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杨辉]从“风”到风俗——论“风”的文化化历程与先秦音乐“移风易俗”政策之酝酿
  作者:杨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28 | 点击数:6325
 

  摘要:从“风”到风俗的意涵演进体现为如下文化化历程:商周及春秋早期,风被神化并呈现出自然律与文化化相结合的特色;春秋早期到中后期,“风”渐次出现牝牡相诱、风气、采集、民间音乐等义项,展现出文化化的群体品格;春秋后期至末期,官方将先王之乐的风教作用与群体文化直接相连,提出“天子省风以作乐”,风俗之义最终脱离民间音乐,具有了意识形态品格。这一历程启发荀子首倡“移风易俗”命题,显示了先秦官方文化政策的形成背景。

       关键词:风;风俗;文化化;移风易俗

(原文发表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上一条: ·[喇秉德]论回回民族特征
下一条: ·[张勃]《北京岁华记》手抄本及其岁时民俗文献价值
   相关链接
·[刘晓春 贺翊昕]生态敏感性食物与地方日常生活维系——深圳阳台山麓客家粄食的例子·[袁玥]传统与现代:论张亮采的民俗观
·[谢思岚]宋代都市笔记的民间立场及其对民俗时空的建构·[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
·[宁祥文]民间信仰与高台教化:从风俗观念到戏剧实践的探索·[刘心怡]风水协商:徽州许村的水口空间建构与村落关系
·[刘薇]《阿诗玛》汉译本跨语体特点研究·[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阿都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蒙古族“风马”渊源之探·[张明静]淄砚考
·[王娇 柏互玖]明清方志风俗志内容的构成、分布与历史成因·[史晓雪]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才女”现象研究
·[刘璐瑶]风险社会语境下当代日常生活仪式的变与不变·[李雨露 沈昕]乡风文明建设背景下非遗文化场域空间生产的实践研究
·[李涵]倡导新时代“厚养薄葬”文明新风尚·[高洁宜]由俗至礼:探析乡村移风易俗中的贺号习俗
·[丁津津]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风热潮下融入现代生活的路径思考·[施爱东]发现刘三妹:乡绅曾光国的文化交游圈
·[陈泳超]吕蒂的童话文体研究解析·[程瑶]转危为机:紧急情况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