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世界里的《诗经》研究 
 作者:吴结评  
基本信息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9787561442357 
·条形码:978756144235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英语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中国文化元典之一的《诗经》文本为研究对象,以比较文学的多学科性为特征,在两种文明话语的对比分析中展开跨文明研究。本书将重心放在对西方诗经学中理论运用的得失进行考察,并对其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借鉴其研究成果,对其有偏差的错用、错位现象进行分析,在既有对话的基础之上延续中西之间的有效对话,从而促进中国诗学体系的现代化转型。 
内容简介 
      《诗经》是中国文学辉煌灿烂的源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自16世纪开始,《诗经》踏上了她的文化旅程,在与西方文学、文化四百多年的碰撞中,绽放出中西理论之奇花异朵。在方法论上,西方对《诗经》的译介和研究作了中西比较、两论中用、学科交叉、中诗西用等多种尝试。因此,本书将重心放在对西方诗经学中理论运用的得失进行考察,并对其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借鉴其研究成果,对其有偏差的错用、错位现象进行分析,在既有对话的基础之上延续中西之间的有效对话,从而促进中国诗学体系的现代化转型。 
作者简介 
      吴结评,2007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为福建工程学院外语系副教授。已发表《关于西方文论的文化过滤》、《中西文论对话中的接受美学知音与读者反应批评》、《当代西方诗经学的新理论:套语理论》、《文化人类学在西方诗经学中的运用》、《文化人类学视野中诗经之文类意义》等十几篇论文。研究方向为中西比较文学、文学理论与翻译。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诗经》西播与研究概况 
第一节 西方诗经学的形成及其特征 
一、西方诗经学的形成 
二、西方诗经学的特征 
第二节 英语世界里的《诗经》研究 
一、译介阶段(18-19世纪) 
二、研究阶段(20世纪) 
第二章 《诗经》的翻译 
第一节 译本概述 
一、学者型 
二、半形似型(韵体) 
三、半形似型(无韵体) 
四、神似型(自由体) 
五、神形皆似型 
第二节 从赋、比、兴看《诗经》的翻译 
一、“兴”与“be” 
二、比兴思维与《诗经》翻译 
第三章 《诗经》学研究(上) 
第一节 诗体研究 
一、诗的起源及其文类意义——陈世骧《<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中国诗学里的文类意义》 
二、苏源熙《<诗经>的重复、韵律与置换》 
第二节 文化人类学研究 
一、民俗学:葛兰言《中国古代的节 日与歌谣》 
二、帕里-洛尔德理论:王靖献《钟与鼓》 
第四章 《诗经》学研究(下) 
第一节 语言学研究 
一、高本汉《<诗经>注释》 
二、多布森《语言学证据和<诗经>创作年代》 
第二节 意象研究 
一、美国学者余宝琳《寓言、寓言化与<诗经>》 
二、美国学者麦克诺顿的《(诗经)的复合意象》 
第五章 《诗经》学史研究 
第一节 海陶玮《<韩诗外传>与三家诗》 
一、《韩诗外传》的编排体例 
二、汉代三家诗和《韩传》与《毛传》之关系 
第二节 左伊伦《诗歌与人格:中国传统的读解、注疏和阐释学》 
一、志之内涵与人格 
二、志之外延与兴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