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刘锡诚]满族先民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
——评《中国满族传统说部艺术集成》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27 | 点击数:3952
 


  《中国满族传统说部艺术集成》是一部由多种题材、多卷帙的叙事文本构成的满族民间口头说唱文学汇编,是当代学人对满族民间文化进行搜集记录、整理写定的一项重大项目,也是对至今还流传和蕴藏在满族民众中的民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和保护的必要措施。

  就其内容而言,“说部”(“乌勒本”)既有满族先民社会形态、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的题材,也有晚近满族社会生活状况(如女真人、中原汉族、道教等)的题材,而以前者为主体,无疑是一部满族社会发展、历史沿革和风俗信仰的百科全书。我所读过的《东海窝集传》对满族先民的原始信仰——萨满教的功能、仪式、观念的描写,对不同部落族群的社会形态——从母系社会向男权社会的转型的描写,对生产力——从铁器发明之前的狩猎社会,到双石寨吸收汉民族的“滚木雷石”防御体系——和生产方式的描写,对部落战争和部落联盟形成的描写,等等,形象生动地、具体而微地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原始先民社会的历史画面,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的异常珍贵的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思想史资料。

  比较民族学和民俗学告诉我们,在我国现在版图内北部的一些民族和中亚的一些民族,在其形成过程中,大多创造过说唱文学的形式,有的已形成为完整的、篇幅浩瀚的史诗,有的则以短篇的片段的形式流传于民间。发祥和生活于北方的满族及其先民社会也不应例外。 满族民众传承下来的“说部”,亦应属于此类叙事作品。就其形式而言,“说部”或以短篇(片段的故事或独立的情节)的形式存在,或以长篇(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的形式存在,但不论何种形式,“说部”都是以说唱的叙事方式传承部族(部落)的历史、记载民族英雄的功业,因而早期的“说部”并非纯记事性或纯娱乐性的作品,而具有某种神圣性和庄严性,以至于讲述者大多是本氏族中的德高望重的成员、在讲述前还要净手、漱口、焚香叩拜。在其发展的晚期,“说部”逐渐丧失了早期以传承部落历史、记述英雄功业为唯一旨归的只能、而逐渐世俗化、文学化了。

  《东海窝集传》主要流传于宁安地区的深山老林之中的“野人女真”族群之中。在满族共同体形成之前,这些被称为“野人女真”或“林中之人”的族群,还处在“野蛮时代”、有的甚至还处在“蒙昧时代”。故而此“说部”较多地保留了这一族群的历史风貌。这部“说部”是根据世居黑龙江安宁县的满族人傅英仁的口头讲述记录下来的(有录音磁带30盘),在整理时,参照了傅永利、关默卿等人的讲述和另一种民间抄本。整理者在整理时尽量保持原文和情节未动,保留所用满语和东北口语,只对文理不通、句子不通的地方作了修改,改正了一些错别字句。此“说部”的科学价值在于,在连绵的部落战争和部落联盟形成过程的大背景下,相当真实地记述了古代东海女真人即书中所写的“巴拉人”、“窝集人”、亦即“野人女真”人的氏族社会情状、民俗风情、民族特性以及氏族社会解体的初期过程,是一部研究满族共同体形成和原始氏族社会的难得的口述资料。

  不断的流变,是口述文学的重要特点。故而任何古老的民间作品,包括《东海窝集传》这样的记述古史的作品,也都难免搀杂进大量因讲述者自身的原因而带来的现代观念、文明评价和语汇,在整理时,对这样一些段落或语句,如第20回:“老太太虽然与汉人有过接触,但生活习惯很落后,婚姻制度以及住房都非常落后……饭也是半生不熟的肉,带着血汁就吃,完全是一种半野蛮的生活。”似应从正文里删去,而改在注解中加以说明。又如,写汉人“孙真人”(道教)引导东海部走向文明社会的描写,也应以注解的方式加以说明。如此处理,则既可保留讲述者的思想观念,也表明了整理者的唯物史观的科学态度。

  2005年7月11日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2009-7-22 14:06:00

上一条: ·[刘锡诚]乌鹊晴
下一条: ·[刘锡诚]金天麟《中国·嘉善田歌》序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
·[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中国香文献集成》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和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收录
·[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郭崇林]老三星、新三星与原古神
·[高荷红] 从概念到文本:《集成》前后的“摩苏昆”·[王素珍]以作品为中心的民间文学体裁研究
·[漆凌云]组织化与脱域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的知识生产研究·[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
·[施立学 李丹]乌拉街满族文化视域下的东北乡村振兴·[漆凌云]组织化与脱域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的知识生产研究
·[刘锡诚]我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胡港]学科立场与搜集整理问题:《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的科学性价值
·[施爱东]北京“八臂哪吒城”传说演进考·[詹娜]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
·[陈华泽]满族春祭的新形态 ——以沈阳市静安村祭神祭天典礼为例·讣闻 | 富育光同志逝世
·第32期“敬文民俗学沙龙”回顾·[江帆]满族民间叙事中的生态思维与哲学意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