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张勃:《清明》
  作者: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4-04 | 点击数:12825
 


清明

(节日中国丛书)  

作 者: 张勃 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18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108028840/9787108028846
·条形码:9787108028846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节日中国


 内容简介

  有这样一个节日,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中,在沾衣不湿的杏花雨中。入们踏青访花,放风筝,踢毽子,荡秋千,尽情享受春意的盎然涌动。有这样一个节日,人们来到死者面前,尽情诉说哭泣,送鲜花,摆祭品,烧纸钱,添上一抔黄土。纵然是,死者已经看不到鲜花,尝不了祭品,生者却得以寄托绵绵无尽的哀思。

  清明,一个死亡与新生交织的节日,一个欢乐与伤情共存的节日。在中国像锦带一样悠长精美的文化史上,它挟着情趣,携着深邃,从遥远的过去一路走来……


作者简介

       张勃,女,1972年出,山东定陶县人,历史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民俗学、岁时节日民俗、民间礼俗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著有《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第一作者)、《中国人最应该知道的77个礼俗》(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第一作者),主编《齐鲁特色文化丛书.礼仪》(山东友谊出版社,2004),参编著作数部。

 

目录

编者的话

壹、清明节的起源与流变
贰、香毂辚辚拜扫归,臼暮风吹纸钱白——话说扫墓
叁、报本崇初祖,数典颂轩辕一对人文始祖的祭拜
肆、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踏青
伍、秋千一架名园里,人隔垂杨听笑声——荡秋千
陆、剑心一动碎花冠,口血相污胶彩翼——话说斗鸡
柒、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话说风筝
捌、万人同向青霄望,鼓笛声中度彩球——清明蹴鞠
玖、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戴柳与插柳
拾、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清明食俗
拾壹、布谷声声劝早耕,春耕朴朴趁初晴一清明农事忙
拾贰、清明节:将生死并置
后记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林继富:《宜昌民间故事家:孙家香》
下一条: ·帕提曼 编著:《哈萨克族民俗文化》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刘婷]试论清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的演绎逻辑·[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马荣良]“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