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遗产资源,不可“透支”
  作者:朱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03 | 点击数:4165
 


  别把古村落当作“摇钱树”——冯骥才的公开呼吁,为近年来的“古村落旅游热”浇上了一盆冷水。人们突然发现,在那些如诗如画般的村落风景下,正潜伏着一场因破坏性旅游开发而带来的生存危机。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这样写道:“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吴越的灵山秀水、徽州的粉墙黛瓦、闽南的客家土楼、土家族的吊脚楼……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正是如荷尔德林笔下那般——诗意地生活着。然而,时至今日,这些风景如画的乡村田园却以飞快的速度离我们远去。据统计,我国现存的古村落约有4000余座,但由于保护不力和破坏性开发,几乎每一个月就有一座古村落在消失。

  古村落遗产可以开发利用,但“杀鸡取卵式”的旅游开发,只会“透支”遗产资源,加速古村落的毁灭消亡。据冯骥才介绍,现在的古村落开发已成套路,“方案完全按照商业营利的需要制订,有些地方甚至将原有居民全部迁走,随心所欲地增加景点”。如此一来,原本生机盎然的村子,只剩下一个空壳,没有人文,没有记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兼具物质与非物质两种类型的“双遗产”,古村落的自然风光、乡土建筑,与当地的民风民俗共生共存,两者缺一不可。古村落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那里有城市的楼宇森林间无从寻觅的田园风光,更重要的是,与那些风光一同共存千百年的人文风情和民俗传统。这些东西一旦失去,是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民间摄影家李玉祥曾和我聊起,他在拍摄画册《老房子》时,把毛衣遗落在楠溪江岩头镇的一户百姓家里,等两年后再去时,主人依然为他保存着那件衣服。
 

  宋代文人许左之在《失调名》中写道:“忆你当初,惜我不去。伤我如今,留你不住。”当我们看着先人曾经诗意栖居的地方,被破坏性旅游开发所颠覆毁灭时,谁还会有心情在一片流光溢彩的霓虹夜景下悠然漫步呢?(来源:南京日报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02日 13:50

上一条: ·康保成:中国世界非遗数急剧膨胀 喜忧参半
下一条: ·粤剧申遗成功=前途无忧?
   相关链接
·[关旭耀]资本介入下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变迁、消解与重构·[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
·古村落保护如何留住乡愁·古村落:学术研究不可忽略的角落
·乡村振兴战略拓宽古村落活化之路·中国古村落活态保护大会在河南鹤壁召开
·保护古村落 留住我们的乡愁·濒临消失的中国古村落:10年间减少90多万个
·古村落保护需要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大数据如何为古村落画像?
·中国各地拯救正在消失的传统村落·[陈新民]对高演古村落重塑乡土民俗调查
·[应超群]关于浙西应氏古村落文化生态的调查报告·[魏娜]槐树信仰的生活化体现及不同视角下的表达
·[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邓启耀]谁的祠堂?何为遗产?
·安徽黄山:以产权流转破题古民居保护利用·[苑利]中国非遗保护的启示深深影响其他遗产的保护
·广东江门:“仓东计划”唤醒古村落·[魏娜]芳华再现:古村落在时代发展下的人文价值探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