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郑土有:《吴语叙事山歌演唱传统研究 》
  作者:郑土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1 | 点击数:6601
 


吴语叙事山歌演唱传统研究

作者:郑土有 

基本信息

出 版 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0-1
字  数: 332000
版  次: 1
页  数: 358
印刷时间: 2005-10-1
开  本: 大32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SBN:7532613399
条形码:9787532613397
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

        作者长期以来潜心于民俗文化的研究,经常深入吴语地区乡间田野,足迹遍布江浙沪地区,寻访年逾古稀的乡村歌手,搜集久已失传的吴语山歌,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出了不懈的努力。本书是他对吴语叙事山歌研究成果的总结。本书从介绍吴语叙事山歌的起源入手,循着基发展轨迹、结合已发掘的30多首叙事山歌的介绍,展示了吴语叙事山歌的基本面貌。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其独特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对山歌演唱语境、风格、特点的挖掘是本书的亮点,填补了吴语叙事山歌研究的空白,是作者对民间文学研究的一大贡献。相信本书对民间文学爱好者及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中国文化研究者有一定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

        郑土有,男,1962年4月生,浙江省金华市人。文艺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民俗保护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文艺民俗学创新团队成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口述文学和民间信仰学的研究工作。已出版《晓望洞天福地:中国的神仙和神仙信仰》、《中国城隍信仰》、《关公信仰》、《牛文化与人生》、《稻作文化与江南民俗》(合作)、《说福》(合作)、《道教风俗谈》(合作)、《中国民俗大系·上海民俗》、《中国民俗通志·信仰民俗志》、《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口头遗产文化空间》(合作)等著作十多部。选编民间文学作品集《中国仙话》、《中外民间故事》等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资料来源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本文主要术语简释
第一章 吴语山歌及吴语叙事山歌研究历史批评
第一节 吴语山歌的发展与研究回顾
第二节 吴语叙事山歌的发展与搜集整理回顾
第三节 吴语叙事山歌研究评述
第二章 吴语叙事山歌的主题类型及地域分布特征
第一节 吴语叙事山歌基本面貌
第二节 吴语叙事山歌主题类型
第三节 吴语叙事山歌的地域分布及特点
第三章 吴语叙事山歌生成的民间文化生态环境
第一节 内在张力:吴语山歌演唱传统发展的必然
第二节 外在需求:生存环境的精神需要
第三节 竞争与半职业化:长篇叙事山歌产生的催化剂
第四节 说唱艺术与山歌传统的交感作用
第四章 天籁之音:吴语叙事山歌的演唱语境
第一节 沃野飘歌:吴语叙事山歌的演唱时空
第二节  田野中的表演队:山歌班及其功能
第三节 竞技中“生长”:对歌及其功能
第五章 吴语叙事山歌的套式类型——以私情型叙事山歌为例
第一节 语词套式
第二节 句法套式
第三节 歌头套式
第四节 情节 套式
第五节 结构套式
第六章 “调山歌”:表演中的创作
第一节 歌手谈“调山歌”
第二节 “调山歌”的运用
第三节 “调山歌”传统的形成及作用
第四节 “调山歌”与叙事结构
第七章 歌手的角色
第一节 歌手的生活状态
第二节 歌手的传承类型
第三节 歌手的学歌技巧
第四节 歌手的信仰与禁忌
结束语
一、关于吴语叙事山歌的形态特性
二、存在的问题及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
附录一: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主要歌手小传
附录三:《鲍六姐》
后记


·书摘·

第一章 吴语山歌及吴语叙事山歌研究历史批评

        吴语山歌,是指用吴语演唱的、在吴越地区流传的民歌民谣的总称。吴语地区指以方言为划分标准的地域,大致包括江苏南部的苏州地区、无锡地区及南通部分地区,浙江北部的杭(州)、嘉(兴)、湖(州)地区和上海市,它们同属一个语言文化圈和民俗文化圈。在这一区域流传的民歌也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顾颉刚先生在《吴歌小史》中说:“所谓吴歌,便是流传于这一带小儿女口中的民间歌曲。”在吴语地区民间习惯称为“山歌”,演唱活动称“唱山歌”。至于为什么在少山多水多平原的吴语地区将民歌称为“山歌”,询问许多歌手都无法得到圆满的解释,都说祖祖辈辈就是这样叫的。查阅专家的解释,我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江明悖先生的解释:“山歌这个概念应包括‘山野之歌’的意思,即指产生在宽广、辽阔的大自然环境和野外劳动生产场合中的民歌而言。”山歌即山野之歌,符合吴语地区的实际情况。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朱希祥 李晓华 著:《中国文艺民俗审美》
下一条: ·叶涛:《泰山香社研究》
   相关链接
·[王渭清]"非遗"保护视野中的宝鸡民间歌谣·[英]史若兰 杨晓丽编译:《花儿:丝绸之路上的民间歌谣》(英文版)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间歌谣”专家组成立·四川资中出版“抬工号子”民间歌谣集
·潮汕民间文学推广:告别“严肃脸”,与动漫说唱“混搭”·吴江民间歌谣中的民俗
·[车锡伦]《醒夢集》跋·吴侬软语“天籁之音” 苏州评弹艺术无国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