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张晓红]秋千与寒食、清明
  作者:张晓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29 | 点击数:9797
 

 

秋千,古代多写作“鞦韆”,既是名词,即一种大型玩具、运动器械:也是动词,指戏秋千活动。秋千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是在狩猎、采集等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一种嬉戏活动,后传入中原。隋杜公赡为《荆楚岁时记》“秋千”作注曰:“《古今艺术图》云:‘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趫者。’后中国女子学之,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曰‘秋千’。”(宗懔《荆楚岁时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22页)唐人高无际《汉武帝后庭秋千赋序》云:“秋千者,千秋也。汉武帝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文苑英华》卷81)这是秋千得名的又一说法,可知在汉武帝时宫廷里已流行秋千了。秋千在南北朝时期流传到民间,唐以后,大为盛行,今天仍较常见,而尤为朝鲜族、高山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所喜爱。
汉以前戏秋千是否在特定的一段时问,因文献资料的缺乏,已无法断定,但南北朝时,戏秋千则集中在立春之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立春之日,……又为打球、秋千之戏”,“春节,悬长绳于高木,士女祛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秋千’。”(21、96古代的春节就是立春。此后,戏秋千时间向后推延,唐时集中于寒食、清明节前后。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开元天宝遗事》,中华书局,2006,41页)王维《寒食城东即事》有“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可见唐代寒食节京城长安蹴鞠、秋千的热闹情景,而由杜甫的“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清明》),更可知清明秋千戏在全国之流行程度。唐以后,秋千一直在寒食最为流行,有文献可证:宋代皇帝祭祀祖宗的惯例是“上元结灯楼,寒食设秋千,七夕设摩喉罗”(《宋史·礼志》);元代“寒食清明,宫廷于是节最为富丽。起立彩索秋千架,自有戏蹴秋千之服”(熊梦祥《析津志辑佚》,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203页);明代“寒食,架秋千”(《汝阳县志》,丁世良、赵放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210页):清代清明,“庭院设秋千戏”,寒食日“裁柳、踏青、戏秋千”(《天津府志》,同上,华北卷,44、46页)。从现存唐宋诗词作品来看,除刘辰翁《虞美人》秋千出现在上元外,其他皆在寒食、清明。兹举数例:
 
抱膝思量何事在,痴男騃女唤秋千。(白居易《寒食夜》)
春风摆荡禁花枝,寒食秋千满地时。(王涯《宫词》)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韦庄《长安清明》)
芳草长时寒食天,红墙低处见秋千。(张耒《二月词》)
寒食近,蹴鞠秋千,又是无限游人。(万俟咏《恋芳春慢》)
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陆游《感旧末章盖恩有以自广》)
 
这些诗,或在诗题,或在句中都明确表明了戏秋千在寒食或清明。寒食节一说是清明前一日,一说是前两日。《荆楚岁时记》云:“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33页)在唐之前,寒食是节日,而清明是节气,宋时清明也为节日,明清更为重视。唐宋时期,寒食是国家性的法定节日,最长有七天的假期(参《唐六典》卷82“休假”,《宋史·职官志三》),地位突出,引人注目。唐人王冷然《寒食篇》是极生动的说明:“天运四时成一年,八节相迎尽可怜。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220页)官方的倡导与民众的支持使得这一节日有众多特征鲜明、格调突出的节俗活动,秋千是其中之一。寒食、清明二节相邻,秋千便成为这二节的典型游戏。寒食、清明在夏历二月下旬或三月中旬之间,正值暮春,天气转暖,树木葱绿,百花盛开,是一年中最美丽的时节。在这美好的春光中,人们怎能不抓紧时间,投身户外去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放松心情?何况还有长长的国家法定假期呢!
秋千是寒食清明的主要娱乐活动,不戏秋千就成了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写道:“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因此惋惜感叹“今岁清明行已晚”,只好期待“明年寒食更相陪”。韩愈《寒食直归遇雨》写因为寒食遇雨,“不见红毡上,那论彩索飞”,很感扫兴。朱敦儒《清平乐》词写得更有趣味:“春寒雨妥,花萼红难破。绣线金针慵不作,要见秋千无那。西邻姊妹丁宁,寻芳更约清明。画个丙丁帖子,前阶后院求晴。”清明了,可春寒更兼多雨,该是秋千踏青的季节,针线活再也干不下去了。都约好了与姐妹们一起戏秋千、寻芳的,可风雨不停,怎么办?急中生智,赶紧画个丙午帖子,在院子里祈祷天晴。这急迫的心情,虔诚而有趣的祈祷让人忍俊不禁。
秋千是寒食清明前后的活动,节日之前,秋千架提前被支起来,“清明将近见秋千”(郭祥正《临江春晚》);节日过后,则多被拆下来,“牡丹开过解秋千,鹎鵊鸣时三月天”(张耒《暮春赠陈器之》),“早拆尽、秋千红架。纵然归近,风光又是,翠阴初夏”(蒋捷《绎都春》)。秋千刚拆,人们还有些不习惯,感到庭院空寂,百无聊赖:“初坼秋千人寂寞,后园青草任他长”(韩偃《闺怨》),“秋千拆罢无聊赖,轩槛周遭绿一般”(苏洞《金陵杂兴》)。于是,有那娇痴的女子索性向情郎撒娇,不让拆掉秋千:“画堂春过,悄悄落花天。最是娇痴处,尤殢檀郎,未教拆了秋千。”(柳永《促拍满路花》)拆与不拆,都可证秋千是寒食清明的特殊游艺。
寒食的节俗活动是很丰富的。梁代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挑菜、斗鸡、镂鸡子、斗鸡子、折柳插门(《荆楚岁时记》,33~37、96页),唐代又增加了皇帝赐宴、扫墓、互赠鸡鸭鹅卵等活动(《唐会要》卷29)。
这些活动在写寒食清明的诗词中都有程度不同的表现,但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秋千和蹴鞠,二者常常对举。除前举李隆基“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和王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外,再如: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国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启明]河洛饮食话水席
下一条: ·[张建立]“茶事”概说
   相关链接
·[刘婷]试论清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的演绎逻辑·[马荣良]“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
·[马荣良]虚构与真实·[马荣良]寒食节的异域渊源
·萧放: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 ·[张勃]坚守与调适:城市化进程中清明节的传承与变迁
·[郜冬萍 周磊]清明节中的游艺·[麦高温]祖先崇拜对中国人有多重要?
·古人如何过清明·[田兆元 刘慧]高校联盟模式下的节日文化谱系建构
·[周星]从“亡灵”到“祖灵”或“英灵”:清明墓祭的文化逻辑·预告║ 清明,拥抱春天的节日(CCTV-10 科教频道,2018年4月5日18:55)
·[张小稳]从地区性的哀思到全民性的欢愉·[张隽波]清明节:现代节日体系构建的先行者
·[严昊]吉祥思维在清明民俗文化时空中的嬗变·[冯志洁]江南蚕桑区清明卜叶习俗
·[默音]七月半谈“甲马”·[毛巧晖]微信时代清明节
·[杨秀]节俗的文化关联:以嘉兴清明节为例·[安介生]寒食节缘起与介休乡土地理新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