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海峡两岸学术论坛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专题研讨会海峡两岸学术论坛

潘守永: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四种力量的平衡
——第二届海峡两岸民间文化论坛:会议发言
  作者:潘守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2 | 点击数:7371
 

 潘守永
(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与博物馆学 教授)

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中四种力量的协调与平衡

 

  当前文化遗产(这里指各类遗产而言)保护工作中有四种核心力量,即政府的主导与推动力;学者(学院派与地方学者)的学术指导与影响力;遗产传承人/群体(考古遗产的所在地群众,或工业遗产的所有企业)的文化自觉与内省力;体制机制(包括市场、旅游)的创新力。

  这四种力量也可以说是四种关系,前三者之间是利益相关群体,相互之间有矛盾存在“兴奋点”的差异。处理好这四种力量的协调与平衡,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就能够步入良性轨道而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其实我要讲的内容,刚才两位先生讲的也包括了一些,刚才余少华教授讲的学者,怎么去和地方政府打交道,来跟地方政府做工作,然后学者在中间起到一个什么角色或者责任。他讲的已经很清楚了。我觉得当前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中,确实这几种力量还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就是政府,我把它叫做行政推动力,行政的力量。因为目前的最大资源,或者最大的规则的制定者,还是行政这一套,不管是哪种制度之下,行政的推动力是我们文化遗产当中的一个,或者说一个核心的力量。在过去,大家都知道,在大陆的话,它是一个破坏性的力量,对吧。萨满你要敢跳大神,然后就把你监狱里,监狱伺候,对吧,你就是封建迷信。所以它,目前来说,我觉得它从过去的一个破坏性的力量变成了一个推动性的力量,我觉得还是应该欢迎的。我觉得一个学者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应该学会跟政府合作,而不是一个对抗。但是我们适当的应该有一些学者来批评,有时候政府的确是一个短期行为,因为这个没办法,因为涉及到一个机制和体制的问题,文化的工作呢却是一个长期的。

  第二个力量就是学者的影响力。我要说的是,所谓学者在遗产的工作当中应该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度,学者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第三个力量我想说一下就是属于专业团队、传承人和遗产所在地的社区。我把它合到一起,因为从国际上看呢,包括日本的经验,实际上遗产保护当中所谓民间力量特别强大,目前在中国的这个体制之下是不太可能的,我们除了像昆曲这样的,比较强有力的这样的,这种它可以有票友,或者以票友的形式,或者以别的形式。但是你像一个普通的,或者说不是戏剧类的这样的,戏曲类的,大家知道还是比较警觉,认为在中国历史上,能够给中国带来灾难性影响的,大概民间的信仰是一个很重要的。我觉得这种情况下,就是民间的这种,我们学者应该也有机会来给他们设想一下有没有一个出口,在这种不可改变的情况下有没有别的出口。

  最后一个力量,我想到的就是怎么看这个所谓的假想的西方,一方面把西方当作一个假想敌似的,一方面当作是一个我们要顶礼膜拜的导师。

 

  文章来源:新浪读书 2009年09月21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余少华:世纪初香港民间传统音乐综览与管窥
下一条: ·钱超尘:宋本《伤寒》 珍藏台湾
   相关链接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昆明举行·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云南大学文学院顺利开班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目录·“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预备通知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5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4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3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2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1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6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5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4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3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2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1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6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5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4期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