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张泽咸]略论汉魏北朝时期海河平原农牧业生产
  作者:张泽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4 | 点击数:17519
 

 

内容提要:海河平原农牧业生产源远流长,先秦时期即足以与关中、蜀中之“天府”相埒,秦汉时期,政局稳定,地方政府组织民众开垦出不少荒地,农业经济得以长足发展,为后代的继续提高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河淮间已沦为战场,曹魏、北朝政府尤其重视海河平原农业经济以对抗南方政权,从而使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继续得到发展。

海河平原位于华北大平原北部,北倚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东临大海,西以太行、王屋山与山西高原为界,南以黄河毗连黄淮平原。包括今北京、天津与河北省大部(冀北山地、张北高原除外),山东省黄河以西以及河南省黄河以北的地区。海河及其五大支流白河(潮白河)、永定河(桑乾河)、大清河(唐河)、滹沱河(子牙河)、大运河(卫河),有如扇状流贯其间,地势低洼,故称之为海河平原区或河北平原区。
 
一、秦汉时期
 
秦汉以前,海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已是源远流长。战国时,燕、赵、中山等国建国于此区。北方的燕国,原是西周初年所封召公于北燕。《史记》卷34说是“燕国殷富”,而北邻胡人。司马迁说:“燕外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苏秦对燕文侯说:“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疋,粟支十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注:《战国策》卷29《燕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史记》卷69《苏秦传》作“车六百乘,粟支数年”,其余文字与《战国策》同。)它表明燕地盛产马匹,林野极富枣栗等乾果,旱地种粟,显示农林牧业全面发展,因而能抗衡六国,与关中、蜀中同样拥有“天府”之称。
1964年,燕下都(河北易县)第22号遗址出土不少铁制生产工具,如钁、锄、镰、斧、刀等等。旧燕国境内多处还出土了铁制农具。(注:陈应祺:《燕下都第22号遗址发掘报告》,《考古》1965年第11期。石永土:《战国时燕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考古》1985年第1期。)很可以推知燕国农业生产颇有较高水平,才能使“燕国殷富”。
《史记》卷34《燕召公世家》记燕国末年,太子丹养壮士,“使荆轲献督亢地图于秦,因袭刺秦王”。督亢乃今河北涿州、固安、安新、雄县地。《续汉书·郡国志五》涿郡条注引刘向《别录》云:“督亢,膏腴之地。”《史记》卷34《索隐》云:“督亢之田在燕东,甚良沃。”可见督亢是燕国重要农作区。直至后世,人们仍屡屡提及,且循旧迹修渠以溉田。
《史记》卷129《货殖传》称:“燕代田畜而事蚕。”燕地畜牧滋盛,是本地最有名的马产地,遂使燕国拥有众多骑兵。燕地植桑养蚕,为此后河北地区历代盛产丝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山国位于燕国之南,实力不及燕。《战国策》卷33记其事于全书之末卷,“中山与燕、赵为王,齐闭关不通中山之使。其言曰:我万乘之国也;中山,千乘之国也,何侔名于我”!因而《史记·货殖传》称:“中山地薄人众。”它常与赵国交战,最终灭于赵。学者从河北灵寿遗址所出中山国的铜铁器和陶范进行研究,揭示中山国前期主持政务的鲜虞族是以牲畜为其立国的经济基础,并兼营农业。至中山国后期,迁都灵寿。当地出土的钁、铲、锄、镰等生产工具,用以翻土、中耕和收割,迄今未见有有犁具出土,表明其生产较为落后。(注:陈应祺:《初论战国中山国农业发展状况》,《农业考古》1986年第2期。)
赵国立国于海河平原南面,《战国策》卷3记张仪对秦王说:“赵氏,中央之国也,杂民之所居也。”建都邯郸,在战国诸雄中,位于魏之北,燕之南,韩之东,齐之西,居民兼诸国之民,故称“杂民”。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取得重大成功的范例,在历史上是很著名的。赵灭中山后,兼有其地。《汉书·地理志》云:“赵、中山,地薄人众。”说明赵国生产也不兴旺。史称“赵之田部吏”赵奢,向平原君赵胜家收租时,杀其用事者九人,以此威望大增,“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其后,赵奢子括将赵王所赐金帛,“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名医扁鹊给赵简子治好病,“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注:《史记》卷81《廉蔺列传》;又卷43《赵世家》,又记“敬侯元年(前386年)……赵始都邯郸”。《汉书》卷28下《地理志》:“自赵夙后九世称侯,四世敬侯徙都邯郸,至曾孙武灵王称王,五世为秦所灭。”)对田地的垂涎,自是农作受到重视的曲折反映。《史记》卷69记苏秦对赵肃侯说:“赵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数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固弱国,不足畏也。秦之所害于天下者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伐赵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秦无韩、魏之规,则祸必中于赵矣。”由此可知,建国于河北南部兼有山西部分地域的赵国是农(粟)牧(马)业很盛。赵主被苏秦说服后,以重礼约会诸侯,礼品中包括了“锦绣千纯”,反映赵地桑蚕丝织业已颇有名。
秦汉大一统期间,河北大地分置幽、冀二州。幽州在北,不时面临塞外匈奴、鲜卑、乌桓的扰乱,杀掠相寻,边防任务很重。《史记》卷60《三王世家》云:“燕土埆,北迫匈奴,其人民勇而少虑。”嵴薄有草地颇宜牧畜。《周官·职方》记幽州“畜宜四扰(马牛羊豕)”。《禹贡》记九州地域,虽难与汉制等同,大体轮廓应为近似。先秦时,《左传》记“冀之北土,马之所出”。汉灵帝时,蔡邕疏称,“幽冀旧壤,铠马所出”。(注:《后汉书》卷74下《袁绍·刘表传赞》注引;又卷60下《蔡邕传》注引。)说明河北北部确以产马驰名。
两汉之际,《后汉书》卷18《吴汉传》记南阳宛人吴汉“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他对渔阳太守彭宠说:“渔阳、上谷突骑,天下所闻也。”与此同时,耿弇对刘秀说:“发此两郡(渔阳、上谷)控弦万骑,”可轻易击败割据邯郸的王郎。凡此皆可概见冀北产马众多。灵帝光和四年(181年)“正月,初置騄骥厩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榷,马一匹至二百万”。朝廷征调全国各地马匹,自是优先从产地挑选,豪右们藉此垄断价格牟利,概无例外包括河北产马区在内。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泽咸]汉晋唐时期农业综论
下一条: ·[毕跃光]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村落家族的复兴及原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