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周星 主编:《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
  作者:周星 主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18 | 点击数:12553
 


书摘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诸流派*

  刘锡诚

  引言

  回顾和梳理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学术史,必然会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有没有出现过流派或学派?如存在着和存在过的话,都是一些什么流派,代表人物是谁?代表作和主要观点是什么?什么时候形成?后来的发展状况怎样?

  在流派或学派问题上,笔者是多元论者。除最近常说的“民俗学派”(钟敬文,1999)之外,至少还出现过歌谣研究会和以沈雁冰、鲁迅、周作人为代表的“文学人类学派”,以顾颉刚、杨宽、童书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以凌纯声、芮逸夫、吴泽霖、闻一多、马学良为代表的“民族学派”,以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的“俗文学派”,以何其芳、周文、吕骥、柯仲平为代表的“延安学派”,以钟敬文、江绍原等为代表的民俗学派等。

  判断一个流派的形成和存在,笔者以为要从四个方面去考察:1.流派是历史性产物,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存在,如这种条件不存在了,相应的流派也就消亡。2.流派有一个基本队伍。3.有自己的纲领。4.必须有其代表作。因历史文化背景的制约,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出现的流派或学派,大都发育不很成熟,也不完善。即使有流派或学派存在,也会有一些有成就的学者不属于任何流派。有的学者先是属于这派,后又成为另一派,各流派或学派之间也不是水火关系,往往是既有差别,又有交叉和融汇。

  ……

 

  后记·鸣谢

  本书从最初的构思到出版问世,前后历经6年之久。其间得到已故钟敬文教授的关心、中国民俗学会多位负责人的支持和人事部专家司对相关课题的部分资助,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于本书论文的各位作者、译者以及拥有原作版权的出版社、杂志和个人分别以无偿或象征性地收取一定版税让渡相关权利的善意,编者深表感念。商务印书馆副编审李霞博士为本书的出版尽心尽责,也令我非常感激。本书编者欢迎并期待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云南省编辑组:《云南方志民族民俗资料琐编》
下一条: ·叶涛:《中国民俗》
   相关链接
·华西民俗学论坛(2025)|“回向历史的民俗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蓉启幕·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2期活动预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1-2月受理)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毛巧晖]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到田野研究新范式
·深切缅怀陶立璠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刘先福]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生成与演进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1期活动预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1-12月受理)
·[杨德亮 金明艳]民俗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周星] “民俗”的体系化与“民俗学”的体系化——对中国民俗学教科书的结构分析
·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4)在济南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广州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9-10月受理)·全国先进!中国民俗学会香文化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孙亮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