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林河]对中国西王母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
  作者:林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08 | 点击数:19811
 

  为什么说这种火焰状的三尖冠,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都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呢?这是因为:自从中国发明了这一象征符号后,它就向世界扩展开去,不但中国的原始神灵都戴上了这种象征神权的神冠。道教的“三清冠”、佛教的“五佛冠”,都是它的发展和延伸。一些晚于中国的西方神灵和高级神职人员,从此也纷纷戴上了这种三尖神冠,后来又发展为皇权的象征,世界上的许多帝王的皇冠,也都做成了这种“三尖”(五尖、七尖则是其发展)式样。如果大家有耐心,不妨自己去作些探讨研究,只要你把它按时序排列进行对比,你就会发现我所说不诬了。

  5、《山海经》中的西王母“戴胜”这一小小的信息,却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启示:因为地处中国极西的昆仑山区,正是中国从陆路通往西方世界的必经之地,西方神灵之所以也和中国神灵一样地“戴胜”,就很可能是传承了中国的习俗了?而《山海经》中的那位西王母,还有可能就是把中国跳神时要“戴胜”的华夏风俗带到西亚去的部落领袖呢?对与不对?还望诸位同道,继续深入研究,求得一个最终的结论。

  6、中国的西王母传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历史人物类型,另一种是神话人物类型。神话人物类型又可分为游牧文化型和农耕文化型两种。

  《穆天子传》是历史人物型“西王母传说”的代表,文中的西王母是人而不是神,是一个母系氏族领袖的通称而不是某一个女帝的专称,她从黄帝时期到周穆王时期,从周穆王时期到汉代,都与中国友好往来,史书上记载都有可能是历史而不是传闻。

  《山海经》里西王母传说是“游牧神话型”的代表:文中的西王母虎齿豹尾、蓬发善啸,完全是游牧民族的生活写照。

  《吴越春秋》和《神异经》里的西王母传说是“农耕神话型”的代表,文中虽然没有提到东皇公、西王母与农耕生产的关系,但越国是一个以稻作文明著称的大国,因此,作为越国至高神的东皇公和西王母,当然是农业神,这是无庸置疑的。越国是水稻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已经有了6900年历史的浙江河姆渡文化就是以稻作、养猪、蚕桑等为主体的农业文化。

  《神异经》比较晚出,它沿袭了《山海经》里的一些说法但又已有所改变,如“虎齿豹尾”的西王母,在《神异经》中已变成了“人形鸟面而豹尾”,并出现了“回屋”、“铜天柱”(鸟竿)和以两翼覆载东王公、西王母的大鸟“希有”。将这些改变与考古资料进行对比,凡出土有“回屋、鸟竿(有铜铁木石等形制)神鸟”的古遗址,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农耕遗址,因此,《神异经》虽然晚出,却还是保留了许多古代神话的遗痕的。

  系统论和控制论是非常重要的学问,不懂得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学者,在研究当中往往会出现时空上的混乱,产生错把孙子当爷爷、错把杭州当汴州等等的失误。类型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学问,不区分文化类型的研究,就会出现错把耕牛当战马、错把山鸡当凤凰等等的失误。

  7、至于有些学者研究:西王母传说是西亚文化东传的结果,都缺乏可信的根据,但这种研究也是不可少的。正因为有学者对中西文化进行了逆反思维的研究,我们才能够再次进行逆反思维的研究,从考古学、符号学、文化人类学等角度发现了中国的西王母传说早于西方的有力证据,纠正“西方论”者错把“孙子当爷爷”的重大错误,引发我们深入地去探索中国的西王母传说是怎样地向西方传播的这一重大课题。

  以上就是我总结后所获得的一些与前人不同的认识,对与不对,都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教。

  1999年9月12日

  (本文收入王建太、张怀群主编:《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文化》,国际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佛教在线 2008年10月24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罗阳]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道德的维持机制
下一条: ·[江林昌]诗的源起及其早期发展变化
   相关链接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祝秀丽]浅析当代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朱佳艺]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
·[张佳伟]众声喧哗:多视域的曹操传说与形象建构·[袁歆 刘忠帆]梁祝传说书院文化景观叙事历史演化研究
·[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
·[杨延平]汉代西王母神画嘉禾图像再探·[严曼华]地方传说的层级系统与差序实践
·[夏中华]田横狐仙的“海神化”研究·[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任正]传说的地域性表达与共同体意识建构·[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