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郑土有:冬至祭扫体现感恩情怀
  作者:记者 张建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20 | 点击数:5563
 

 

  (记者 张建松)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我国传统民俗中落葬和祭扫先人的日子,如今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冬至扫墓的习俗。

  据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复旦大学郑土有教授介绍,冬至祭扫和清明祭扫虽然都是祭奠先人,但最初起源有所不同。冬至以后,我国就将进入数九寒天,经历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期。冬至祭扫的最初起源是为了给先人"送寒衣"。

  清明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在冬至后的106天左右,此时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清明祭扫的最初起源是为了整理先人坟头的杂草。冬至和清明经过中华民族历代传承,不断演化出更多的节日文化内涵。自汉代以来,冬至就是我国十分重要的节日之一,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无论冬至祭扫还是清明祭扫,都表达了人们慎终追远的感恩情怀。近年来,上海冬至祭扫人群越来越多,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文化正在回归,这对现代社会道德规范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郑土有说。 
 
  他认为,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充满了智慧,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不仅指导了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也指导了人们日常生活。例如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大自然规律,冬至到来之后,人体也应遵时令而动,注意养生"冬藏"。随着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性虽然有所降低,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我们当前应对气候变化、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来源:新华网)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2月20日 21:13

上一条: ·何红一:抢救海外中国少数民族文献
下一条: ·萧放:年礼是个润滑剂
   相关链接
·[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贺少雅]冬至消寒会考论
·6月21日:冬/夏至国际日·[李向振]冬至节俗源流及其文化内涵
·关于征集“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研究课题”选题的通知·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在京成立
·[刘卷 王敏]基于二十四节气与地域文化符号的叙事性产品视觉设计研究·[张婉婷 刘芳芳]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传播的创新方式研究
·[童方云]《二十四节气菜·宴》在常州的呈现·[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
·关于召开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网络视频会议)的通知·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年会倡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经验
·“二十四节气文化艺术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专题║ 二十四节气——历史智慧与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刘晓峰]二十四节气与古代科学精神·[郑艳]春秋代序 日月不淹
·[张勃]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精神·[梁珊珊 祝鹏程]从田园到城镇:二十四节气之于当代的意义
·[杨秀]人间四月天之立夏·[龙晓添]秋向此时分:丰收的节气与节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