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湟水源头神秘的西王母故里
  作者:记者 瞿学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12 | 点击数:11782
 


  青海湟源,史称“西戎羌地”。史前时代,古羌人就在这片热土上生活栖息,创造着人类的文明。近年来有关专家对湟源周边环境进行综合考证后,依据当地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以及考古发现的犬戏牛鸠杖首、黄帝四面铜像等出土文物综合考察和研究后认为,湟源是史前西王母的主要巡游牧驻地和西王母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是昆仑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而处于日月山下的宗家沟石洞群就是西王母石室。有专家更是认为:湟源地区不仅是西王母的发祥地,而且是中华民族起源史这座大厦中的一根擎天柱。

  青海湟源县委宣传部李国权部长在其《丹噶尔历史渊薮》的后记中这样写道:“湟源是一个奇迹,她那奇异的另类灿烂,令人目眩,使人倾倒,而她的湮没与再现,同样不可思议。”

  带着种种疑虑与向往,我们走进湟源,去寻觅那段包围在美丽神话背后的古国往事。

  据湟源县文化馆馆长张永福先生介绍,湟源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的日月山下,湟水河上游。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素有“海藏通衢”、“海藏咽喉”之称。

  湟源,在三代(夏、商、西周)、春秋时,称“西戎氏地”。秦初,分全国为三十六个郡,湟源处于陇西郡管辖的青海东部地区。

  湟水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汉书》谓“湟水出金城临羌塞外,东入河”。据湟源县文化局研究人员考证,湟源的出处即为湟水河上游,“湟水源头”之意。近年来有专家认为,从后来在湟源境内发掘的青铜时代遗存的卡约文化和湟水下游发现的“仰韶文化”,足以说明湟水流域同祖国的中原一样,具有悠久而灿烂的历史。

  据《湟源县志》记载:公元前60年,设立临羌县,湟源属临羌县地,归金城郡。曹魏期间,因军事需要,县治移驻湟水北岸。湟水源地处要隘,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湟源历史悠久古为羌地,汉置临羌县,隶金城郡,三国改隶西平郡,北魏属西都县,隋改为湟水县,隶鄯州(西平郡),唐代归鄯城县,唐安史之乱后属吐蕃辖地,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以后隶属西宁州,明隶西宁府西宁县,清设丹噶尔厅,仍隶西宁府。民国二年(1913年)改丹噶尔厅为湟源县。

  西王母石室

  李国权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近年来,大量的考古发现证实,湟源的历史要比我们想象的早许多,这些发现将湟源的历史指向了上古时代的西王母。”

  关于西王母石室,在《山海经·大荒西经》、《汉书》、《后汉书》、以及《论衡》等多部古代著作中都有记录。《汉书·地理志》记载“金城郡临羌县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北侧湟水所出”。据湟源县文化局研究人员介绍,临羌县是西汉势力进入河湟时设立的一个县,建制时属金城郡管辖。

  湟源县文化馆馆长张永福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根据地域方位判断,史料中所记载的西王母石室就处于青海湖与湟源县的中间。随着考古工作者在日月山下的宗家沟及华石山发现了数量众多、适合人类居住的石洞群,有关西王母石室的归属问题在学术界渐渐有了统一的说法。专家认为:湟源是史前西王母的主要巡游牧驻地和西王母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是昆仑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日月山下的宗家沟石洞群就是西王母石室。

  湟源县文化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在这一带约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300多个大小不等的岩洞。其中以宗家沟的石洞最为密集,多达100多个。这些岩洞有的崎岖婉转、深不可测,有的高大宽敞宛如殿堂。

  有民俗学家称“远古时代的青海湖地区就是西王母的故乡”。青海学者谢佐先生认为西王母“瑶池”指的就是青海湖。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华网-兰州晚报 2010-08-05 10:22

上一条: ·首份记录白族人生活现状的影像志在云南大理展出
下一条: ·广州七夕文化节 乞巧作品欲跟时尚学定制
   相关链接
·[朱韵伊]主体性与物质性:民间信仰研究的范式转变与路径拓展·[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
·[俞明雅]钱塘江潮患与治潮先贤的再发明·[谢景雯]泰山斗母宫的历史变迁与世俗化
·[谢虎]神话遗产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叙事策略·[席辉]民间信仰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
·[翁瑾亮]北岳祭祀的当代转向·[王硕]护漕治水:明代宝应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在地实践
·[王浩鑫]生活之承与开发之舍:地方传说实践的双重面向·[孙瑾]西王母传说在日传播研究
·[齐琪]从民俗活动到进入春节申遗文本·[彭恒礼]官房戏楼与官房演剧研究
·[裴世豪]从 “个体认定” 到 “群体赋权”:关公信俗传承困境与非遗治理范式转型研究·[米海萍]青海湟源县宗家沟与甘肃泾川回中山西王母信俗之异同
·[孟令法]社会需求与信俗治理的失衡:民间信俗空间当代兴废的政策反思·[刘晓]泰山庙会调查与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刘建华]日本民间信仰研究的历史演进:概念形成、学科互动与范式流变·[刘蓓]圣与俗:旅游语境下西王母神话神圣性的多维建构
·[李文涛]金华黄大仙信仰的变迁研究·[焦雅馨]晋南乡村龙王信俗的文化认同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