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09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09年会专区

[刁统菊]嫁女身份的转变与回娘家习俗
——以晋、冀、鲁乡村为例
  作者:刁统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1-07 | 点击数:8117
 

 

中国民俗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
 
嫁女身份的转变与回娘家习俗
——以晋、冀、鲁乡村为例
刁统菊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
 
摘 要:文章以近两年在晋、冀、鲁乡村的田野资料为例,总结了几种嫁女回娘家习俗,并对其意义与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由于嫁女因婚姻导致的身份转变,产生了各种回娘家习俗。作者认为,习俗规定了嫁女在特殊时刻必须要回娘家与对姻亲关系的维护有重要关联;大多数节日禁止嫁女回娘家是因嫁女身份已由“女儿”转变为“外人”。而某些时段娘家要接嫁女回家的习俗可能象征着对传统社会秩序的微弱对抗,给予新嫁娘在回娘家上的某些自由则有助于她尽快适应在婆家的生活。
 
关键词:回娘家;嫁女;女儿;“外人”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董秀团]当下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及其影响
下一条: ·[邓启耀]关于民俗学学科身份的一些问题
   相关链接
·[杨雨秋]从南汇哭丧歌看出嫁女和入赘婿的身份认同困境·[温小璇]“老鼠嫁女”图画书的传承与创新
·[李维康]防灾心理与社会性抚育的仪式表达·[刘晓峰]东亚正月鼠俗视域下的“老鼠嫁女”解读
·[陈刚 刘丽丽]神灵变迁与谱系重构·[鹿忆鹿]从民间故事看中国家族关系
·[鄢玉菲]民间文学资源的传承与创新·[肖婷]北京女儿节考
·[刘晓峰]上巳节与日本的女儿节·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召开分组学术研讨会
·传承千年古民俗 共筑中国“女儿梦”·乌丙安“女儿节”变“婆婆节” 乞巧文化获“修复”
·[刁统菊]娘家人还是婆家人:嫁女归属问题的民俗学研究·[王卫华]论不嫁女春节家祭身份的缺失
·[张勃]七夕节,中国传统社会的女儿节·“渝东南第一床”:土家女儿的祖传嫁妆
·[唐灿]女儿赡养成为新风俗·[蔡富莲 陈波]凉山彝族毕摩文献《妮日尔果》与哭嫁歌《妈妈的女儿》比较研究
·文化七夕:传统女儿节失落的背后·“十里红妆”说不尽的江南女儿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