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0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0年两会专区

[李丽丹]“在地化”与“在场化”:博弈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天津相声的传承语境分析为例
  作者:李丽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1-07 | 点击数:6838
 

 

中国民俗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
 
“在地化”与“在场化”:博弈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天津相声的传承语境分析为例
李丽丹
(天津师范大学)
 
摘 要:天津“茶馆相声”近二十年时间里的复兴是一个多语境交融的结果,既是富有天津 “在地化” 特色的曲艺文化,也是国家政治话语、市场经济文化和艺人自我选择等各种力量 “在场化”博弈的政治产物,各种力量共同推动了天津相声回归传统并向多元衍生。“在地化”是具有地方性的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源泉,“在场化”的各种公共文化资源对非物质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支持或阻碍力量,只有“在场化”尊重“在地化”的语境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天津相声;在地化;在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李淑环 洪伟]中国回族对端午文化的吸收与丰富
下一条: ·[李君]女书文化中的荆楚文化元素
   相关链接
·[姚春敏]明清以降乐户族群在地化过程探微·[张多]以“大遗产观”推动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格局:来自红河哈尼梯田的再在地化实践与中国经验
·[董秀团]云南白族大本曲曲目创编与演述的“在地化”实践·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
·[黄景春]黄帝神话的在地化生产及其文化产业开发·[郭永平 贾璐璐]全球在地化与地方全球化: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曾瑜媛]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在地化实践思考·[黄景春 陈杰]盘古神话辨析:以古代文献为中心
·[毛巧晖]民间传说、革命记忆与历史叙事·[李静玮]生”“熟”之间:咖喱在中国的在地化
·[张帅]“非遗运动”中乡村文化发展的民间策略·[周星]“农家乐”与民俗主义
·[叶涛]民间文献与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研究·[魏甜甜]从“蔚县剪纸”到“京彩剪纸”
·[施爱东]寻找“罗源秀才”·[杜韵红]乡土文化变迁中生态博物馆在地化调适与变革
·[万建中]话语转换:地方口头传统的“在地化” ·[叶涛]东岳信仰的在地化探析
·[李亮]民间信仰中神灵传播的在地化途径·[叶涛]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研究(提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