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周郢]孟姜女故事与泰山
  作者:周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06 | 点击数:10833
 

 

 “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谁人听”——被列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孟姜女故事,曾引起历代学者的浓厚兴趣。许多研究者发现:在全国孟姜女故事遗迹分布中,泰山地区占有突出的位置——这一带不仅有传说中的姜女故里,在境内的百里齐长城沿线,还有为数众多的姜女祠。所以顾颉刚先生把“山东省中部——淄水至泰山”地带,称作是“一个孟姜女故事的区域”。这一悲剧故事是如何与泰山地域发生联系的呢?这一联系隐含着何种史实?这显然是孟姜女故事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笔者有幸在史传与泰山文献中觅得多条材料(这些资料,均不见于顾颉刚先生之《孟姜女故事材料目录》),似可藉以揭示姜女故事与泰山的久远渊源及历史背景。
 
一、泰山唐碑中记杞梁妻哭齐长城
 
在后世流传的孟姜女故事中,最感人肺腑无过于哭崩万里长城的情节了。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认为:最早传说中杞梁妻所哭之城,乃是齐长城,尔后传说演变,变易为秦长城。如清人吴震方《读书质疑》卷一云:“杞梁妻哭而崩者,乃齐之长城,孟姜女即杞梁妻也。世传附会,承袭讹言,以为杞梁死于秦筑长城之役。”(《丛书集成续编》第92册、页397,上海书店.1994)近人魏建功先生更力主此说,认为姜女故事中的“长城”是由齐而牵连于秦(见所作《杞梁姓名的递变与哭崩之城的递变》,载《孟姜女故事论文集》页44,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当代徐北文、张华松等学者均赞同此说。
但对此顾颉刚先生不能认同,他先在《杞梁妻哭崩的城》辩称:“哭崩齐长城之说是怎样来的?是学者们想:杞梁妻不该哭倒秦国长城的;然而她是齐国人,齐国也是有长城,安知她哭崩的不是齐之长城呢?于是而倒果为因了,于是而杞梁妻哭倒的长城便真搬家了。”(《孟姜女故事论文集》页38)继之又在《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纵论:“(清代学者)肯信哭崩长城之说了,但因在维持孟姜女是春秋时的齐人之故,所以说这个长城是齐的长城而不是秦的长城。……其实若被她哭崩的城确是齐长城,何以哭崩秦长城的话未起时只听到崩杞城、崩莒城之说而听不到崩齐长城之说呢?”(同上页64)因此顾先生把哭齐长城之说认定是出自后世“学者的审定”,而不是民间传说的沿变。
现笔者发现的一则新史料,可为孟姜女与齐长城的关系补一新证、进一新解。这一史料,见于泰山以西陶山(今属山东肥城市湖屯镇)幽栖寺之《优婆夷阿刘造石浮图铭》中,原文云:
 
窃以法流湛寂,窥之者莫知;妙道凝玄,仰之者无尽。启津梁之大路,火宅销炎;静尘界之妖氛,烦河息毒。有清信优婆夷阿刘,为亡过夫、亡过男,在禅院内敬造七级浮图一所。前瞻古堞,梁妻大哭之城;却背孝堂,郭巨埋金之地。西临驲驿,共飞云而竞远;东望天孙,耸崇岩而切汉。罄喉中之玉粒,市石荆山;尽箧里之琼囗,遴工郢邑。彫囗已毕,镂刻方成;涓日差时,树之胜地。晃晃明明,浮空直上,囗丹霞而暵仙掌;岧岧峣峣,独出干霄,入紫囗而拂星桥。其颂曰:巍巍宝刹,高余海碣。嶷嶷攒空,独秀园中。金轮照日,玉铎吟风。云衢翳鸟,天路留虹。丹青克妙,态巧无穷。(其一)嗟乎亡者,福田斯擅;托生上品,超然西国。法起四缘,尘消六贼。长辞欲海,永归弥勒。(其二)
 
此石今已不存,但铭文见于光绪《肥城县志》卷二《古迹志》著录,志书附跋云:“《优婆夷阿刘造石浮图铭》:在陶山幽栖寺后,无年月,疑是宋以前制,姑附于此。”清人陆心源考定为唐文,辑入《唐文续拾》卷十三,并缀附按云:“此铭见《肥城县志》,无年月,谓是宋以前物。玩其文意,当为唐末人作。”然据笔者查证,此碑实有年月可考,清杨守敬《三续寰宇访碑录》卷三著录云:“《优婆夷阿刘造石浮图记》:正书。年月在侧:开元八年二月。山东肥城。”(《杨守敬集》第八册,页第694,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又清缪荃孙《艺风堂金石文字目》卷五亦云:“《优婆夷阿刘造石浮图记》:正书,年月在侧:开元八年岁次庚申二月甲申朔八日辛卯。在山东肥城幽栖寺韦驮殿。” (《历代碑志丛书》第24册、页267,江苏古籍出版社版社.1998)得此二证,可知此石盖镌立于唐开元八年(720)。
 
碑铭为习见之造塔像刻记,无甚新意,但记文在叙述造塔环境时插入的“前瞻古堞,梁妻大哭之城”一语,却对探究孟姜女故事极有价值。此语是说陶山附近的古代城堞,乃是杞梁妻痛哭之所在。考陶山附近之古城,即齐长城之遗存,据光绪《肥城县志》卷二《古迹志》云:“长城:县北二十里,俗名长城岭。《战国策》所谓‘齐有长城钜防’者也。……城因山为之,起于县之广里东十余里,入长清县界,又东入县境,又东北二十余里入泰安县界。沿泰山北岭蜿蜒而东,至胶州大珠山讫焉。”碑铭中所云“前瞻古堞”,当是指这段齐长城址而言。
而次一语:“梁妻大哭之城”,则明确将杞梁妻痛哭之所,指定为泰山附近之齐长城。——这是目前最早将杞梁妻与齐长城联系在一起的文字,表明至迟在唐代,已有杞梁妻哭齐长城的传闻出现。而且载录这段传闻的传者,是一位为民间释教信女阿刘代笔的村儒(从其文辞近于俗套,推知作者绝非博学鸿儒),因而碑文中表述的这一内容只能是时人习闻的俗说,而绝无可能是出自学者的推考。这便证明了杞梁妻哭齐长城之说系起于民间,由来甚久;而并非如顾颉刚先生所论,是后世学者的联想附会。泰山阿刘碑铭镌于唐开元八年,时间上早于抄存于天宝六年(747)《同贤记》小说及唐末贯休、周朴诗中的哭“秦长城”说,无疑是孟姜女研究的重要文献。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泰山周郢的BLOG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萧放]明清时期祖先信仰与家族祭祀
下一条: ·[龙本坤]谈谈民俗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认证和适用
   相关链接
·[苏长鸿]“何处是江南”抑或“处处是江南”·[王均霞]以女性为载体: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的礼制抗争与人性追求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袁帅]孟姜女故事研究综述
·[常莹莹]民间口头叙事与地方风物互构·[袁学骏]关于河北耿村的孟姜女传说
·[陈红玲 陈信宁]试论江绍原《发须爪》的研究方法·[袁学骏]耿村的孟姜女传说生态
·[黎敏]从《孟姜女》传说的演变看其传承的内在动力·[乔宗玉]《孟姜女传奇》:澧州大鼓动京城
·[施爱东]孟姜女故事的稳定性与自由度·[黄昉]孟姜女故事的衍生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及其他》·[乌丙安]《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及其文化空间
·[马知遥]孟姜女传说:产业化开发的可能·[张士闪]从故事到事件
·[施爱东]孟姜女故事的稳定性与自由度·[乌丙安]《孟姜女传说》口头传统及其文化空间
·[乌丙安]在哪里哭倒长城并不重要·“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