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虎文化·两千虎图(上下)
  作者:汉声文化 曹振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05 | 点击数:16250
 


汉声杂志:虎文化·两千虎图(上下)

[出版社] 汉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ISBN]
[著作者] 汉声文化 曹振峰
[出版日期] 1998-3-1
[开本]30长 x 24.5宽 x 3.2高 cm
[页数]259页
[定价] 378 元


◇ 内容简介

  老虎,一向非常得中国人的缘。 直到今天,中国的古华夏文明地区,如黄河流域,仍有无数妇女用剪纸制作形形色色、生猛活跳的老虎;还有,形形色色用捏面、刺绣、布制品……的老虎。当地的孩子白天被虎头帽、虎围涎、虎肚兜、虎头鞋重重包围,到了晚上又睡在虎褥子、虎头枕上,老虎就这么日以继夜地陪伴着孩子一寸寸成长。

  而这些虎民艺全出自母亲之手,是由世代母女口传心授、严格传承下来的,近代学者称之为「母亲的艺术」。令人大感惊奇的是,这些毕生没见过老虎真貌的母亲们,何以孜孜不的做出成千上万的虎民艺来?

  早在1980年代,汉声初往大陆探访传统民间文化时,便发现在林林总总现存的民艺品类中,虎的造形极为鲜明突出,中国人与虎的密切关联性,是很值得探究的重要题目。这时,我们有结识了担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的曹振峰。从他口中,我们得知虎正是他多年探究的主题,他以丰富的艺术、民俗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素养,正试图一步步揭露深藏民间达数千年之久的中国虎文化之谜。这也就是《虎文化·两千虎图》这套书诞生的由来。

  《虎文化·两千虎图》分为二册。第一册《虎文化》由曹振峰撰述,探讨虎在民间崇拜中如何成为生命、婚姻的象征物和孩童的保护神,也由民艺虎的祖型、崇虎的演化追溯漫漶不明的远古历史。这汉声杂志:虎文化·两千虎图(2册),蕴积了曹振峰半生研究虎文化的精华,汉声则以生动有力图文的编辑手法来呈现。第二册《两千虎图》,则为汉声历年收集的民艺虎图像,总共收录了二千张虎图,分剪纸虎、布制虎、面花虎、版画虎、泥虎、杂虎、信仰虎和古代虎八大类,可说是收集最齐全的民俗老虎图录,并展现出虎文化存在于民俗生活中的整体面貌。


目录

《虎文化》篇:

图序

前言 中国民艺与中国虎文化
第一章 虎艺的思考
第二章 虎是矛盾的综合体
第三章 虎是人民的吉祥物与保护神
第四章 虎是生命的象征和婚姻的标志
第五章 民艺虎的古代祖型
第六章 崇虎的演化
第七章 原始形态的虎神
第八章 虎与龙的变化
第九章 虎的神话
第十章 中国虎部族的迁徙和民族的融合
第十一章 古代虎文化的活化石
结束语 重振虎文化的历史地位

《两千虎图》篇:


虎图录结构表
剪纸虎
布制虎
面花虎
版画虎
泥虎
杂虎
信仰虎
古代虎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吾爱汉声·汉声论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风情浓郁的江城县哈尼族春节
下一条: ·大过虎年
   相关链接
·[高佩英]中华虎文化在台湾地区的传承与发展·迎虎年,将这只“镇宅神虎”请回家
·[孙正国 熊浚 刘梦]长阳土家族白虎文化的融合传承论·[姜晶晶]虎剪纸中的虎文化
·[马知遥]中国虎文化探源及民间布老虎生存状况反思·王丕琢:民间虎形器物常被用来避邪 手工布老虎广为流传
·中国虎文化研究的开拓者·[周汝昌]再说“庚寅之吉庆”
·[周汝昌]斗柄迴寅 虎年吉庆 ·虎年春节:传统年俗中氤氲着新的文化气息
·虎年聊虎:虎虎有生气 多出“喜兴”虎·[朱珐]虎灵通神,虎威镇邪
·全国各地喜迎虎年新春·春节期间各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热热闹闹过大年
·虎年是草根春晚元年?能否撼动央视春晚的地位?·[施爱东]娶只老虎做老婆
·带“虎”成语近一半为贬义 专家:受狼拖累·专家谈“虎”字起源:造字时突出虎爪虎牙
·“老虎”的民俗含蕴:虎头鞋保佑孩子平安·世界“虎文化”:玛雅文明死亡与再生的角色转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