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付婷婷]各民族先民思想智慧的结晶
——评《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全集》
  作者:付婷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18 | 点击数:5372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延续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繁荣的动力与活力的源泉。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她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她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她的文化。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26个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在这悠悠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民族古典史诗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形式以及不可再生性成为一朵最炫目的浪花。

  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内容丰富,气势恢弘,多以朗朗上口的诗歌的形式承载着本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史。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史诗中融进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和谚语等,是一个民族社会生产生活、宗教信仰、风俗文化的一种特殊总汇。在历史的长河中,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瑰宝大量积淀其中,是千百年来各民族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意识的重要源泉。它对于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了保护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2009年9月,云南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由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收集整理,由少数民族文学资深专家普学旺、左玉堂主编的《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全集》一书。

  该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524.3万字。全书基本按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和迁徙史诗为顺序编排。创世史诗又称神话史诗或原始性史诗,它产生于人类童年期,学术界也称之为“史前的史诗”、民族的“形象历史”和“百科全书”。它反映了人类与自然斗争的艰辛,表现了先民们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例如彝族的《查姆》、《阿细的先基》,白族的《人类和万物的来源》等;英雄史诗产生于民族“英雄时代”,稍晚于创世史诗。它是继神话之后,在人类文化史上产生的另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现象和文学体裁。英雄史诗着力塑造民族英雄的形象,讴歌民族杰出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这类古典史诗,它的主人公是崇尚武功、渴望建功立业的“青铜英雄”,诗中充满尚武精神和壮烈色彩。例如藏族的《格萨尔》、傣族的《厘俸》、纳西族的《黑白之战》等;迁徙史诗主要记述历史上因种种原因而迁徙的民族在迁徙过程中的各种遭遇、磨难和艰辛,以及各民族在迁居地的生产生活,表现了各民族坎坷的命运。例如哈尼族的《哈尼阿培聪坡坡》、苗族的《苗族祖先过江记》、拉祜族的《根古》等。

  透过这部厚重的巨著,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固有财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汇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共同推动着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和壮大,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不可或缺的向心力,也是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的牢固基础。

  这些古典史诗大多来自于民间,由民间艺人口口相传传承下来,在《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全集》出版以前,上述古典史诗大部分散见于民间。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组织上百名专家,经过数年的收集、整理与加工,她才得以结集出版。此次整理出版,使整部书不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也具备了更翔实的资料性。可以说,这本书的出版是对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的一次集中展示,是对云南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一次大宣传,是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必将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交流、发展、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作家网-云南日报 2010年10月15日08:3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葛兆光]隔岸观澜──读东洋书杂记选录之一
下一条: ·[吴世旭]牛日子里的牛“钟表”:《努尔人》的一种读法
   相关链接
·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
·[庄钧然]云南鹤庆瓦猫安放“地虎”仪式研究·[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董秀团]云南白族大本曲曲目创编与演述的“在地化”实践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昆明举行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云南大学文学院顺利开班·[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
·[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
·[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第三届东亚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论坛成功举办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张多]基于文史传统的交叉学科实践
·[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