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人亡艺不能绝 保护非遗刻不容缓
  作者:郭珊 李文龙   摄影/图:刘力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11 | 点击数:13485
 


  广东与东盟非遗保护传承交流论坛开幕式上表演的瑶族歌舞。南方日报记者 张由琼 摄  

 

广东省与东盟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合作倡议书

  我们来自文莱、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国家的文化部门官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者,在出席广东省与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交流会期间,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继承和利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一致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国、各区域、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精神记忆,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结晶,是人类文化发展多样性的生动见证,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维护各自独特文化身份、文化主权的具体行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与共享,将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文明对话的必然要求。

  因此,我们倡议:

  1.支持各国政府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抢救所作的努力,并积极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工作,遵循文化遗产保护规律,建立科学完备的保护措施,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2.加强各国之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管理方面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

  3.努力建立起双边和多边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在国际多边文化领域的协调与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提升交流合作成效。

  2009年11月7日于广东佛山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昨日举行的广东省与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论坛上,来自东盟诸国的文化官员与中国的文化机构代表、研究学者发出共同的心声。他们不仅就全球化浪潮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以及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作用达成了默契共识,还就各自非遗保护传承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困惑进行了深入而坦诚的交流。

  南方日报社社长杨兴锋所作的《为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灯”》报告,博得在场人士的共鸣。越南文化官员黎氏明李等东盟各国嘉宾,对本报非遗大型策划《岭南记忆》赞赏不已,对于报道显示出的媒体文化责任感表示由衷的感佩和支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2009-11-08

上一条: ·十大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一条: ·南音本说“河南话” 千年流传有遗韵
   相关链接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