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刘锡诚]许地山:不该被忽略的民俗学家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24 | 点击数:7796
 

  庸俗的故事,即是野语,在文化的各时期都可以产生出来。它虽然是为娱乐而说,可是那率直的内容很有历史的价值存在。我们从它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风尚,思想,和习惯。它是一段一段的人间社会史。研究民间故事的分布和类别,在社会人类学中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因为那些故事的内容与体例不但是受过环境的陶冶,并且带着很浓厚的民族色彩。在各民族中,有些专会说解释的故事,有些专会说训诫或道德的故事,有些专会说神异的故事,彼此一经接触,便很容易互相传说,互相采用,用各族的环境和情形来修改那些外来的故事,使成为己有。民族间的接触不必尽采用彼此的风俗习惯,可是彼此的野乘很容易受同化。[6]

  许地山虽然是个作家,由于他长期受的西方比较宗教学的教育,故他在思考问题时,毕竟更多地自觉不自觉地从民俗学和宗教的角度切入。这就养成了他与其他人的不同视角。他在《译叙》里说:“我译述这22段故事的动机,一来是因为我对‘民俗学’(Folk-Lore)的研究很有兴趣,每觉得中国有许多民间故事是从印度辗转流入的,多译些印度的故事,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必定很有帮助;二来是因为今年春间芝子问我要小说看,我自己酗酒没有动笔了,一时也写不了许多,不如就用两三个月的工夫译述一二十段故事来给她看,更能使她满足。”

  许地山于1941年英年早逝,年仅49岁,当时,文学界并没有多少文章悼念他和研究他,倒是民俗学界的杨成志在他所主编的《民俗》季刊第2卷第3、4期合刊(1943年12月)上辟“纪念民间宗教史家许地山先生”专栏,发表了罗致平的《前言》、李镜池《许地山先生传略》和《关于许氏道教研究的信》、叶启芳《追忆许地山先生》、于田《〈扶箕迷信研究〉提要》等一组文章予以纪念。他的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遗产,也一直被学界所忽视。在许地山逝世快半个世纪时,由他的遗孀周俟松和杜汝淼编辑的《许地山研究》一书,于1989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了许多文学前辈对这位有独特个性的作家和学者的回忆和学人的研究。

  (本文为《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中的一节,增订重写稿,改定于2010年2月23日)

 


  [1] 许地山《扶箕迷信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47年初版;1999年再版,北京。

  [2] 叶国庆《忆许地山师在燕大》,《漳州文史资料》1993年第18期。

  [3] 许地山《礼俗与民生》,原载《国粹与国学》,商务印书馆1947年6月;此处引自高巍选辑《许地山文集》(下),新华出版社1998年,第707—710页,北京。

  [4] 许地山《粤讴在文学上的地位》,《民铎杂志》第3卷第3号,1922年3月。

  [5] 许地山《孟加拉民间故事·译叙》,商务印书馆1929年1月初版;又《孟加拉民间故事研究》,《民俗》周刊第109期,1930年4月23日;又高巍选辑《许地山文集》下卷第819—826页,新华出版社1998年。

  [6] 《许地山文集》下卷第821—823页。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赵世瑜]三读黄仁宇
下一条: ·[夏雨菡]宋耀良:90年代实地考察中国岩画最多的学者
   相关链接
·[康丽]民俗学家的想象力与民俗学学科的生命力·美国著名民俗学家丹·本-阿默斯逝世
·美国著名民俗学家罗杰·吉奈里(Roger L.Janelli)教授去世·[张举文]一位追求格物致知的民俗学家
·深切缅怀乌丙安教授:纪念专辑·民俗学家乌丙安:守候文化遗产的战线上的一名老兵
·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逝世·讣告: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逝世
·[沈达人]戏曲史家民俗学家张次溪·民俗学家扎格尔
·[杨利慧]钟敬文(1903-2002)·[李向振 赵洪娟]“污名化”与残疾人及残疾人叙事研究——美国民俗学家艾米·舒曼教授访谈录
·[崔若男]民俗学家的二十四节气新解·藏学家、西藏民俗学家和民间文艺家廖东凡先生辞世
·民俗学家萧放:因势利导,让乡风文明重归“故土”·[刘锡诚]黄石:一个被隐没的民俗学家
·乌丙安:用双脚走出来的民俗学家·[梁昭]和美国民俗学家马克·本德尔教授一起看《百鸟朝凤》
·[巴莫曲布嫫]劳里·航柯 ·【讲座预告】日本民俗学家福田亚细男教授北师大再度开讲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