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闽台同文化 大节三六九 小节时时有
  作者:曾福志 孙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28 | 点击数:4951
 


  中新社泉州2月28日电(曾福志 孙虹)2月26日至3月1日,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六,“首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闽南文化遗产富集区”泉州隆重举行。

  来自全球六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多名宾客欢聚泉州。闽南文化论坛、首届世界泉商大会、南音大会唱、海峡两岸戏剧展演、国际南少林武术邀请赛......文化节向来宾,也通过媒介,向世人展示的是一桌文武双全、很“古早”又很鲜活的闽南文化的“满汉全席”。

  细品这一桌“满汉全席”,扑鼻而来的首先是浓郁的“古早味”,南音大会唱,唱的是“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据考证,南音与汉相和歌、晋清商乐、唐宋大曲法曲、宋词、元散曲都有着密切关系,“是一部立体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去年9月,泉州南音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再说戏剧展演,打城戏、木偶戏、高甲戏、梨园戏等剧种,无一不“古”,象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源头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泉州的歌舞百戏伎艺,距今已有着800余年的历史,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

  古味十足的文化节却不影响它的鲜活和生动,且不说满城花灯下烘托出的节日气氛,南音踩街全城同乐、千人同品铁观音,四海宾朋,处处戏台,文化节不单是几个活动的拼凑,而是整个城市的互动。闽南特别是泉州本来就是个“大节三六九,小节时时有”的地方,民俗节日多,戏班乐团就多,据官方统计,福建26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中,有18个在闽南。这里还聚集了众多成规模、成建制的民间职业剧团。民间南音、北管吹奏、吟诵等民间社团近2000个。可以说,闽南文化植根于民间,植根于生活。中国艺术研究院张庆善副院长一次与多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到泉州市区府文庙散步,看到许多市民围在广场上听南音,他说,他一下子明白了南音这个千年古乐何以能如此完好地传承下来,他认为这种文化是“活文化”。

  因为“活”,闽南文化就有了生命力,就有了很强的传播力。大家知道,妈祖在莆田,但妈祖文化的海外传播中心无疑是泉州;南少林在哪里尚无定论,但南少林海外传播中心无疑在闽南。晋江人蔡玉明所创的南少林五祖拳,随着闽南文化的海外传播,现在已成了个国际性的拳种,此次文化节期间,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总会举行成立20周年庆典并换届选举,新会长竟是黄头发蓝眼睛的美国人约翰·葛雷罕。

  闽南文化海外传播最集中地是隔海相望的台岛,此次文化节五个主办单位,四个“台”字号,分别是:台盟中央、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台湾成功大学、台湾中华闽南文化研究会。文化节的重头戏——“中华情 闽南风”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主题也是“弘扬闽南文化,唱响两岸欢歌”,晚会上,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倩蓉参与主持,费玉清、潘安邦、潘美辰等台湾当红歌星到场献演,新加坡的孙燕姿等歌手唱的也是《天黑黑》和《爱拼才会赢》等闽南和台湾两地民众都耳熟能详的闽南语老歌。南音大会唱,台北市华声南乐团、台南市南声社和鹿港聚英社南乐团等6家南音社团前来助兴,他们还将参加南音拜馆、整弦踩街和交流会唱等一系列活动;戏剧展演,台湾歌仔戏剧团也将进行了两场专场演出。

  据了解,台湾的宾客有300多名,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先生及他的夫人黄雪女士、中华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长陈冠南及名誉理事长黄源清、台湾联合报副总编辑游其昌等台知名人士也来参加盛会。闽南文化节,成了闽台同乐的节日。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2月28日 21:4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正月十五闹元宵:全国各地过大年
下一条: ·亟须保护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遗产
   相关链接
·[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刘玉颖]从印尼西加省山口洋市的元宵节巡游看印尼华人的族群文化构建
·[李姿莹]隐形的桥梁:中国民俗学的福建时期·[陈鹏程]明清小说中元宵节描写的民俗史价值及其文学功能
·[尹晓龙]西汉太一神祭祀与元宵节起源·元宵节将至,听习近平讲传统美德
·[萧放]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俗的文化精神·[陈熙远]中国夜未眠——明清时期的元宵、夜禁与狂欢
·北京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突出非遗特色和冬奥主题·“海峡两岸学科信息化建设”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多彩民俗闹元宵·田兆元、林美容对话:文化圈与信仰谱系——海峡两岸民间信仰的比较研究
·[落笔升蝶]《红楼梦》与元宵节·[萧放]元宵节极简史
·[王英娇]亟待传承、保护、发展的庄河面塑灯·两岸学子踏访丝绸之路 研习文化遗产保护
·[王海娜]佛山地区开灯习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春节元宵节期间旅游安全工作的通知
·“寻找泰山石敢当”海峡两岸拍客行活动·两岸中山大学师生广州探讨中国文学学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