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新突破──以地理标志为视角 
郭玉军、唐海清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6 
试论常德渔鼓 
刘尉 
艺海  2010-06 
环县道情皮影戏研究综述 
方晓 
音乐天地  2010-06 
民间年画的艺术意味──“岁时纪胜:中国民间年画艺术展”展览后记 
姜彦文 
美苑  2010-06 
大众传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积极作用 
戚永哲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富川瑶族“芦笙长鼓舞”的文化探究 
蒙妍 
前沿  2010-06 
论民俗仪式的神圣性缺失问题──以“春节联欢晚会”为例 
周思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06 
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研究综述 
王宝龙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0-06 
阿依特斯源流考 
韩育民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0-06 
川南苗族大唢呐现状、传承与保护调查报告 
刘韧、应元厅 
音乐探索  2010-06 
《阿凡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莉华 
书屋  2010-06 
在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意义 
郑颖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06 
三峡库区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探 
董素云 
四川戏剧  2010-06 
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构建和谐四川的关系 
泽波 
四川戏剧  2010-06 
北京应建“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街区” 
吴文科 
北京观察  2010-06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延承 
王巍 
中国校外教育  2010-0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字号创新发展的根 
刘满来 
时代经贸  2010-06 
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法以及书法教育──田青谈书法教育与国民文化素养 
孟繁玮、武洪滨、田青 
美术观察  2010-06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人精神与匠人精神──以端砚文化为例 
何向 
求索  2010-06 
音乐类“非遗”保护的道德困境 
于圣维 
人民音乐  2010-06 
非遗保护:地方文化馆如何做 
黄淑娥 
中国土族  2010-06 
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陈玲、凌振荣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6 
临海词调的艺术价值及传承发展 
杨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0-06 
文化遗产保护在变革中发展──鲁西南鼓吹乐的保护思路 
岳雷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06 
定州秧歌的传承与发展对策研究 
张建忠、袁博、张祺 
大舞台  2010-06 
中国民族器乐生产现状调查与分析 
丁艳 
艺术评  2010-07 
“扎恩达勒”: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明珠 
孙培聪 
艺术评论  2010-07 
明代民窑青花的美学特质 
张凌云 
艺术评论  2010-07 
旅游表述语境下的妈祖信俗真实性探析 
黄秀琳 
怀化学院学报  2010-07 
西坪民歌初探  
赵军 
东方艺术  2010-07 
下江派东北大鼓保护及传承策略研究 
金鑫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07 
愚公移山与阳城民俗研究 
杨德忠、邵卯仙、荣国庆、杨永芳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7 
论建立综合性“女书”数据库的必要性 
华有杰 
科技信息  2010-07 
二人转的传承与流变 
李倩文 
大众文艺  2010-07 
历史文化村镇文化空间保护研究 
张艳玲、肖大威 
华中建筑  2010-07 
当代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模式 
傅才武、陈庚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7 
陕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调查研究 
张宝强、张华、李乐、杨江、王景琛、李超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7 
河北平山“渔家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谢红、王晶 
河北学刊  2010-0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几个紧迫问题 
段宝林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7 
苏州对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昆曲的生态性哺育──以《牡丹亭》为例 
冯智全 
人民音乐  2010-07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塔尔寺酥油花 
青措、拉姆 
法音  2010-07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广西民歌发展 
胡晓 
大舞台  2010-07 
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特性与实现方略──以弋阳腔为例 
杨咏 
江西社会科学  2010-07 
书画艺术中窥探铁画一斑 
王升、史启新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0-07 
木客文化与兴国客家山歌──原生态山歌的文化之源 
王昌逵 
文艺争鸣  2010-07 
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再生──以《巴渝鼓舞》探微为例证 
王丹 
文艺争鸣  2010-07 
河西宝卷的内容分类及结构特点 
王文仁  
歌海  2010-07 
铿锵傩舞佑橘乡 
平卫东  
创作评谭  2010-07 
瑶族民歌《蝴蝶歌》、《喇格哩》的保护现状 
黄钰婷 
南方文坛  2010-07 
由安顺地戏告张艺谋说开去 
燕海鸣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0-07 
浅析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大理州为例 
李艳 
法制与社会  2010-07 
法律视野下的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活态保护初探 
郑颖捷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7 
口述历史:湖北清江放排的信仰文化 
向丽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7 
在思政课中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李蓉 
中国成人教育  2010-0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设计探析──以河北白沟文化公园为例 
赵姣、张小倩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7 
福州脱胎漆器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初探 
王晓戈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7 
《灵经大传》的颂唱传统与温州鼓词 
林亦修、李亮 
文化遗产  2010-07 
论敦煌话本《唐太宗入冥记》与南通童子十三部半民间说唱 
高国藩、高原乐 
文化遗产  2010-07 
英雄史诗《亚鲁王》的演唱场域  
梁勇 
大众文艺  2010-07 
佛山年画的艺术特色分析 
舒惠芳、陈宏 
大众文艺  2010-07 
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保护的成功之道──与吴效群教授商榷 
田玉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7 
中国文化视野下的越剧审视与解读 
龙升芳 
前沿  2010-07 
基于政府主导的农村传统文化产品保护研究 
王再新 
农业经济  2010-07 
基于民间立场的传统武术保护 
吕传清 
搏击(武术科学)  2010-07 
开封民间灯彩艺术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  
朱瑜珠  
美与时代(上)  2010-07 
扎纸送瘟──西塞神舟会中的纸扎艺术 
陈日红 
大舞台  2010-07 
论广西文场保护和发展的途径  
梁效永 
宜春学院学报  2010-07 
保护与传承:粤剧发展之悖论 
何茹 
南国红豆  2010-07 
粤剧戏服作用、现状及其改革 
孔钰 
南国红豆  2010-07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谈知识产权法的教学改革 
白慧颖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7 
消费时代的奢侈品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论 
肖玮 
学术界  2010-0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价值分析 
寇占奎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7 
利用互联网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 
谭宏 
新闻爱好者  2010-07 
民族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影响──基于湖南省湘西地区的调查与思考 
周丽洁 
中州学刊  2010-07 
民族地区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研究──以广西壮锦为例 
贺剑武、高艳玲 
青海民族研究  2010-07 
怀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冲击与危机 
王淑贞、王文明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0-0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土文化复兴 
高小康 
人文杂志  2010-07 
档案部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析 
尧欣 
兰台世界  2010-07 
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初探 
朱长菊、李鸿雁 
民族论坛  2010-0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探讨──以山东吕剧艺术为例 
刘洪艳、王宇 
山东社会科学  2010-07 
大众媒介语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穆昭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07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的融合之法 
刘颖颖 
大众文艺  2010-07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民间自觉──以马街书会和赵庄魔术为例 
刘永涛 
文化遗产  2010-07 
“非遗”产业化: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刘锡诚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7 
大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月街” 
王贵泉、施作模、王东霖 
中国摄影家  2010-07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权利主体权益优化探析 
谭寅汉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07 
论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 
王玉平 
东岳论丛  2010-07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探析──以湖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陈廷亮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0-07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体性──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哲学问题之三 
向云驹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7 
湖南龙山县艺人田隆信手中的“打溜子” 
粟茜 
民族音乐  2010-07 
加快推进文化遗产强国建设 
李长春 
中华建设  2010-07 
幼儿游戏资源的心理学分析 
陈姝娟 
肇庆学院学报  2010-07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鹰猎文化探析 
马杰华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0-07 
浅谈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 
李娜 
成功(教育)  2010-07 
青海民和妇女念唱嘛呢经的调查研究 
商文娇 
青海社会科学  2010-07 
中国古代文学与孝之初探 
王庆芳 
孝感学院学报  2010-0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难点  
韩宇宏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7 
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传承人的保护研究 
陈敏红 
艺苑  2010-07 
申遗的风水能否脱去玄学外衣 
赵晓勇、夏丹、李玲、朱新法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0-07 
非遗保护与利用的动态博弈 
党红星、公学国 
山东社会科学  2010-07 
论原生态民歌的传承及发展 
葛姝亚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0-07 
我看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山唢呐艺术探析 
方圆 
大众文艺  2010-07 
论女书及女书文化的保护原则及其应用 
贺夏蓉 
船山学刊  2010-07 
地方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建设──以泰州地方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为例 
张梅花 
现代情报  2010-07 
旅游开发对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以互助土族自治县小庄村、大庄村为例 
董文寿、鄂崇荣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7 
本土文化的觉醒与应用──对于艺术人类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实践的理论思考 
杨曦帆 
社会科学论坛  2010-07 
生产文化对乡村工业改革的影响──探析江村蚕丝业改革中的非物质文化因素 
杨少曼 
职业技术  2010-07 
原生态民歌的崛起、传承与发展之我见 
高歌 
大众文艺  2010-08 
侗族民间故事“珠郎娘美”文本研究五十年 
郎雅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8 
福建省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初探 
陈燕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08 
传统老字号的空间环境保护措施探讨──以西安市为例 
谷秋琳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8 
传统插花艺术价值与传承 
罗宁 
中国花卉园艺  2010-08 
安徽太和清音音乐的文化生态研究 
程敏 
枣庄学院学报  2010-08 
简析浙江“海盐文书”的音乐形态 
高?S 
戏曲艺术  2010-08 
兰州鼓子的方言民俗与生态环境略探 
张彦丽、闫新艳 
西北民族研究  2010-08 
乐清黄杨木雕的雕刻艺术 
张书舟、王琪 
中国城市经济  2010-08 
浅谈铁画系列工艺品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邢后璠 
美术教育研究  2010-08 
中国寒地黑土传统剪纸艺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黄志欣 
艺术研究  2010-08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保护建议 
李宝军 
法制与社会  2010-08 
黔东南州节庆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 
郭芸 
凯里学院学报  2010-08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馆构建初探 
金文杰 
兰台世界  201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权制度初探 
田艳 
贵州民族研究  2010-08 
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互动研究 
刘水良、吴吉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8 
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探讨 
杨灵芝、曾凡金 
凯里学院学报  2010-08 
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王琪、陈柳汐 
现代经济信息  201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模式变迁评析 
朱祥贵 
贵州民族研究  2010-08 
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陈炜、唐景薇 
前沿  2010-08 
文化馆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马虹 
河南科技  2010-08 
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环境视角的实证研究 
贾鸿雁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0-08 
全球化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李昕 
东岳论丛  2010-08 
高校艺术教育作为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研究 
陈又林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08 
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高校教育传承探析 
许文钊、晁戴婧 
中国民族  2010-08 
韩国海洋历史遗产特点初探 
王雅洁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0-08                            
近年来湖北土家撒叶嗬的传承与发展 
罗雪娇 
大众文艺  2010-08 
浅谈金石微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刘国兰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8 
浅析海州五大宫调的结构形态和艺术特色 
朱蕾、朱秋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8 
豫南影戏的生存现状与保护对策 
陈燕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8 
略论云南少数民族乡土文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丽江为例 
和颖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8 
缂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周萍 
丝绸  2010-08 
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及其文化属性 
奚燕锋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8 
“艺术”还是“工艺”──从文化遗产保护角度谈“漆艺”概念的界定 
王晓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08 
赵芳云:人生见证鲁锦 
王玮琦 
传承  2010-08 
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定位与措施──以朝阳地区为例 
边明丽、王元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08 
民间侗医药资源现状调查及分析 
欧立军、曾汉元、周红灿、赵持云、佘朝文 
时珍国医国药  2010-08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本管理机制 
薛文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8 
福建省上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综述 
李伯庠 
大众文艺  2010-08 
略论西南地区说唱艺术──四川清音 
胥必海 
戏剧文学  2010-08 
论凸显文物的非物质文化属性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效能 
梁柳婵 
改革与开放  2010-08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李俊霞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8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利用 
李智勇、尹霞 
科技信息  2010-08 
保护还是破坏: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罗靖、章牧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0-08 
试论临县道情的价值与市场需求 
高鹤 
晋中学院学报  2010-08 
谈中国盆景的“申遗” 
赵庆泉 
中国花卉园艺  2010-08 
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思考──以齐齐哈尔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为例 
何春歧、王巍巍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0-08 
黑龙江省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影响因素分析 
王晓林、鞠明海、朱立斌 
黑龙江史志  2010-08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是地区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的一种职责──兼谈大连市旅顺口区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实践活动 
林治德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08 
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刘成明 
大舞台  201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法保护模式研究──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 
张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08 
你还会回来吗?──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之后说下去 
饶箐 
经营管理者  201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结构性缺失” 
周锦章 
红旗文稿  2010-08 
西安市“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的新思路 
谷秋琳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8 
桂林穿山景点山歌会多维度效应透视及其启示 
陆栋梁、韦婕 
旅游论坛  201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戏剧发展 
傅谨 
四川戏剧  2010-08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兴灯笼 
俞建忠 
观察与思考  201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风景区设计中的应用  
庞瑀锡 
中国林业  2010-08 
推手而不是扶手──传统戏剧类非遗保护中政府、专家的角色探论 
刘红娟 
戏剧文学  2010-08 
广西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价值与对策研究 
张利群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民俗体育 
刘小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8 
有一种茶艺叫百转千回──记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招余 
吕薇薇、师锋涛 
茶世界  201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彝族民间武术保护的思考 
王建中、魏富民 
搏击(体育论坛)  201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原则的界定与模式构建 
王焯 
江西社会科学  201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保护传承中发展创新 
旷野 
中国花卉园艺  2010-08 
历史考古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促进意义探究 
谭宏 
农业考古  2010-08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绒花的手工艺研究 
陈磊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2010-08 
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思考 
涂翠玲 
大舞台  201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结构 
杨明 
电子知识产权  2010-08 
从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刘伟 
学术论坛  2010-08 
发挥媒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徐岩 
新闻爱好者  2010-08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研究 
曾芸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8 
尊重事实 陈述现实──试论李自成传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联合申报 
刘丽丽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8 
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关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花卉园艺项目 
王燕艳 
中国花卉园艺  2010-08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学术笔谈 
豪斯 
西北民族研究  201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及挖掘与保护思路──以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现状为例 
李俊霞 
社科纵横  2010-08 
结合旅游产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探索──以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为例 
李保民、洪波、徐从广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8 
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构建──从登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工业遗产谈起 
何军、刘丽华 
城市发展研究  2010-08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 
王贵泉、陈晨 
中国摄影家  2010-08                        
新媒体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研究 
曾芸 
传媒观察  2010-08 
浚县泥咕咕的文化生态保护 
睢相乐 
西安社会科学  2010-08 
川剧遗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杜建华 
四川戏剧  2010-08 
晋江文化:坚持固态保护和活态传承并重 
靳轩理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0-08 
基于网络的婺剧传承思考 
钱兴地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8 
首届中国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 
马天龙、速莱蛮 
西北民族研究  2010-08 
米脂传统石雕技艺与传统建筑环境 
卢渊 
艺术评论  2010-09 
秦腔的曲调和音乐形式 
宋小朱 
艺术评论  2010-09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性和文化性 
周志彬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09 
“梵音妙音、清静人间”──九华山佛教音乐初探 
田雅丽 
音乐探索  2010-09 
论民间剪纸走向市场 
陈震  
美术教育研究  2010-09 
基于地域特征的中国传统白酒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谭宏 
企业经济  2010-09 
 “非遗”GDP倾向下的价值迷失和逻辑悖论 
朱四倍 
观察与思考  2010-09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效应──以湖州新市蚕文化开发为例 
黄官飞、张琦、朱飞凤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0-09 
浙江睦剧的兴衰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启示 
杜亚雄、赵建莉 
艺术百家  2010-09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中的传统武术保护 
周广瑞、王震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0-09 
废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陈亚琴 
艺海  2010-09 
民族文化遗产的客位保护与主位传承──以傣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 
赵世林、田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9 
河南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思考 
赖学鸿 
体育文化导刊  2010-09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 
张继、徐鸣凤 
兰台世界  2010-09 
论上海城市声音非物质文化与城市发展 
朱丽莎 
山西建筑  2010-09 
辽海民间故事中的女性角色──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辽宁民间故事为例 
赵东玉、何欣 
文化学刊  2010-09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一审”:捍卫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张维炜 
中国人大  2010-09 
发展中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及其演唱 
赛雅拉?阿巴索夫 
艺术百家  2010-09 
 “非遗”生产性保护方式与文学艺术创作 
谭宏 
文艺研究  2010-09 
评《中国题画诗发展史》──兼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朱静霞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09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营销研究──以望奎皮影戏为例 
刘海英、王倩颖、杨艳丽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9 
宁夏回族民间乐器口弦的传承与思考 
马晓红 
大众文艺  2010-09 
浅谈武夷山民俗文化──枫坡村拔烛桥 
符仙玉 
大众文艺  2010-09 
 “非遗”立法,重在强化文化凝聚力──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白克明 
张维炜 
中国人大  2010-09 
功能主义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谭志国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0-09 
旅游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高校图书馆的作用──以张家界为例 
魏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09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探析 
佟玉权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09 
手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研究──以广东东莞千角灯为例 
李文丽、章牧、白华 
特区经济  2010-09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克服“反公地悲剧” 
谭宏 
江汉论坛  2010-09 
原生态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陈华文 
山东社会科学  2010-09 
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创新保护模式 
李宏博 
大众文艺  2010-09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培育与实施策略──以赵本山推动辽宁二人转产业化为个案 
杜芳、周文杰 
理论界  2010-0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重视非正式出版物的征集 
宋丽华 
图书馆建设  2010-09 
图书馆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探析 
张小芳 
图书馆学刊  2010-0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理标志保护 
刘锐 
经营与管理  2010-09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维思考 
胡迟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9 
民俗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孙丽霞 
山东社会科学  2010-09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练红宇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分析框架和进路选择 
李丽丹 
文化学刊  2010-09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书馆正在践行 
戴晓红 
科技资讯  2010-09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的多层次灰色评价 
苏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9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馆藏,拓展图书馆服务新领域 
刘爱华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09 
基于Web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代俊波、单桂花 
图书馆学研究  2010-0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探究 
周安平、龙冠中 
知识产权  2010-0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要相宜 
谢素芳 
中国人大  2010-09 
保护视野下的淮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王新亮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9 
界首彩陶的文化生态 
沈燕、俞放 
美术观察  2010-09 
论酉阳面具阳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 
张晗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易文君 
现代经济信息  2010-09 
手艺人民俗志:聚焦“非物质性”的工艺民俗研究 
黄静华 
思想战线  2010-09 
谈叶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亚娜 
科技信息  2010-09 
地理教学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张家辉 
教育实践与研究(B)  2010-09 
利用口述历史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与方法 
苏新有 
中州学刊  2010-09 
原生态艺术美学探究──从《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说起 
常俊玲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0-09 
论陕北民间艺术的传统发展方式及其数字化再现的现状与前景 
南江 
大众文艺  2010-09 
通剧历史渊源及其文化传承思考 
黄瑾 
艺术百家  2010-09 
“园子”:天津曲艺文化的生存空间 
曹宏凯 
艺术百家  2010-09 
南通蓝印花布图形符号的文化隐喻 
陆晓云 
文艺争鸣  2010-09 
反哺:民间文艺市场的经济学──兼论现代性的民俗学 
岳永逸 
思想战线  2010-09 
厦门蔡氏漆线雕时代转型的探析与思考 
陈磊 
雕塑  2010-09                                
五夫龙鱼戏―蕴意深刻的民间文化遗存 
曾琴 
大众文艺  2010-09 
重庆土家族婚俗现状研究 
魏良福、石光兵、马磊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9 
开拓文房四宝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高登榜 
求是  2010-09 
旅游管理专业“世界遗产”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 
韦杰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09 
关于高丽纸的“奇闻”及评论 
刘仁庆 
纸和造纸  2010-09 
探究明式家具中植物纹样的文化内涵 
刘燕妮 
艺术评论  2010-10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初探 
侯明勇 
艺术评论  2010-10 
非物质文化濒危评价──论上海城市声音非物质文化与城市发展 
朱丽莎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0-10 
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宾阳舞炮龙为例 
王显生、黄晨华 
中国商贸  2010-10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共赢 
曾亚玲 
中国商贸  2010-10 
旅游开发中的原生态艺术文化产品 
刘明广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10 
傩舞是舞蹈史上的活化石──以湛江市东岭村傩舞为例 
林延军 
阅江学刊  2010-10 
我国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调研 
邓爱东 
图书馆学研究  2010-10 
由设计制作电子图书《曹氏风筝图谱》所想到的 
李春霞 
齐鲁艺苑  2010-10 
不用剪刀的剪纸──湘西踏虎邓兴隆服饰凿花  
吴卫、张小华 
装饰  2010-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的文化表达──灾后北川羌族艺术的保护 
郭凤鸣 
文艺争鸣  2010-10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 
王贤芬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10 
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清、王贤芬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10 
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 
邢海玲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11 
传统苗绣工艺的现代应用性探析 
丰蔚 
艺术评论  2010-12-15 
中国传统纹样“喜相逢”解读 
吴卫 
艺术评论  2010-12 
         
编辑、整理:王路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