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朝鲜族非遗馆开馆 保护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
  作者:记者 刘文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09 | 点击数:4898
 


  日前,我国首个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开馆。这是一个创举:建设博物馆集中保护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其实深深地扎在生活中。除了建博物馆保护和舞台展示之外,如何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呢?

  建博物馆 “搭车”旅游
  动态保护静态保护相结合 
 

  图们非遗馆展馆面积为1880平方米,分为两层10个展区,包括朝鲜族民间舞蹈、传统乐器制作技艺、传统音乐、传统文学故事、传统工艺以及朝鲜族民间体育和游戏、民族礼仪、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授、演讲区域等板块。目前,已有包括长鼓舞、鹤舞等在内的8大门类52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展馆。

  展馆通过蜡像和民俗场景再现,让游客直观地了解朝鲜族文化传统。比如长鼓体验,用声呐震动的方式,按照电脑屏幕显示的步骤敲打,就能出相应的鼓曲。承担设计工作的延边科技大学城市研究所副所长元勇表示,这种文化体验方式,是每个展区极力打造的效果。

  近年来,延边除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集中保护和展示外,还抢救、整理了一大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对一些重点项目如世界非遗项目“农乐舞”传承人和产承基地实施了跟踪保护制度,并考虑将其塑造为旅游项目。

  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方面,吉林省松原市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方式。据松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阿汝汗介绍,到查干湖看冬捕,已成为松原市乃至吉林省旅游业的一个亮点。

  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查干湖冬捕,富有塞北情调和马背民族遗风,堪称关东一绝。冰冻50厘米,渔民脚踏冰雪,凿冰捕鱼。冰下捕鱼单网曾刷新了原始捕捞方式单网捕鱼量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与这种劳作方式一并延续下来的查干湖祭祀仪式——“祭湖醒网”,更是古老,被称为“查干淖尔冬捕习俗”,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博物馆是静态保护,纳入旅游观光项目则属于动态保护,但这还远远不够。吉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王勇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要警惕一些地方将非遗作为赚钱的“招牌”。

  保护好“原生态”
  激活传承的内在动力

  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吉林把学校作为基地,组织传承人进入校园传艺,在学生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松原市所有民族学校都开设了蒙古族马头琴课程;延边州汪清县百草沟镇中小学开设朝鲜族象帽舞特长班……

  “首先要保持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性和多样性,才能保护住它的价值性,并形成开发性和继承性。”吉林省文联副主席曹保明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常表现在某台节目、某种手艺、某个绝活上,但它的根其实是深深地扎在生活里。我们尤其要注意保护好这些遗产生成和存在的村落、节日、民俗活动、生活习俗,才能保护好这种遗产和由遗产形成的文化结构。

  “拿朝鲜族农乐舞来说,其实它不但具有舞台意义,更具有深层的生活意义。”曹保明强调,它与地域有广泛的自然联系,并与人的生活、民族性格和精神情趣有更加具体的对接。“如果说农乐舞是一条活蹦乱跳充满生活色彩的金鲤鱼,那么这个地区人们的生活的日常习俗、节庆就是这条‘金鲤鱼’赖以生存的水。”

  “建立博物馆并在舞台上保护遗产或搞旅游开发应该与保护生活中的遗产圈、遗产层、遗产点结合在一起。引导社会和群众走向博物馆和舞台的同时,也要引导人们走进人类世代所创造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结构中去。”曹保明建议要对那些村落自发举办的节日进行保护和扶持。

  王勇说,为了维护和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生命,增进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地也正考虑在图们江流域建立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 

 

  文章来源:中新网-人民日报 2010年09月09日 07:46

上一条: ·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 85.5%的人认为首因是公众保护意识不强
下一条: ·“非遗”保护向学院化和大众化两个方向并进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