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2010年重阳节“敬老与感恩”学术论坛圆满成功
  作者:华东师大社会发展学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22 | 点击数:5112
 


  天高云淡,秋气送爽,2010重阳节敬老与感恩学术研讨会在嘉定江桥镇万佛寺举行,以独特的将学术讨论和公益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欢度2010年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公历10月16日)。本次2010年重阳节“敬老与感恩”学术论坛包含了一场以重阳节“敬老崇文, 感恩戴德”思想内核为主题的小型研讨会,同时还包括邀请江桥名中医为老人义诊,由美容美发学校为老人免费剪头发等公益活动。

  研讨会由上海“民俗文化学会”,江桥镇政府,华东师大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主办,万佛寺承办,与会者包括:上海市民俗学会会长,华东师大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仲富兰教授,华东师大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田兆元教授,《上海采风》杂志主编刘巽达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刘士林教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辑完顔绍元先生,江桥镇领导,万佛寺慧禅法师等数十人,会议由华东师大历史系陈江教授主持。

  会上众位学者专家及政府官员、宗教界人士,各抒己见,讨论热烈。田兆元教授的发言强调彰显重阳节的内在文化品质,品酒赏菊,吟诗会友。在当代的庆祝活动中,这一面向却常被无意中忽略。故而在对传统节日的继承与复兴中,如何过出具有现代色彩的高雅品味,是需要深入开掘的课题。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刘士林教授的发言从中国所面临的老龄化社会这一问题切入,强调通过重阳节重新发掘儒家传统中“孝”这一概念所蕴含的深厚人文价值,以及其在发展公共服务及创意产业等方面所可能发挥的潜能。 《上海采风》杂志主编刘巽达教授的发言认为传统节日的内在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的宗教性。传统信仰,仪式表演和娱乐活动,是从核心到外围的层层延伸。在由民俗节日引发出的精神狂欢中,民族的集体文化记忆被激活,并凝结成为民族的文化基因。而只有在信仰层面上重新发掘节日的内涵,才能让传统节日产生有深度的真正复兴。上海书店出版社编辑完颜绍元的发言则提出一个略带激进的观点,认为在当今社会不仅要尊崇孝道,更重要的则是老年群体在面对“衰老”这一生命必经阶段时,提出自省性的诘问。随着时代的变更,老龄化社会的迫切问题不仅是如何尊老,敬老,同时也是如何做到“老而自尊”及“老有所为”。 仲富兰教授的发言则回到中华文明传统中的敬老美德,提出“敬老,尊子,乐恩,亲子,好德”为一整套具有相关性的伦理价值。在新的社会形态中,敬老与感恩这一对核心观念仍然具有互相发明的丰富可能性。

  在激烈学理争论之余,学者专家们还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恢复,建设重阳节俗的具体建议和计划,如举办“上海重阳民俗文化节”,并将其与佛教法会相结合;此外也可借助文化创意产业的社会影响力,生产制作并推广如菊花酒等民俗产品。

  本次论坛是自2006年重阳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沪上学界,宗教界及领导所组织的第一次正式学术研讨。它在传统节日走向复兴的社会大背景下,具有相当的学术前瞻性。会议所提出的议题,建议及计划,也将为重阳节重新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的重要空间做出贡献。  (社会发展学院)

 

  文章来源:华东师大网 2010年10月19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国民俗志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下一条: ·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海拉开帷幕 倡和合共生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癸卯年茅台镇重阳祭水大典举行·[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郑云云 张年宽]重阳节向老人节演变考·[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乔楠]《金枝》视角下的“重阳节与数字崇拜”·[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乐享重阳 缘暖晚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