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广东民间多姓氏宗亲南雄珠玑巷探寻祖先脉象
  作者:李凌 朱祖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03 | 点击数:4925
 


  中新社韶关8月1日电 题:广东民间多姓氏宗亲南雄珠玑巷探寻祖先脉象

  广东中山大学教授、著名民俗学家叶春生曾说:“广东人不知道珠玑巷,无异于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如今,珠玑古巷不但已成为海内外广府后裔领略“吾家故乡”情怀之地,更是吸引众多的广东各地民间多姓氏宗亲周末驱车前来寻根问祖,探寻祖先。

  走进珠玑巷,最常见的就是祖谱和祠堂。3里长巷全用圆溜溜的鹅卵石铺砌而成,街巷两边是民宅祠堂和店铺商号和保留完好的古楼、古塔、古榕和古桥等。巷宽只有4米多,曲直有致,古朴静幽,自然透发着一种原始的韵味。

  在这条广东省仅存的宋代古巷里,一家家大门敞开,门上或门前立着一块块牌子,“万氏祖居”、“姚氏祖居”、“李氏祖居”、“龙氏祖居”……短短1500米的古巷两边,就有20多个姓氏的祠堂。

  8月1日,记者在古巷里遇见了不少来自广州、佛山、四会、南海等地的游人。他们三五成群,各自在小巷里认真寻找自己的姓氏。找到的,不时发出欢喜的惊呼:“我的姓在这里!”

  家住四会地豆镇的小曾听爷爷说祖先是珠玑巷的,但以前大家忙于生计,没有人来证实过。“现在生活好了,就对爷爷说过的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知道我们究竟来自何方,我们的祖先以前究竟如何生存。”小罗说,他已经是第二次来珠玑巷了。

  从江门来的罗小姐则告诉记者,在老家良溪村还有一个后珠玑巷,据说当年祖辈是从南雄珠玑巷迁徙而去的,良溪是祖辈南迁过程中的一个中转站。“所以我想来看看祖先居住的上一站究竟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要继续南迁,又是从哪里来的?”。

  除了这些广东民间寻根的游人,记者还见到了一队从台湾来观光问祖的珠玑巷后裔。一行人在导游的带领下,饶有兴致地四处参观、游览。

  珠玑古巷深远的历史文化令这些来自台湾的后裔更加备感两岸同源同宗,血浓于水的亲情,纷纷表示回去要推荐更多的珠玑巷后裔过来参观、投资,促进两岸的往来交流。

  记者从珠玑巷游客服务中心的侯经理处了解到,自1995年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裔联谊会成立以来,每年海内外前来寻根问祖的游客不下十几万人次,一般中国传统佳节时人比较多、且大多以组团的形式。但近一年来,广东民间各姓氏宗亲利用周末前来探寻祖先脉象的游人越来越多,已渐渐形成热潮。

  珠玑古巷是自唐代以来中华民族沿梅关古道拓展南疆形成的聚居地。千百年来,从珠玑巷迁播出去的姓氏有157个,主要迁居地为珠江三角洲一带及海外,以操粤方言为文化特征,其后裔繁衍至今达数千万计,遍布海内外。(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8月01日 20:52

上一条: ·广州七夕文化节 乞巧作品欲跟时尚学定制
下一条: ·七仙嬉水节 两岸文化交流的新形式
   相关链接
·[陈立仁 朱炳国 葛金华]祠堂与家谱的伦理永驻和伦理永恒·[施爱东]发现刘三妹:乡绅曾光国的文化交游圈
·[邵凤丽]从“有妇无女”到“女可承祧”:家谱中族女书写的历史变迁·[吕涛宇]试析《广东新语》所见广东的民间信仰体系
·彭伟文:《关于广东醒狮传承的社会史考察》·[陈有顺]凉州姓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王维娜]诞会组织与轮值制度: 广东诞会传承的核心民俗要素·[于平 张月龙]“岭南文化”语境中大型舞剧的文化想象
·[郑苏文]广东化州“跳花棚”性质再认识·[余文星]中国非遗与文化外交的关系研究
·[彭伟文]“都鄙一体”的广东社会·[关溪莹 王权]生态民俗学视域下明清广东蚕俗研究
·[关溪莹]广东省潮汕地区“出花园”成年习俗的文化生态研究·[谭钦允]广东家谱的民间信仰史料探述
·[沙伊珂]谈论重修中国锡伯家谱之现象问题·[黄皓]民间家谱的当代沿承对记住“乡愁”的意义初探
·专访广东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蓝海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驻广东潮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成立
·沉痛悼念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刘志文先生·佛山秋色民俗活动举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