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海峡两岸学术论坛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专题研讨会海峡两岸学术论坛

[访谈]海峡两岸民间文化学者作客腾讯畅谈文化传承
  作者:腾讯网综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3-29 | 点击数:11404
 

  主持人:

  是,就像我们家今年过年,福字第一次正着贴,倒着贴是偶尔为之。民俗是艺术的土壤,同时也是文化的源泉。二位探讨问题的时候,刘会长是宏观的,林先生特别务实,您从务实的角度来讲,我们双方如何进行更好的合作?

  林明德:

  我在台湾被推出来当这个角色,其实也是一个过渡,要让这个会继续运作下去,人力也需要跟得上。我也特别跟年轻人提到两岸的合作,理论、经验,在大陆这边比较先行,在台湾虽然也有一批人在做,而我们感觉是一个一个的推出,比如说台湾工艺的调查,我在几年前已经做过了,现在还继续在做,所以有一个系统累积的,我觉得在未来共同议题上,当然可以通过共同议题来做一些比较、研究。当然这个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同中有异,差别在哪里,比如说村落,还有歌仔戏,到福建、漳州就变成了乡剧,还有皮影戏、布袋戏等等,这些都可以做一个比较,过去我们也有,但是这个平台已经建构了,不像过去是单打独斗,现在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来做,一个专人一个专人来做,这些成果我们是可以通过学术研究分享给社会的。在台湾的工作我们一直在做,比如说阿里山有邹族,是原著民,现在有三十个族,都一一的恢复,从世界文化遗产来讲这是不能被忽略的,但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图形,以前舞蹈或者是唱一首高山歌,我想这不足以了解。

  林明德:

  同时它还有服饰、舞蹈、诗歌、技艺、音乐、民间文学、传统建筑、工艺、饮食等等,这些都是邹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体系。所以这些元素不能分散来看,整个来看就可以碰触到邹族。我到泉州听到了南音,很亲切,前天我们在首都机场碰到了陈美娥,她说到紫禁城这边有一场演出,到上海还有一场演出,汉唐艺术也是把一两千年的鼓乐展现出来,是所谓的戏曲化、歌舞化,这个相当有魅力,甚至在海峡两岸有一定的观赏人口,包括在欧美都有人喜欢。所以挖这些东西出来,能够再现,决不是复制品,通过表演艺术,我觉得我们有这个责任,让它深化,得以呈现静止化的一个表演。

  主持人:

  真的非常好。是第一次开这种会议?

  孟白:

  应该是。

  主持人:

  功德无量,在春天开这样的会议,本身就象征着非常强盛的生命力。

  孟白:

  我也非常感动,这两天开会的学者,不管是大陆的,还是台湾的,都是研究民俗、民间文化的一流学者,都非常忙,都推掉了很多事情来开会。

  主持人:

  我们现在聊一聊出版的事情,现阶段最快捷的呈现方式,就是培养我们的民众,了解民俗,进而关注民俗,最后尊重民俗。您的任务很重。二十年我们学苑社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10月份是我们的社庆。二十年的话,应该可以出很多本好书,您可以推荐几本。

  孟白:

  我推荐几本面向大众的吧。一本是《草根南昌》,讲的是南昌的草根社会,就是平民百姓社会,主要是民国、清末,基本上都是田野调查的方式。还有一本《中国蓝夹缬》,这也是一种田野调查,包括怎么制作,几代人怎么衰落了,现在是什么状况,一直到外国人怎么想收购,怎么不想收购,故事都在里面。蓝夹缬是濒临灭绝的技艺。还有一本是《全像山海经图比较》,是把世界各地的,尤其是国内的把山海经各种各样的图都汇集了,因为山海经是神话传说,那么每个人根据想象画的东西就不一样,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人想象的神魔、鬼怪放在了一起来进行研究,这也是民俗方面的工作。这个书我们是用宣纸印的,是线装,一函五册,价格比较贵,我们马上会推向一本面向大众的普及本。我再介绍两本,一本是今年年初出的,叫《北京西山健锐营》,讲满清八旗在西山的部队和军属在近百年来的历史、生活,其中包括了他们的破落、衰败。

  主持人:

  这个书卖得不错。

  孟白:

  我觉得在大陆一般,但是台湾有一个学者说在台湾看到了。还有一本是《京城镖行》,镖行在清末曾很红火,武侠小说是常提到,但从没有人好好研究,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学者,可能没有多少人像他那么关注和研究镖行的,这也是一本记录性质的。这几本都比较有意思,比较符合大众阅读。

  主持人:

  07年咱们有什么新的出版计划?

  孟白:

  出版计划很多。其中有一个计划,就是《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全套40卷,我们去年出了八本,今年可能还要出十本。这是很大的事,因为这个工作我已经搞了五年,还要搞五年,投资很大,要几百万,但是这个书很有价值。这个好像跟民俗、传统文化也沾边,流派比如说梅兰芳,把他们的最代表性的剧目,唱念做打,工尺谱都翻译成简谱,包括怎么穿扮,上场、下场怎么走。另外剧本不是用现成的,现在的错误百出。我们是深入挖掘最原始的。比如说梅兰芳1936年2月7日在上海演得最好,这个最好,就找这个版本。每一场的剧本都不一样,我们要找那种剧本,有些是从后人手里找到的,有些是从学生手里找到的。很多东西找到以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将它的一页页先粘住,不然就碎了。我们为什么要搞十年,没有办法,就只能这样搞。在过程中,我们编写组,两位先生曾经中风,值得庆幸的是恢复不错,这个书今年可能还要出十卷。其他民俗方面有一些,但能不能按时出来我不太敢保证,因为这些书做出来都很难。我们要求作者必须是第一手材料,必须是第一手调查。包括江西,原来计划是三本,包括赣南古建的、祠堂的牌坊的田野调查,其实都是在这个范畴里。

  主持人:

  非常感谢孟白先生,觉得孟白先生是特别有想法,也特别务实的事,也愿意干这种事,尽管可能有些出钱不讨好。

  刘魁立:

  我们非常敬佩他的工作精神,和对于这样一个比较寂寞的学科所给予的热情关注。

  主持人:

  去年给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捐书的时候,孟先生也带着书过来了。我今天做这个节目的时候有点害怕,我说碰见两位大专家,一位著名的出版人,我这样的“白丁”可能会漏怯,幸好听那么聊天有很多的美好的感受,最后每个人再跟我们网友说几句话。

  孟白:

  我希望现在还能有更多的人真正坐下来看书。

  林明德:

  今天谈的是民俗文化,对当代任何人来讲,它也许是陌生的,但是我鼓励接触才是了解的开始,多接触,你就有机会认识它的魅力。

  刘魁立:

  民俗严格地说,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我希望天下人都能过得非常和美,都能过得好。

  主持人:

  感谢刘会长,我们聊了半天,我自己也是深有感触。简单来说,民俗不俗,民俗是世界上最雅的,而且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东西。今天所有的话题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就是在我们享受现代化生活的时候,留点心思,来关注我们自己的生活。可能我们对欧美文化,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的特别清楚,您了解你的民族吗,您了解你的祖先的文化吗,了解自己屁股后面那么长的历史的阶段的亮点吗,可能都不了解,关注民俗吧,它会使你成为一个儒雅的人。这里是一个民俗的好的平台。我们今天的现场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再次祝愿所有的朋友,您身在民俗中,一定要享受民俗,祝愿您周末快乐,咱们下回再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腾讯读书 2007年03月18日16:5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周星:民间文化的可能性:公共性与国民文化
下一条: ·林明德:民俗是藝術的土壤
   相关链接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
·[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 年年会议程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会通知(第2号)·“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
·[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
·《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目录·“第十七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陈连山]从“天雨粟,鬼夜哭”到敬惜字纸·[高丙中]从封建迷信到文化遗产
·第十七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