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俄]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
  作者:[俄]梅列金斯基   译者:魏庆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13 | 点击数:12116
 


·书摘·

  序言

  本书定名为《神话的诗学》,或许不十分恰切;神话创作所蕴涵的只是无意识诗歌的基原,因此不宜将诸如艺术手法、表现手段、风格等属诗学①探讨的对象加之于神话。然而,神话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将一般的意象呈现于具体的、感性的形式,即所谓的形象性;而形象性正是为艺术所特有,在一定意义上说来,又是为艺术承袭于神话。最古老的神话,作为某种浑融的统一体,不仅孕育着宗教和最古老的哲学观念之胚胎(诚然,诸如此类的观念又形成于神话的本源被克服的过程中),而且孕育着艺术的,首先是口头艺术的胚胎。艺术形态之于神话,既承袭具体的、感性的概括手法,又承袭浑融体②本身。文学在其发展进程中,长期以来将传统神话直接用于艺术目的。有鉴于此,我们姑且把“神话的诗学”这一术语运用于探讨神话在文学之史前阶段的特征(神话在宗教学范畴的问题,自然不予涉及)……

  后记

  叶·莫·梅列金斯基(1918~2005年),是世界神话学领域造诣极深的学者,毕生从事民间创作、神话、叙事诗的探考和比较研究,有多种学术论著问世,并与谢·亚·托卡列夫共同担任神话百科全书《世界各民族的神话》(1982~1983年出版,1987~1988年再版)的主编。1990年,其主编的《神话词典》问世。《神话的诗学》为其最重要的论著之一,堪称神话学领域经典式的集大成之作。

  神话是原始人借以认识世界并对世界和自身加以阐释的方式,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神话创作被视为人类精神文化的初始形态,堪称人类文化史上至关重要的现象。

  神话是其萌生时期的世界感知和世界观念的反映。由于其浑融性,神话在种种意识形态形成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哲学、科学观念和文学艺术赖以发展的原初质料。伴随时光的推移,哲学、文学艺术、政治思想等诸多社会意识形态,便是从神话这一原始浑融中分离而出。

  自古以来,神话以及神话学领域一向为智者呕心沥血所探究。迨至近代和现代,颇多哲学家、民族志学家、宗教学家、语言学家、文艺学家、文化史家倾注毕生心血,不倦求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虽不无踟蹰彷徨、迂回曲折、迷茫谬误,而数千年来众多志士仁人的真知灼见,却永远闪耀着人类智慧的灿烂光辉1 18、19世纪,神话和神话学领域更是新说朋兴,派别迭起,学术成果纷至沓来,令人应接不暇!这是人类异常宝贵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有关神话和神话学的文献资料,已是浩如烟海。而神话和神话学作为众多学科之源,势必成为进入知识宝库不可逾越的门径。如何予以认识和把握,成为极为艰巨的课题。对我国的读者说来,尤甚!

  ……


  第一编 现代种种神话理论以及仪典一神话论的文学观

  历史概述

  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发展,既然始于对神话质料的理性再思,则势必提出理性知识与神话的关联问题。智者派对神话持比喻说。柏拉图与民间神话格格不入,他对神话持哲学一象征说。当代最著名的柏拉图研究家阿·费·洛谢夫指出:在柏拉图看来,“关于无所不在的、有灵性的生命体之说,实则是整个神话学先验的、辩证的基原。”亚里士多德的论点大多未超脱其《诗学》的窠臼,他将神话视为作品的情节。嗣后,比喻说盛极一时,——斯多葛派将神祗视为其职司的神格化;据伊壁鸠鲁派看来,神话为基于自然事实所编造,其功能在于对祭司和统治者的公然支持;新柏拉图派甚至将神话与逻辑范畴相提并论。欧赫美尔(公元前3世纪)将神话形象视为神化的历史人物。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依据字面之义和隐喻对《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进行释析,并对古希腊、罗马神话妄加贬抑;他们或因袭伊壁鸠鲁和欧赫美尔之说,或将古希腊、罗马诸神斥为魔鬼。

  迨至文艺复兴时期,崇尚古希腊、罗马神话蔚然成风;古希腊、罗马神话被视为见诸文学的道德劝喻,或作为人之个性力求挣脱禁锢的那种激情和热忱的体现.或作为某些宗教的、科学的或哲学的真理之比喻。弗·培根曾进行一项尝试,但很少为人注意;他试图透过古希腊、罗马神话之比喻的帷幕,展示古人的智识。18世纪的启蒙运动者对神话持否弃态度,视之为愚昧和欺骗的产物。

  18世纪初,约·弗·拉菲托的《美洲未开化者的风习与原始时期风习综述》、贝·德·丰特奈尔的《虚构之由来》以及詹·维科的《关于诸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理》,几乎同时问世。


  ……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艾志端]海外晚清灾荒史研究
下一条: ·雅各布·坦纳:《历史人类学导论》
   相关链接
·[梁珊珊]阿凡提故事的历时演绎与情感诗学·[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
·[周春雨]匠心琢玉:《庄子》中技艺故事的诗性智慧·[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张芸朵]“幻述木人”:巧匠造人故事的技术想象与诗学意蕴·[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
·[张晖]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当代转型:韩国学者洪允姬的理论反思与实践阐释·[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
·[尹博]上海都市生活的饮料神话:基于星巴克与蜜雪冰城网络言论的文化观察·[杨茜]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故事的诗学研究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神话研究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范式的再思考·[邢光耀]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谢言]从甘娲到娲甘:长诗《甘工鸟》价值重估·[谢虎]神话遗产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叙事策略
·[魏畅]复归、生殖与丰产:尸体化生类型神话中的象征意涵·[王午琦]数字时代神话日常化重构与民俗学回应
·[孙正国]故事诗学的自主知识生产与理论创新·[苏永前]话语、意识形态与知识生产
·[任正]苏东坡传说的英雄情结及其审美观·[秦选涵]“汉学西传”视野下晚清传教士关于中国神话的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