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游牧中国》出版:记录草原牧人的民间文化
  作者:朝戈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6-04-07 | 点击数:3843
 

  

  

 (《游牧中国:一种北方的生活态度》,作者: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邢莉)

 

  中华民族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其文化也是存在多元化、多层次的格局。如果说,早在殷商时代中原地区建立的农耕文化辉煌于世的话,那么雄踞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游牧文化也应是令世人瞩目。与农耕文化迥然有别的游牧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之园的一朵奇葩。但在汉族学者所编的教材《中国文化概论》里,游牧文化只是零碎的篇什,并且是作为农耕文化的陪衬出现的。当全世界在关注文化多样化的时候,在中国人在步入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游牧中国》一书的出版具有意义。

  首先本书充分肯定了游牧文化的历史地位。在中国东北部大小兴安岭以西到内蒙古阴山向西到新疆草原向西南到云南的中甸存在着一个半月型的游牧文化圈,在这个游牧文化圈生生不息的包括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和现代的游牧民族。他们创造的游牧文明为中国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往的视角和片言的记载

  其二,就广度和系统性而言,《游牧中国》一书,从民间文化的角度,对蒙古族所创造的全部群体性质的文化做了全面的概括和总结。它包括着蒙古族从古老的神话开始的全部底层文化,其中蕴涵着游牧狩猎、饮食服饰、民间居住、天文历法、建筑医药、民间工艺、文学艺术、婚姻家庭、人生礼仪、节日习俗、娱乐游戏、宗教信仰等全部深层的文化积淀。

  作者认为:游牧文化是对历史的深刻记忆,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资源,无论人类文明推进到何种程度,它都是草原牧人头上佩戴的光环。

  其三, 就深度和理论性而言,作者把游牧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过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剖解。游牧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与民族性。作者指出: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一定的客观地理环境,这种环境为塑造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类型和不同的文化特征提供了内在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民族文化创造的发展趋向。《游牧中国》既注意把握游牧文化的总体特征,又把对游牧文化的探讨与研究置于中华文化的总格局中,论述出独具魅力的游牧文化对中华民俗所做出的功不可没的贡献。作者在引人入胜的论述中阐明事理,在叙述语言上,作者力求生动活泼,并配以历史上和现代的照片插图400余幅,文图结合,形象有趣。

  该书的问世对弘扬优秀的草原民族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 2006年03月27日 17:44

上一条: ·[冯立昇]打开技术史研究的新视界
下一条: ·[韩石山]小议敬惜字纸
   相关链接
·[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
·[詹娜]喀左蒙古族民间叙事群体生成的动力解析·[邢莉]当代乡土社会神圣空间历史记忆的重构与族群关系的再生产
·[郭永平]地域景观、民族文化与辽西蒙古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邢莉]民俗学的研究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内蒙古师范大学举办中国蒙古民俗研究百年历程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李泽鑫]初访喀左——蒙古族特色民居
·[包海青]论近现代蒙古族叙事民歌发展原因和动力·[乌丙安]近代蒙古族著名作家尹湛纳希
·[江帆]蒙古族民间故事长河的“双子”灯塔·何红艳:《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研究》
·[王宪昭]论蒙古族神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质·[赵秀华]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音巴雅尔考证
·[乌兰其其格]蒙古族乌珠穆沁部落关于民歌审美意识的地方性表述·[乌春雷]东蒙地区蒙古族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行动与实践研究
·内蒙古蒙古族非遗数据库一期工程通过验收·[色音]蒙古族萨满文化:变容与保护
·探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新维度·田野║ 从民俗生活实践走近地方文化: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文化考察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