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通拉嘎]少数民族音乐60年:传承与发展
  作者:通拉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19 | 点击数:9344
 

关注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与价值

□ 通拉嘎 


 
 
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与国家领导人在一起。 资料图片 


 
  关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一定要认识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这样才能够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少数民族音乐有如下特点:

  探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一定要把它放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语境当中进行讨论。因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既是每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音乐是构成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也正是中华民族音乐多样性的具体呈现。另一方面,每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是其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这也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最基本的价值所在。

  探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要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艺术形式,如文学、美术、电影等方面分开。在音乐方面,除了要关注少数民族音乐的创作这一问题之外,还要关注少数民族音乐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保护、传承的部分。因为,每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是在“继承”和“借鉴”中不断转换、曲折向前的。而其中“继承”是基础和前提,在没有“继承”的语境下谈“借鉴”,本身就是一种空谈。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更多的人认识到民族音乐的保护远比借鉴和发展更为重要。也就是说在探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时,“传统”比“改变”重要,也就是要保存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所以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一直在努力保护和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少数民族音乐。特别是在电视、网络等多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继承”远比“借鉴”重要得多。可是在某些领域,某些领导认识不到“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而一味强调“发展”和“借鉴”,从而丧失了本民族的音乐特点,也就失去了其特有的文化价值。

  探讨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价值,一定要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因为少数民族音乐在60年的变迁当中,所处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首先,从1949年开始一直到“文革”结束,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一直处在中国文化事业的最前沿,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的地位。这是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各民族同胞都从内心感到当家做主的喜悦,所以也就创作了很多在今天看来带有时代色彩和阶级色彩的歌曲。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美丽其格作曲)、《翻身农奴把歌唱》(闫飞作曲)、《阿佤人民唱新歌》(杨正仁词曲)、《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金凤浩作曲)等,既表现了各少数民族同胞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的喜悦心情,同时也使各民族音乐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这里当然也包含了阶级、革命等当时的时代色彩。另一个方面,由于当时物质条件的匮乏,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加上我国受到国外敌对势力的围困,文化上相对封闭,人们能够接触到的音乐非常有限,所以少数民族音乐在当时处于“流行”的地位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到了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以后,国门打开,西方和港台的流行音乐文化同时进入,给本来处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中国人民送来了一缕春风,造成了包括少数民族音乐在内的所有传统音乐文化,在短时间内被边缘化。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的初期。在整整20年的时间里,中国音乐一直在模仿和学习欧美、港台的流行音乐,并想通过某一种方式能够赶上或者超越西方音乐。此时,包括少数民族音乐在内的民族音乐才重新被加以重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外来音乐的神秘感慢慢消失,很多敏感的音乐家认识到,要想创作出真正属于中国的音乐就一定要在“自己家”里找,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少数民族音乐再一次获得重视。这一重视不是简单地推动少数民族音乐的创作,而是更广义的,更大范围的推动少数民族音乐向前发展。

  21世纪初,国家把文化作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认识到中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突出自己民族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总跟在别人后面永远都不会有超越。这在客观上造成了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还特别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来评价各民族的传统艺术,并希望通过这样的举措能够真正推动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具备本民族自身的特点。在目前阶段,搜集、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远比创作和改变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重要得多。大力发展和弘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必将带动中国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增强综合国力,让中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重要内容。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09-9-18

上一条: ·[李将辉]阿昌族印象:史诗·祭祀·山歌
下一条: ·西藏手工造纸发展调查:“绝技”逢春绿意浓
   相关链接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徐嘉抚]辽西皮影戏伴奏音乐的文化解读
·[梅联华]民俗音乐保护与传承初探·[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陆帅]二人转正戏中的萨满文化初探·[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施尧]冲绳神歌的再语境化实践:以首里库尔纳保存会为例
·[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
·[何志清 刘玉珏]赣南采茶音乐创腔手法中的“主调选择”与“主题贯穿”·[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姚慧]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吴霜]亦乐亦俗
·[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苏娟]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越弦音乐文化艺术特征探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