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出版资讯

首页动态·资讯出版资讯

“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出版
  作者:记者 屈菡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6-27 | 点击数:5278
 


  本报讯 (记者 屈菡)由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主编的“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丛书,近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套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历史丛书。

  王文章在出席6月25日举行的新书发布会时说,在政府主导和全社会的参与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有效成果,但目前基础理论建设更急迫地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前。理论指导是持续、深入、科学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证,在当前保护工作全面推进的形势下,如果忽视了理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不能科学进行。他希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者及相关机构更加关注理论建设,对保护工作本身具有的规律、应该遵循的原则作出更为科学的解释。

  “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共10册,记录了唐卡、剪纸、年画、皮影戏、惠山泥人、土家织锦、陶瓷、风筝、布袋布偶、雕漆10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艺术发展历程。丛书采用了具有学术规范的口述史方法,对传承人的相关经历进行了生动丰富的记述,同时完整客观地记录了制作技艺和过程。

  作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物,“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丛书的编撰工作于2006年启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历经3年时间,完成了丛书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该套丛书从2009年起陆续出版发行。2009年10月,作为中央编译出版社推出的重点参展书目,该套丛书参加了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随后又被新闻出版总署列入“经典中国——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名录。

  新书发布会上,中央编译出版社向中国艺术研究院及录入该书的民间艺术传承人赠送了该套丛书。内蒙古剪纸艺术家刘静兰是书中的讲述人之一,她告诉记者,出版这样一套丛书非常有必要,因为现代的生活环境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民间艺术的生存状态也大不相同,通过口述史的方式把技艺记录下来,不仅是对历史的传承,也为以后的创新打下了基础。

  
 

  文章来源:文化传播网-中国文化报 2010-06-2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傣家传统文化典籍《中国贝叶经全集》出版
下一条: ·《母亲词典》晋商博物馆首发传承谚语文化智慧
   相关链接
·巴莫曲布嫫:加快落实“研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
·“保护我们的活态遗产”:2003年《公约》名录增加 “新成员”·“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开幕式在摩洛哥拉巴特举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即将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全七册出版·[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
·[朱向羽]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的传播演变研究·[张梦瑶]新文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专业建设的思考
·[余文星]“一带一路”格局下新会葵艺的传承创新与品牌开发研究·[徐鹏飞]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研究
·[徐金龙 李威威]文化强国背景下九曲黄河阵灯俗的传承发展·[徐家乐]新疆毛皮画艺术及传承保护研究
·[辛海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王淑慧 周波]疫情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困境与解决路径
·[王娜]关于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王丹]融入国民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践路径研究
·[唐璐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实践中的概念误用与路径混淆·[沈昕 黄琳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三河羽毛扇的保护与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