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曾代伟]独特的“巴楚民族文化圈”
  作者:曾代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23 | 点击数:7884
 

 

在中国历史文化视野下,构建一个区域性民族文化圈应当具备三大基本要素,一是特定的区域性地理范围和独特的自然环境:二是区域性的特定人群,即有别于华夏的部族或族群,包括原住居民及在漫长历史进程中迂徙来的各种人群,经过长时期的混融,形成一些具有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民族,并构成本区域居民的主体:三是自古以来,历代国家政权从推行怀柔抚和、羁縻笼络政策,到实行土司制度,以至改土归流,直至近现代的民族区域自治,始终将其列为特殊的民族区域,适用不同于周边华夏地区的特殊政策。
渝湘鄂黔毗邻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众多少数民族(部族)聚居的特别区域。其独特的地域性、各民族文化的同源性及演变的趋同性,具备了整体独立发展的基本要素,跻身于中国区域性民族文化圈之列。
 
巴楚民族文化独特的地域性
 
位于中国内陆腹地的渝湘鄂黔毗邻地区,以武陵山脉为中心,在地理上处于中国地形的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独特的山地地形地貌,对文化的分布区域有着深刻的影响。文化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发展的,文化卉今沿革,有其时代性。文化因环境之别,又有地域性,集中表现为该区域的民风民俗,即今人所谓“民俗区”、“民俗圈”。对于民风民俗的地域性,汉代时人们即已认识到“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且因其关乎各地区的有效治理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化虽然受到中原儒家文化的冲击和融汇,仍然顽强地固守着自己的领地,成为特定地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在一些区域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圈。渝湘鄂黔毗邻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色彩叠加后融合在一起,文化风格表现为多元、多层面。巴文化、楚文化和汉文化因此并存,形成一种古老又具有活力的区域性山地民族文化,是为巴楚民族文化。从文化因子的构成看,本区域当今的土家族文化、苗族文化和其他各族文化,与巴楚民族文化有着直接的亲缘关系。所以说。巴楚民族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和独特的文化传统,是中国区域性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类型。
 
巴楚文化圈各民族文化的同源性
 
在巴楚民族文化圈,各民族形成、发展的历程不尽相同,但他们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不断迂徙、分化聚合、相互融合混血的直接后裔。各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呈现出区域性的“一源多流”格局。就区域文化而言,“一源”是指本区域内各民族文化具有同源性。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中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各民族之间存在一种源远流长的血缘相亲的关系。巴楚民族文化圈的土家族、苗族、伺族、瑶族等主要民族,迄今在传统意识、生活习俗、生产方式诸方面,仍保持着许多相似或相近之处,即是明证。“多流”则是指各民族各有其形成、发展的历史。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各自向着单一的民族发展,渐次形成同源异流、各有特色的本民族文化和各自的民族意识,形成现今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民族。这与巴楚民族文化圈各民族大混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是相适应的。
 
巴楚文化圈各民族的主要族源:巴人
 
巴人部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以地缘为中心的古老部落联盟。至迟在殷商时,巴人及其建立的国家已见称于世。此后,巴国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逐步向南扩张,成为镇抚周朝南土的诸侯国之首。春秋战国时期,巴国迫于强邻楚国的军事压力,逐步南迁,直至秦统一时被兼并。迄今为止民族学、考古学对巴楚民族文化圈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形成和演变的研究成果显示,在历史文献中被冠以“蛮夷”、“南蛮”、“苗蛮”、“巴郡南郡蛮”、“板楯蛮”、“黔中蛮”、“武陵蛮”、“五溪蛮”、“盘瓠蛮”等蔑称的族群,就是这些少数民族的先民。而他们中的重要成分正是源于古老的巴人部族。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国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董丛林]从“竹枝词”看清末京都风情
下一条: ·[黄景春]神话、仙话与“五行"观念:火浣布的叙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